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江苏文化建设的路径依赖

2020-04-14 04:42单毅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江苏高质量

单毅君

摘 要:文化地理意义上的江苏历来是我国的文化重镇,新时代高质量推进江苏文化建设,需要依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路径,才能逐步打造江苏文化新高地。

关键词:江苏;高质量;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04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未来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标示了方向。江苏历来是中国的文化重镇,江苏文化历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高度”是新时代赋予江苏建设者的新课题[1]。江苏各界人士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凝练悠久厚重的江苏历史文化精髓和文化精神,架设传统文化精髓和文化精神通向当代精神家园建设和时代精神提纯的桥梁,打造江苏文化新高地。

本文以镇江文化建设为例,提出高质量推进江苏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依赖创造性转化,解决好江苏高质量文化传承问题

地理文化意义上的江苏,地跨南北,连接西东,富饶的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及湖泽湿地孕育了江苏大地交融南北、汇通西东的独特历史文化,史前文化、吴文化、楚汉文化、六朝文化、江南文化、淮扬文化、宁镇扬文化、长三角文化等等,诸多文化形态连续延绵、相继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相异的文化形态既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核和质的规定性,又一脉统合于江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品质之中,当然更一脉统合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品质之中。“创造性转化”江苏文化的要义在于体现江苏文化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精神品质,凝练出兼具历史性、文化性、本质性和时代性的精髓和实质,提纯出具有高度识别性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推进江苏文化的高质量建设。

这一方面,镇江新区是个典范。2017年7—8月,笔者在镇江新区开展了“宜”文化推广千分之一人口系列调研活动,访谈和抽样调查涉及面广,近距离接触、体会和感受了镇江新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成就,当然问题和解决路径亦在思考之列。20世纪50年代在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宜簋,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周康王改于宜地为宜侯,同时赏赐祭祀用的香酒、代表征伐权力的弓矢及宅邑、土地和奴隶之事。宜簋既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文物,同时也是研究镇江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镇江新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适时汇聚专家学者,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3023年前分封的“宜地”为发祥地,以“宜”为源头活水,以“人在宜地 创享生活”为宗旨,从核心理念、目标追求、指导方针、实现路径、人文规范等多层面论证和书写了当代文化建设的内涵,同时也制定出详细的“宜”文化行动指南和建设方针,有效提升了镇江新区的文化品质和文化软实力,使“宜”成为镇江新区的靓丽名片,使“人在宜地 创享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使镇江新区迈进了文化建设的新阶段。

尽管镇江新区文化建设还存在喜忧参半、瑕瑜互见、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但是对历史文化记忆“宜”的“创造性转化”无疑是成功举措,值得借鉴。

二、依赖创新性发展,解决好江苏高质量文化发展问题

“创新性发展”必须站在历史文化基石上,以“创造性转化”的成果为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江苏文化必须站在当下,思考为传统融入什么时代元素;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江苏文化必须面向未来,思考时代元素的延展性和融通性;必须深入解读不同历史时期江苏文化发展的因革损益形态,考察不同历史时期赋予江苏文化的新内涵,一以借鉴前朝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一以为文化符号赋予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的一体多元意义,使其能统摄社会发展的全方面。

镇江市文化建设和推广既有成功可借鉴之处,也有需要避免的问题和不足。新旧世纪之交,镇江喊出“要致富来镇江,因为镇江有金山;要长寿来镇江,因为镇江有南山……”2—3年后,为凸显镇江城市山林和大江风貌,又提出“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口号。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镇江又凝练出32条口号,涉及到经济发展、城市面貌、市民素质、治安管理等多个层面。现阶段,镇江人津津乐道“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也致力于培育社会诚信制度化品牌和“新乡贤”文化品牌;深化打造“大爱镇江”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养正学堂”工作品牌;依托“白蛇传故事”营造“浪漫小城”氛围等等。

镇江市不同阶段凝练出的文化符号,都不同程度上提升了镇江市的文化形象,提高了镇江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显山露水,透绿现蓝”,进一步凸显了镇江市“三山雄踞,一水横陈”的地理特质,加快了镇江市园林绿化步伐,建成了“珍珠项链”“城市客厅”“引资大道”等风光带和景观区。又如“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充分調动镇江恒顺香醋元素,将城市形象与品牌效应结合,也收到了一定的推广效果。凡此,对建设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山水园林城市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城市自然风光和面貌的改变还不能与人文品质的提升直接画等号,镇江市在文化建设中还没能抽绎出如新区“宜”这样简洁而富有张力的符号,还不能真正体现镇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宜”本属于镇江,或许进一步扩充和丰富“宜”的意涵,是镇江文化建设的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

镇江市文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都显豁明朗,江苏文化汲取其教训与吸收其经验同等重要。

三、依赖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江苏高质量文化落地生根问题

江苏历来是我国的文化重镇,从汉代起江苏学术就在吴楚两地起兴,到六朝时期,江苏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新时代,江苏省委省政府站在新的文化制高点上,花大力气推进“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梳理江苏文化资源,描摹江苏文化地图,保存江苏文化记忆,探究江苏诸地域文化以及诸文化形态交融互动的演进规律,导引出江苏文化特质与文化符号,打造江苏文化名片,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发展工程[2]。

高质量江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域和城市文化建设、文化推广落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多主体、多部门联动机制,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既分工明确又整体推进,共同致力于区域文化建设的长效健康发展。江苏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落地工作涉及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个性凝练和培育,民众教育文化水平、法制观念、环保意识、包容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的提高,区域道路、交通、环境、文化等各类基础设施的改善,民俗民风的转变,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等等,其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和推广不单单是宣传部门的单打独斗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要全方位、多方面、长效解决江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江苏省委的统一领导,需要各级政府的全力推动,需要调动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人社多部门联动,分别担负起不同职责和义务,多管齐下,持续发力,方能收到应有成效。

高质量江苏文化建设是一项服务工程。区域和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服务工程,需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转变角色,建成区域文化建设的长效服务机制。一是文化建设需要明确政府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放下身段、放低姿态,协调好自身与市场、与企业、与民众、与社会的关系,真正从市场、民众、社会等利益和需求出发制定政策和推行工作。二是文化建设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文化建设体系中,抛开政绩和面子工程,深入了解江苏各地方各阶层民众物质和精神需求,想方设法满足民众需求;理性分析民众实际生活和思想观念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为民众办实事。三是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举措。如设法推进“文化、科技、卫生、法制”等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活动,不为组织和举办活动而组织和举办活动,要有政策,有举措,有落实,见实效。

高质量江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一是江苏文化个性的形成需要长效机制。文化个性的形成既关乎历史,也关乎当下时代。江苏未来文化建设必须要立足深厚的区域文化基础,同时充分结合现实,融入时代主题,逐步培育和凝练出富有个性、特色和魅力的江苏文化精神符号。二是江苏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长效机制。文化建设既关乎自然基础,也关乎人文环境。江苏文化建设既要改善基础设施,也要以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为抓手,建设富有特色且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逐渐培育出多体制、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新格局和新氛围,推动区域文化向积极健康、多元包容、活跃繁荣的方向发展。三是江苏民风民俗的转变需要长效机制。民风民俗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现实概念,要转变民众浮躁、懈怠、文化层次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等现实,需要持续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如镇江新区“宜”文化建设一样,立足江苏传统和当代文化建设实际,结合江苏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思考构建长效的、联动的,基于现实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图谋打造江苏文化高地的必由之路。

文化软实力集中反映一个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所在。作为文化地理意义上的我国传统文化重镇,作为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大省,江苏在新时代必须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客观上需要更深厚、更集中、更具内蕴、更贴近社会文化实际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引领,探寻科学有效的文化建设路径是事半功倍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燕文.以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J].群众,2018,(11):4-6.

[2]  周斌.传承江苏文脉的世纪工程[J].群众,2016,(5):51-52.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江苏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