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娜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金融学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与实际联系紧密,不仅在理论上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操作上也有很强的技能需要。而商业银行对人才的需求日新月异,对于目前商业银行课程教学有很多地方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建立生动的体验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吸收到知识,让所教能够有所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改革目标
1.以金融理论知识为基础。金融专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资金在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流动,而在我国无论从资金规模和频次,还是从业务覆盖面来讲,商业银行存贷款都占主导地位。因此,了解和熟悉商业银行的各项理论知识,有助于或者说是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作为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课程理论起点高,连接多学科,横向联系广。从授课内容来看,涵盖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负债管理、贷款业务等各方面,不仅将金融运行中涉及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纳入到教学内容,还将与个人生活当中的业务还涵盖其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商业银行运行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金融运行规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就是要求学生学懂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其业务与管理,了解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2.以应用实践为目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不光在理论知识上有要求,对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的效果更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商业银行的实践应用主要涉及到业务的办理,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具体实操往往还存在模糊不清、无法具象化的问题,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具体怎么办理,如何操作等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是“既没有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具体的业务上。所以,要将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的实操融入到教学当中,让有效的互动手段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具备基本业务技能素质。
3.以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为根本。随着金融服务行业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快速发展,我国各类金融机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的主体,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高层专业管理人才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以内蒙古为例,从金融业就业人数来看,2015年-2017年,内蒙古银行业年末从业人数仅增长了4%,而金融业从业人数更是下降了2%,与全国相比,2017年全国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2015年增长了近14%。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金融人才的缺口较大。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还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理论教学模块设计和现实业务的衔接还存在一定的跟不上、补不上的问题。如现实中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商业银行业务也在与时俱进,像网上银行业务、P2P、手机银行、二维码支付、无人银行等业务和模式不断出现,而且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与管理中存在逐步替代传统银行业务的趋势。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有关理论知识时,如果还停留在传统银行业务的讲解和联系,往后会导致与现实脱节。
2.调动学生积极性还不足。對于一般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死板的课题,变得生动起来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突破点。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源于书本及教师的讲解。虽然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减轻单一黑板教学对学生造成的课堂疲劳感,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仍然无法体现,学生不善于进行主动性思考,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考核作用发挥不畅。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以“笔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方式。针对实务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全面、真实、公正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一方面,由于卷面范围、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和考核题型的限制,教师出题的自由度受到一定影响,笔试成绩无法全面、充分地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无法如实反映学生信贷业务实践能力的强弱。另一方面,有限的课时范围内,任课教师很难在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兼顾及时、公正地考核学生的到课情况,这对良好学风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在整体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平时成绩作为能如实反映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投入程度的有效工具,实际上对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影响十分有限。
三、改革的措施-基于过程性评价建立体验式课堂教学互促模式
1.学用相长,完善实践课程内容。①与时俱进完善“例子”分析。针对理论教学与现实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要及时补充完善商业银行相关案例库和材料库。理论教学时,要跟进时代发展潮流,在商业银行基础理论的讲授过程中,配以最新、最近的例子予以补充,举例要跟进最新发展趋势。现如今,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越来越受到现代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很多负面(挑战)的。如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应用,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受到较大挑战,区块链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跨机构交易的时间和成本,但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再比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在逐渐改变,不再过度依赖于存贷款利差,很多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充当了盈利的大头。 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模块。a.商业银行业务模拟。依托仿真软件,如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将商业银行理论知识与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相结合,通过对系统的模拟实验操作,充分理解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系统的联系。模拟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商业银行综合柜员业务实训,包括商业银行账户开立、对公业务等,通过系统的仿真实训,可以使学生不断熟悉掌握综合柜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了解银行储蓄、对公等业务的流程及操作规范。b.产品设计。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应用能力,更好的了解掌握商业银行具体业务,增加商业银行产品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商业银行的产品。产品可以包括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理财业务等,设计内容包含产品的销售、盈利、说明、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熟悉产品从商业银行到消费者的整个程序。c.实地调研。“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切实了解商业银行,让所学直接能够联系到实际,最好地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体验。通过设计实地调研环节,让学生深入银行进行调研,使学生能够熟悉银行业务的操作过程,真实地理解银行的业务特点、人员情况、日常业务办理等,让商业银行的概念从纸面直接具象化为实际的机构。 ③注重实操技能的培养。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办理涉及到很多实际操作的技能,如点钞技术、人民币鉴别、电脑操作、中文和数据输入、数字(大小写)书写等。掌握这些基础的实操技能,在学生选择商业银行就业时可以提高机会。因此,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也就十分必要。
2.教学互促,改进教学方式。 ①角色互换。《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授课老师要及时、详细地了解所带学生的专業基础、课程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角色互换,以学生的心理分析学习内容能不能够掌握,有哪些难点,有哪些需要联系实际,哪些需要跨学科去掌握,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学习薄弱的环节。角色互换,要的是授课老师能够具有一定的同理心,以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自身教学内容,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与中央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还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概念,很多学生都只停留在存贷款机构,对于其他业务熟悉度较差,对于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缺乏综合性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这些内容的讲授要尽量联系实际案例进行,配以相关辅助读物,使学生更好更容易地接受相关内容。 ②角色代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何能将所学更好地联系实际,最好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用所学去办理业务,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企业、个人、监管机构等角度去将自己代入到具体的业务中,切实掌握业务的要点和全貌。综合使用沙盘模拟教学系统,进行商业银行经营模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情境当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③角色进入。商业银行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金融人才,这些金融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员保障,为经济金融输送优质人才。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商业银行的教学不仅停留在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目标上,还应重视学生职业操守的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职业操守,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金融栋梁。
3.考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考核相综合。过程性评价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观念,坚持多元化、个性化和客观、公正、发展、辩证的原则。采用动态式的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旨在改变仅凭成绩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发掘被评价对象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引导被评价对象更多地关注和重视教学或学习的各个环节,完成预定的教学或学习目标,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评价应兼顾个体差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论文获得了包头师范学院2017年教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BSJG17Y020)的资助。]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