任明
2020年1月9日至11日,我在长安大戏院观看了“纪念荀慧生诞辰120周年暨荀风毓骨专场演出”。对京剧是“门外汉”的我此次毛遂自荐赴京观看演出,在观看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热诚所在。
荀慧生是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因此演出的剧目都是女性为主角。这些过去时代中的女性故事,让我仿佛看到了千百年来,中国女性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仿佛是穿越时空的见证与对质。《霍小玉》和《杜十娘》讲述的都是“痴情女子负心郎”的故事,此次演出的《霍小玉》“画竹盟誓”的两情相悦,恰好与《杜十娘》“叹五更”中面对情郎变心时的凄惨心境形成对照,女性“所托非人”的命运与情感令人唏嘘。中国向来不乏抗命而死的烈士,过去我们在想到这一点时更多想到的是男性,而京剧等传统艺术为我们保留了这样的女性形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一个代表。《荀灌娘》是精英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红楼二尤》“闹宴”选场表现了尤三姐面对贾珍与贾琏兄弟俩的调戏时,其泼辣而刚烈的抗争。《狮吼记》根据昆剧移植改编,在嬉笑怒骂中,我看到了妻子对风流成性的丈夫的不满,以及对封建文人外出风流、有损夫妻恩爱却不以为然的态度的女性主义抗争。这出戏的思想也许经过当代改编,但其所描述的情境却可以很容易地将观众带回当初,体会在女性“三从四德”“夫为纲”的时代里,所谓“夫妻恩爱”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痴梦》也是由昆剧移植改编,讲述嫌贫爱富的崔氏在与朱买臣离婚后,嫁给屠户仍不幸福,听闻朱买臣高中状元后想要破镜重圆的“痴梦”。这个角色让我看到京剧、昆剧等传统艺术对表现人间百态并无禁区,人物刻画酣畅淋漓,如此方能获得人民的持久喜爱。
传统艺术是消失在时光之中的文化与生活的载体,供今人了解过去,感受古今差异。这一感受让我想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看京剧?就是要看过去的时代与人心如何凝固在一种艺术形式之中,成为活化石,成为我们今天反思的对象与陪伴。我们今天看京剧,并不是为了看它可以如何新潮,如何与现代接轨——这些可以存在,值得探索,但是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事了——而是为了看过去的人物与情感如何通过传统艺术的手段,凝固在舞台上。京剧的唱念做打,是保存这些人物与情感的重要手段。对传统戏曲来说,“创新”是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启发,是今人的领悟与开拓能力;“拟古”与“保护传统”才是艺术存在的本体,是那朵开在时空之中的花。
此次完整演出的是《陈三两》和《哑女告状》两出戏。这两出戏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对世事人心的刻画及重视故事性、一波三折的特点。令我感慨的是,这两出戏都塑造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女性形象,显示了中国民间对女性大气、祥和的审美追求。我在剧目研讨会上得知,这两出戏都对老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陈三两》根据河北梆子剧本移植改编,讲述妓女陈三两连续被卖、形成冤案的曲折过程,而审案之官恰恰是陈三两失散多年的亲弟弟……作为一出公堂戏,该戏以“跪诉”等方式回溯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令人感慨故事之曲折、创作者严谨的逻辑与设计。许翠扮演的陈三两甫一走上台、立定开唱的时候,我曾疑惑为何这位受冤女子没有哀婉委屈之情,反而有一种“小女子可杀不可辱”的凛然之气。随着剧情发展,我才发现这一表现是符合人物性格的:陈三两并非普通的烟花女子,而是一位凭自身才学“卖艺不卖身”的奇女子。她的诗文每篇售价三两银子,因此人称“陈三两”……此戏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不仅塑造了陈三两这样一位有情有义有才的封建时期的独立女性形象,而且将三两卖身供其读书的弟弟塑造成贪贿受赂、滥施刑罚的贪官形象,打破了女主人公失散多年的亲人通常是其“救星”的俗套。此戏将三两在妓院里设馆教书的孤儿陈奎设置为得中状元、纠正不公、拯救三两的正面形象,说明创作者已经具有打破中国传统的“血亲至上”,颂扬情义至上、正义至上、法治至上的思想,是传统文艺中一股被忽略的清流。
《哑女告状》的剧本从淮剧移植改编,讲述掌府大小姐掌上珠被继母意图纵火烧死,继妹冒其名嫁给新科状元陈光祖,她在继弟呆宝的背负下进京告状的故事。据主演许翠介绍,原剧本中纵火的是呆宝,将姐姐从火中救出来的也是呆宝,创作团队认为这在舞台上很不容易解释清楚;陈光祖藏身掌府刻苦攻读期间,曾与掌上珠在小花园中相会,这使得他后来接受赛珠的“鸠占鹊巢”的行为令人难以接受,行径近乎“渣男”……现剧本对这些情节进行了修改,使之更简洁、更合乎情理。
这些改动在我看来并不违背“修旧如旧”、保护性继承的原则。京剧是一门表演艺术,其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程式,但其作品要打动人仍然取决于故事里的思想与情感,因此让故事与人物合乎情理至关重要。今日的改动也许会“抹杀”原作的一些事实,这一点可能只有通过文献记载加以处理了。重要的是,当我们坐在台下观看“过去”之时,“历史”如舞台的边框般将我们保护了起来,使我们可以产生“历史意识”而不必受其害。这在日趋扁平化的现代社会,是极为可贵的经验。
因为这种感受,我认为原汁原味保留一些剧种原来的风貌具有重要价值,因为这是我们与过去“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唯一可能性。如果不是看戏,我们可能很难理解陈三两“自盘古开天地五帝三皇,哪有个妓女院中开学堂,可笑我烟花妓女陈三两,为陳奎设馆教书在西厢房”的自豪,也很难理解杜十娘“纵要死也要死个朗朗清清”的悲愤心情。
看完演出之后我上网搜索荀慧生的视频,可惜没什么斩获——除了一小段他表演红娘的片段,其健康蓬勃的生命力宛如红娘再世,而其时他已不复青春年华。他有一段文字谈对“杜十娘”这个人物的表演经验,说杜十娘在决心嫁给李甲之前对他一直有一种“随时观察”的眼神,其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感佩。就京剧唱腔来说,我一个外行几乎听不出旋律上的太大区别,因此艺术家个人化的风格演绎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年梅、尚、程、荀几大流派被人称道、乃至风靡的原因。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感染力无法超越前辈,这一事实说明了在艺术传承的道路上,个人修炼尤为重要。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自身的修养,这是做不得假、瞒不过去的事实。因此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体乃现在每一位京剧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