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视野中的“中国制造2025”

2020-04-14 10:09:10谢璇秦洪武
法国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倡议话语

谢璇 秦洪武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的背景下提出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这一倡议一经提出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数量相当可观。另一方面,西方话语体系的受众接受的信息主要来自强大的西方主流媒体,而媒体因其在提供信息来源、设置议题、改变民众认识、促使舆情转向、监督政府、影响政治决策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被称为“第四种权力”(fourth estate)①George Boyce, “The fourth estate: the reappraisal of a concept” in G.Boyce, J.Curran and P.Wingate (eds)Newspaper history from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Bevverly HIlls, CA: Sage.1978.p.19-40.James Curran, Media and Power.New York: Routledge.2002.p.63.。因此新闻语篇所隐含的评价意义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正是由于其潜隐性,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进行大规模定性研究。本文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法国媒体与“中国制造2025”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依据大量真实的数据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解读,从而透过语言形式揭示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和态度倾向。

一、“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研究

“中国制造2025”代表新时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关键词”中近年来新加的一个词条,该词条有多语种译文,旨在用规范的话语对外传播中国政治话语核心概念,是我国参与全球对话的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关注中国政治话语在英语媒体的传播状况②参见: 秦洪武,孔蕾:《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总体状况分析》,载《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21-34页;孔蕾,秦洪武:《媒介话语构建:埃及媒体“中非关系”报道分析》,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78-83页;谢莉, 王银泉:《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研究》,载《外语教学》2018年第5期,7-11页;胡开宝,李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翻译与传播研究:内涵、方法与意义》,载《中国翻译》2018年第4期,5-12页。,研究认为,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整体呈现片面性、不充分性以及区域不均衡性,而西方媒体(英美澳加新)对“中国制造 2025”密切关注③秦洪武,孔蕾:《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总体状况分析》,载《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21-34页。。与之相比,该议题在法语国家的传播相关研究数量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在法国媒体的传播④参见:武亦文:《法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质疑态度分析》,载《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8年第4期,19-27页;尧红梅:《法国智库媒体视阈中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载《视听》,2017年第2期,138-140页。,极少有研究聚焦“中国制造2025”在法国或法语地区的传播和反应。综上,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规划,“中国制造 2025”倡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社会对这一倡议的反应也是中国关注的内容,但鲜有研究对它在英语媒体以外的传播状况缺少系统的描述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判断。本文基于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探讨法国乃至欧洲媒体对这一倡议的看法,以便了解中国政治话语在西方媒体的传播现状。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中国制造 2025”这一倡议一经提出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美国将中国视为全球对手,批评中国通过不正当手段参与全球竞争、破坏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话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英美澳加新)借中国和西方在认知“中国制造2025”上的差异表达自己的一些担忧①秦洪武,孔蕾:《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总体状况分析》,载《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21-34页。,但其他西方国家对此倡议是否与美国持同一态度?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媒体对此倡议是否关注?这些问题亟待回答。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Made in China 2025”为关键词,对几十家法国媒体的报道进行检索,自建文本数据库,尝试从传播文本数据中挖掘和分析此倡议境外传播的话语特点,观察和分析该关键词受关注的历时变化,进而解读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倡议的态度。

“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②[法]米歇尔·福柯:《话语的秩序》,载《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许宝强等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1页。。话语不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而且也是人与人之间博弈的工具。在各种话语体系中,政治话语代表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利益,在国与国的交往与博弈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中国内部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样的转变要求中国必须重新定义自身对政治话语的需求,重新明确其对话语权的诉求。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一直强调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应该成为中国社会主流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方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学者 Fairclough 认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话语建构并且影响社会主体、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③Norman Fairclough,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p.63-64.。批判话语分析从表面的语言形式入手,探究话语、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此达到社会批判的目的。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具有建构意义和模式的功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和映射。新闻报道虽具有真实性,但词语选择和搭配、语气等的传达却折射出媒体对待某一事件的观点和立场,并形成一定的态度倾向引导读者的社会知觉、价值判断。因此,新闻话语被视为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重点之一。

笔者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通过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从报道时间、报道内容、新闻标题、高频词等出发,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词汇、句子及语境层次对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进行定性分析,探究法国媒体对“中国制造 2025”报道的关注点、态度及借此构建的中国形象。

三、法国媒体对“中国制造2025”报道情况分析

批评性社会科学认为,社会生活中的观念(ideas)和概念(concepts)展现在话语之中,需要细致和系统的分析①Norman, Fairclough and Philip.Graham. Marx a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t: The genesis of a critical method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critique of global capital,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2002, 3(1): 185-230.。法媒对“中国制造 2025”报道的文本主要包含各大报刊网站的报道、社评、评论贴以及博客。根据新闻和网络文本的特点,按以下步骤分析和解释数据:首先按时间和主题对文本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梳理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文本数据挖掘和解读;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捕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做出解释。

1.“中国制造 2025”的法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关键词”项目目前有约279个词条,只有中国制造2025”这一词条保留了英语译法(Made in China),而未采取法语直译的形式(Fabriqué en Chine)。对于政治话语翻译形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该表述在目的语中传播效果,“政治等效”必须成为政治话语翻译的最高准则和基本原则②谢莉, 王银泉:《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研究》,载《外语教学》2018年第5期,7-11页。。从接受程度上来说,“中国制造”是全球广为人知的标签之一,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这一词条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接受度较高,加之Made in China这一说法在“中国制造2025”倡议提出之前,就已在西方国家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保留英译版本可以简化法国民众对“Made in China 2025”这一概念的接受过程。此外,法国民众普遍英语教育水平较高,对Made in China这一说法并没有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并不影响这一表述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话语的翻译中,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只有让国外受众“听到”、“听懂”中国政治话语,才能更好地完成政治话语的传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以期在此基础上更为有效地建构中国国际形象。

这一观点可以通过词条的检索结果得以验证:通过谷歌搜索引擎检索 “Made in China 2025”,共获得法国境内媒体相关报道38篇,时间从2015年5月起截止2019年4月;而通过搜索“Fabriqué en Chine 2025”,仅检索到一篇文章(Une nouvelle Longue marche chinoise中国的新长征)③François Leclerc, Une nouvelle Longue marche chinoise,https://xn--dcodages-b1a.com/tag/plan-fabrique-en-chine-2025/[2018-12-16].,这篇文章中只采用“Fabriqué en Chine 2025”这一说法而不是“Made in China 2025”。

2.法媒相关报道年度及内容分布研究

法国媒体对“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频次呈现年度差异,各年份相关报道数量如图1。从报道数量与时间来看,2015年共3篇,2016年仅有1篇,2017年为4篇,2018年达到了23篇,2019年(截止到4月份)为7篇。由此数据不难看出,2015年“中国制造2025”倡议提出时引发了法国少量媒体的关注,随后该词条热度减退,直到2018年受到重新关注,直到2019年被持续关注。

图1 2015-2019年各年份法国媒体对“Made in China 2025”相关报道数量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报道集中爆发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 2018年各报道的标题窥见端倪:

图2-2018年法国媒体各相关报道题目汇总

仅从2018年的23篇报道的题目中可以看出,共有9篇与美国相关(关键词:Trump, les États-Unis, américain),报道的领域涉及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争(La guerre commerciale entre les Etats-Unis et la Chine)、美国关税(les taxes américaines)等,反映出法国媒体2018年对“中国制造2025”倡议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关注。

以媒体报道集中的2018年进行进一步分析,10-12月份报道数量激增,尤以12月份的报道数量最多,为7篇。

图3 2018年各月份法国媒体对“Made in China 2025”相关报道数量

具体分析2018年12月各报道文章的题目(图4)可以看到:

图4 2018年12月法国媒体各相关报道题目汇总

7篇报道中有4篇认为中国政府开始淡化“中国制造2025”的提法。如放缓该计划(fait marche arrière sur le “Made in China 2025”)、谨慎对待其工业野心(plus discret sur ses ambitions industrielles)、中国在与美国贸易谈判框架下放缓“中国制造 2025”(Pékin relâche le "Made in China 2025" dans le cadre des négociations commerciales avec les Etats-Unis)。由此可以看出,法国媒体十分敏锐地觉察到中国政府不再频繁提及“中国制造 2025”,并将这一现象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联系在一起,《资本》杂志甚至认为,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说法引发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的后果,中国在考虑用一个更为温和的战略替代“中国制造2025”这一彰显其在工业领域主导倾向的战略”①笔者译自 Pékin compte remplacer, …, l'initiative ""Made in China 2025"" par un autre programme dans lequel la volonté de dominer le secteur industriel sera moins présente.载 Capital 2018-12-13.。

从媒体类型看,《世界报》(Le Monde)、《回声报》(Les Echos)、《法国观点》(Le Point)等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制造2025”均有报道,但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法国的各大财经媒体,如法国经济论坛报(Latribune)、资本杂志(Capital)。此外,法国经济与财政部的官方网站将Le plan « Made in China 2025 »列为词条,从该倡议的提出过程、倡议目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目标专门对其进行了具体解释②R.Péquignot & L.Goutti, Le plan "Made in China 2025",https://www.tresor.economie.gouv.fr/Articles/2015/06/05/le-plan-made-in-china-2025[2015-6-5].。

从内容上看,除了上述政府网站的解读,有4篇文章对“中国制造2025”的“三步走”布局有详细报道(Investigaction, 2018/10/17,Les Echos, 2018/10/17,Atlantico,2019/1/30,Isemar, 2017/12),有十余篇文章对该倡议涉及的十大领域(les dix secteurs ciblés)有具体介绍,以法国私人企业协会(AFEP) 的文章《新的全球化:“中国 2025”计划》①La nouvelle mondialisation du plan « Chine 2025 »,https://www.afep.com/flashs-eco/la-nouvelle-mondialisation-du-plan-chine-2025/ [2018-11-30].为例,该文以图表形式从十个领域所属类型(国内/全球)及市场份额目标两个方面对这些领域进行介绍(图5)。

图5 AFEP对“中国制造2025”涉及的十大领域所做图示

文章认为,这些领域的目标从数量上来看是“极有野心的”,但“中国政策一贯的计划性可以保证此计划的实施”;此外,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许多数据也显示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综上,法国媒体对“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报道较为详细和全面,内容涉及方针、原则、目标、战略任务等,多数伴有客观深入的分析,例如《新经济学人》中的文章«Made inChina 2025»清晰地指出半导体制造和汽车制造是中国制造的短板①The Economist, La Chine affiche la couleur sur les secteurs industriels d'avenir,https://www.lenouveleconomiste.fr/chine-affiche-la-couleur-sur-les-secteurs-industriels-davenir-61352/[2017-11-6].。另一方面,法国媒体对这一倡议实现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而且对此的关注是持续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四、法媒对“中国制造2025”报道的关注点

频次是语料库语言学最常用的观察和比较方式,也是语篇分析的切入点。通过观察相关报道的主题词表,可了解“中国制造2025”相关报道的主题。为确保后续内容分析的可行性,最终筛选排序靠前的10个实词组成主题词表(表1)。

表1 法国媒体相关报道中的高频词及频次列表

我们可以从报道中的高频词汇窥探法国媒体对此倡议的关注点。由表6可看出,法媒建构的“中国制造 2025”倡议是这样的:该倡议立足于工业 ( industrie 109 次)进步 ,侧重经济 ( économie 64次)发展与科技创新 ( techonologie(s) 157次) ,强调政府在(gouvernement 63次)提升制造业水平中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并同时关注企业与产品( entreprises 108次、produits 84次)。

值得注意的是,法媒报道中提及美国 États-Unis/Américain(e)(s)和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次数最多,印证了上一节中提出的“法国媒体2018年对‘中国制造2025’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它们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关注”。此外, guerre(战争)也高频出现在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中,表明法国媒体对这一倡议的关注并不完全是积极的,尤其对这一倡议可能导致的结果表示担忧,例如,《调查行动》(Investig'Action)网站上的文章认为,中美关系目前正处于几乎涉及全部领域的“战争”状态: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科技领域②笔者译自:C'est l'état des relations sino-américaines à l'heure actuelle : une guerre sur quasiment tous les plans : économique, politique, diplomatique, culturel, militaire et aussi, bien sûr, technologique.载Investig'Action 2018-10-17.。此外,能力、强国(puissance),领导(leader),野心(ambition/ambitieux/ambitieuse)等词汇也均有数十次出现,表现出法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实力、国家治理能力的认可。

具体描述的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① Frédéric Schaeffer, Pourquoi la guerre Chine/Etats-Unis ne fait que commencer,https://www.lesechos.fr/idees-debats/editos-analyses/pourquoi-la-guerre-chineetats-unis-ne-fait-que-commencer-142078 [2018-10-17].② Yves Grandmontagne, Made in China 2025 : la Chine mise sur les robots industriels,https://itsocial.fr/innovation/robotisation/made-in-china-2025-chine-mise-robots-industriels/[2018-4-28]③ Sylvie, Le plan "Made in China 2025" irrite fortement les Etats-Unis,http://www.extraitsdechine.fr/entry/le-plan-made-in-china-2025-irrite-fortement-les-etats-unis[2018-10-2]④ R.Péquignot & L.Goutti, Le plan "Made in China 2025",https://www.tresor.economie.gouv.fr/Articles/2015/06/05/le-plan-made-in-china-2025[2015-6-5]⑤Henri Houben, Made in China 2025, https://www.investigaction.net/fr/made-in-china-2025/[2018-10-17]

① Frédéric Schaeffer, Pékin plus discret sur ses ambitions industrielles,https://www.lesechos.fr/13/12/2018/lesechos.fr/0600337588899_pekin-plus-discret-sur-ses-ambitions-industriell es.htm[2018-12-13].

通过高频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法国媒体对多从中美贸易争端及德国工业4.0的角度关注“中国制造2025”,从数量上看,在39篇报道中,有10篇提到了德国工业4.0(Industrie 4.0),一半以上报道提及美国:包括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的态度、策略,以及中美贸易争端的进展。法国媒体对“中国制造2025”的关注点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进一步阐述:一是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二德国工业 4.0的“仿造品”,三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不正当手段。

1.功能认识: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

中等收入陷阱( le piège des pays à revenus intermédiaires )是 2007 年世界银行主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法国最大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财经类新闻日报《回声报》认为,中国由于面临目前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焦虑,使得其不得不展开技术竞赛应对全球经济挑战:“中国明白,为了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工业结构升级是必不可少的”②Ibid.,而“中国制造 2025”倡议是为了“应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即避免停滞在中等发展水平而达不到真正的繁荣”③Recueillis par Marie de Vergès, Commerce : pourquoi Trump s’en prend à la Chine,https://www.ieif.fr/revue_de_presse/commerce-pourquoi-trump-sen-prend-a-la-chine[2018-4-6]。

法国媒体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反映出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走向,更善于从我国提出的经济倡议或经济发展战略中,分析我国应对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这也更加印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持续低迷,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变得更为密切和全面,担心中国会不会掉入长期社会不平等、增长乏力、发展止步不前的状况。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就进入了“新常态”,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无法实现实质性的复苏,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目前的全球治理中越来越难以发挥领导作用。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力①王文:《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解决全球不平等的中国经验与方案》,载《红旗文稿》,2017 年第23期,32-35页。。法国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关注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中国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如果能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对话,建立互信与合作,无论对于双方还是全球,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理念类比:德国工业4.0的“仿造品”

“工业4.0” 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工业4.0” 战略计划,其中德国作为全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德国“工业4.0”受到世人瞩目,在全球最为关注②贺正楚,潘红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03-11-页。。法国媒体多篇报道认为,“中国制造 2025”的提出,是受到了德国工业4.0战略的启发(inspiré du « Industry 4.0 » allemand)。法国媒体的报道中频繁出现的观点在于,中国的工业化相对于德国来说仍然非常落后,中国目前只是个制造大国,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世界工厂”,制造的产品“廉价”但”质量较差”,离制造强国自然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现在的德国工业已经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引领者,已经从“工业3.0”阶段一步步走向“工业4.0”阶段,由生产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而中国的制造业刚刚从工业2.0过渡到工业3.0,一些企业刚刚实现自动化,但数量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法国媒体关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 4.0”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之处。在德国“工业4.0”模式通过培训和官方支持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但商业决策的制定权利更多地留给企业本身。而“中国制造2025”倡议中,国家干预较多,包括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基于两个国家的经济现状,德国“工业 4.0”和“中国制造 2025”从提出的背景、框架、指导思想、突破重点以及行动方案等方面来看,是完全不同的③李金华:《德国“工业 4.0”与“中国制造 2025”的比较及启示》,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71-79页。。面对我国目前大而不强的工业背景,“中国制造2025”实现起来要比其他传统工业强国困难得多。这一点法国媒体的报道是事实且客观的。但法媒在报道中过分关注政府在经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干预,意欲突出中国技术进步、制造能力提升途径的不正当性。不难看出,在貌似客观的报道之下,法媒却充满了带有偏见的观点和揣测,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也同样帮助建构了现存的意识形态①李敏:《法国传媒话语述评:以涉华报道为例》,载《法国研究》,2018年第2期,66-74页。。法媒习惯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定式来臆想中国经济改革方式,评价中国改革方向离不开西方“政治正确”的框框,很大程度上是在“塑造”法国读者对中国的看法,是对中国形象的扭曲。

3.目的误读: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不正当手段

法国媒体的报道之中有两篇在题目中就直接了当地表达了对“中国制造 2025”倡议的抵制,题目分别为《为何西方大多数国家不接受“中国制造2025”》②Epochtimes, Pourquoi le plan « Made in China 2025 » n’est pas acceptable pour de nombreux pays occidentaux,https://www.epochtimes.fr/plan-made-in-china-2025-nest-acceptable-de-nombreux-pays-occidentaux-412813.ht ml[2018-7-16]和《为何所有人都讨厌“中国制造2025”》③Lorand Laskai,Traduit par Wayan, Pourquoi tout le monde déteste Made in China 2025,http://lesakerfrancophone.fr/pourquoi-tout-le-monde-deteste-made-in-china-2025[2018-3-28],直指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参与国际竞争,其中有许多违反国际条例的不正当手段(les pratiques commerciales déloyales),包括非法窃取专利(vol de propriétés intellectuelles)、强制要求外企进行技术转移(transferts forcés de technologies)、政府非法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subventions publiques)。

« Pourquoi tout le monde déteste Made in China 2025 »这篇文章全文翻译自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④https://www.cfr.org/blog/why-does-everyone-hate-made-china-2025,文章指责中国政府“无视知识产权、歧视外国企业、利用优惠政策不公平地支持本国企业”,并认为,中国政府并不像自称得那样追求“共赢”。在另一篇题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严重惹怒美国》⑤Sylvie, Le plan "Made in China 2025" irrite fortement les Etats-Unis,http://www.extraitsdechine.fr/entry/le-plan-made-in-china-2025-irrite-fortement-les-etats-unis[2018-10-2]的文章中,作者认为“中国的行动方式是有问题的……政府全力支持自己的企业,对待外国企业采取歧视政策,或强制要求外企进行技术转移。这些都是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数据检索显示,有14篇报道涉及这类态度。法国媒体认为,“中国制造 2025”倡议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领导国的野心,更是通过不当手段与美国竞争,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战略。这些报道无疑是有失偏颇的,深层原因则是法国媒体隐形的“舆论秩序”,即“政治正确”相关,在冷战思维多年的影响下,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早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为中国正名反而成为了一种“不正确”。中国的积贫积弱曾经是法国政客辱华的本钱,而中国的崛起却多少动了他们高贵的奶酪①李敏:《法国传媒话语述评:以涉华报道为例》,载《法国研究》,2018年第2期,66-74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法国甚至西方一些媒体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战略有误读,更是对中国的形象有非常错误的认识,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中法文化差异造成的意识形态偏见,更在于中国话语权缺失,笔者拟通过第五节的研究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讨论。

五、修昔底德陷阱与中美贸易争端

“修昔底德陷阱”(le piège de Thucydide) 的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美国学者、哈弗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基于这一观点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在这种逻辑下,中国崛起就被想当然地视为对另一国家(美国、西方)的威胁并导致现有西方中心秩序的恐慌。

法国媒体认为,修昔底德陷阱之说恰当地比喻了目前的中美关系。法国主流媒体Asialyst(《亚洲分析》)的文章指出:“中国科技领域的野心和由此引起的美国的恐惧会使经济战争不可避免②Jean-Raphaël Chaponnière, La Chine, Trump et le piège de Thucydide,https://asialyst.com/fr/2018/09/24/chine-trump-piege-thucydide/[2018-9-26]。《回声报》的文章则指出,“中国制造 2025”倡议的目的 “不仅仅是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其最终目的是超越美国”,因此,这一倡议的提出不仅彰显了中国的野心,还导致中美之间竞争加剧。此外,中美之间的贸易竞争可以理解为冷战的一种形式,并且由于互相之间的紧密联系,会给双方都带来经济利益上的损害③Frédéric Schaeffer, Pékin plus discret sur ses ambitions industrielles,https://www.lesechos.fr/13/12/2018/lesechos.fr/0600337588899_pekin-plus-discret-sur-ses-ambitions-industriell es.htm[2018-12-13].。

“修昔底德陷阱”能够如此迅速且广泛被接纳成为西方国家解读中美关系的模板,是因为它契合西方对其文明发展历史的认识,也为经济发展迟滞、贫富分化加剧的西方寻找到了嫁祸于人的借口,更为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对抗中国找到了切入点。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法国媒体把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将“修昔底德陷阱”标签贴在中国身上,“中国制造 2025”倡议就成了再误读也不为过的攻击对象。这副“有色眼镜”既居心叵测又冠冕堂皇,很容易引导受众将迅速跃升的中国视为现实的“威胁”。例如《回声报》的文章中用“超级大国”(super-puissance)来形容中国,认为中国想要在各个领域实现超级大国的目标,包括经济、军事、外交、政治,甚至意识形态④Frédéric Schaeffer, Pourquoi la guerre Chine/Etats-Unis ne fait que commencer,https://www.lesechos.fr/idees-debats/editos-analyses/pourquoi-la-guerre-chineetats-unis-ne-fait-que-commencer-142078 [2018-10-17].。但必须指出,时移势易,在和平发展成为主题的世界,在信息和交流高度发达的今天,既往的所有模式都不会简单重复。况且,阿拉伯世界中的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恐怖主义问题久拖未决,贫困和疾病始终困扰整个世界,这说明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主宰或统治这个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负责应对这些问题,多极化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在当今社会,陈述小规模群体间争斗的“修昔底德陷阱”根本无法阐述这个复杂、多极的世界,基于这种观点认识中国发展,要么出于恶意,要么出于无知。

六、结语

法国媒体与美国的英文媒体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这一制造业振兴计划,认为中国期望通过该计划应对即将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它们质疑这一计划展现了中国比肩德国工业4.0的抱负,且中国企图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实施这一计划以达到与美国抗衡的目的。法国媒体将“修昔底德陷阱”定型为当代中美关系发展的走向,认为中美两个大国难以跨越这一“陷阱”,最终必将走向冲突与对抗。可以看出,西方媒体仍在固有的认知模式下解读中国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建设性努力置若罔闻,这种话题的选择和刻意回避暴露出西方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支配下的傲慢、丑陋的心态,远没有体现出新闻报告的客观性。

正是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世界格局由单边主义走向多边主义进而终结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美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治人物和媒体刻意歪曲中国的经济战略和国家形象。但是,中华文明内敛、进取,没有西方文明那种强加于人的“普世文明”基因。同样,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给自己制造“修昔底德陷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中国崛起是事实,美国相对衰落也是事实,但中国追求“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强国一定会寻求霸权的论断并不适用于中国。对于国际体系,中国不仅仅是参与者,而且还是一个积极的建设者。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需要获得与其国际地位匹配的话语权,这是势所必然。西方媒体负面报道和认识中国的做法还会持续,但我国需要据理以争,通过完善自己的话语内容和话语模式不给西方受纳者留下过多解读空间。此外,要通过权威人士、文化精英在主流媒体报道、社论等传统阵地和新媒体中参与话语权竞争,为中国民族振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倡议话语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