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三秦大地发展复兴,追赶超越步伐铿锵。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关键词】追赶超越 结构优化 高质量 指标排位
回望70年峥嵘岁月,三秦大地面貌一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企业效益、人均GDP、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成就辉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追赶超越步伐铿锵
(一)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
生产总值跨越式增长,1952年生产总值为12.85亿元,到1981年过百亿元,1995年过千亿元,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元,2017年突破两万亿元,2018年达到24438.32亿元,是1952年的1901.8倍。
生产总值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稳步提升。1952年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19位、西部第4位,2015年上升至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位次稳定保持到2018年,较1952年分别前移4位、2位。
(二)经济增速持续较快
1953-2018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分阶段看,建国初到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年均增长6.8%;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平稳较快发展阶段,年均增长10.7%;[2]1995-2013年,进入快速增长期,除2001年以外,其余年份经济总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08年达到16.4%。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聚焦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陕西经济增速由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变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2018年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波动变化。1999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2位。2000-2006年,增速位次逐步下滑,到2006年下滑至全国第16位、西部第5位。在省委省政府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动能、扩大有效投资等重要措施推动下,经济增速排位逐步提升至2018年全国第6位、西部第5位。
(三)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1950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1960年超过10亿元,1999年超过百亿元,2011年超过千亿元,2015年超过两千亿元,2018年达到2243.14亿元,是1950年的2608倍。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53-2018年年均增长11.4%,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2.6%。
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总体呈上升态势。1999年地方财政收入为106.4亿元,同比增速为14%,在全国分别排第20位、第9位,在西部地区分别排第4位、第3位。此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18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在全国分别排第18位、第4位,在西部分别排第3位、第2位,较1999年分别前移2位、5位和1位、1位。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区域经济各具特色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服务业的崛起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质的提升。1952年三次产业占比为65.4:14.9:19.7,产业结构呈现“一、三、二”模式。陕西以农业的高积累支持工业化,至197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30.5:51.9:17.6,实现了从“一、三、二”模式到“二、一、三”模式的转变。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至1987年三次产业占比为27.7:44.2:28.1,产业结构从“二、一、三”模式优化升级为“二、三、一”模式,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7.5:49.7:42.8,二产、三产协同驱动经济发展。
(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1952年城镇化率仅为10.47%,2000年提高到32.27%,至2012年首次超过50%。2018年提高到58.13%,较1978年(16.34%)提高41.7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逐步前移。1997年城镇化率为21.48%,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21位、第7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要素资源进一步加快流向城镇,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至2018年城镇化率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17位、第4位,较1997年分别前移4位、3位。
(三)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各具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形成了“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2018年,关中地区生产总值15237.6亿元[8],是1949年的2755.4倍,1949-2018年年均增长12.2%;陕南地区生产总值为3430.42亿元,是1949年的960.9倍,年均增长10.5%;陕北地区生产总值为5407.53亿元,是1949年的6515.1倍,年均增长13.6%。
三、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一)人均GDP穩步提高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人均GDP不断攀升。1952年全省人均GDP仅为85元,到1988年突破千元,2005年首次突破万元,2009年、2011年分别跨越两万元、三万元大关,2018年达到63477元,是1952年的746.8倍。人均GDP增长较快,1953-2018年年均增长7.9%,其中1978-2018年年均增长9.7%。
人均GDP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不断前移。1952年人均GDP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24位、第8位;至2017年,提升到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位次稳定到2018年,较1952年分别前移12位、5位。
(二)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9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442亿元、11.45亿元,至2018年增加到23060.4亿元、2436.3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52倍、213倍。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92-2018年,分别年均增长16.4%和22.9%。
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名逐步提升。1992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20位、第2位,利润总额排第21位、第4位;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排第15位、第2位,利润总额分别排第11位、第2位。
(三)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迅猛增加。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达216.56亿元,是2004年的7.6倍,2004-2018年年均增长16.4%;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为76512件、41479件,是1985年的253倍、8296倍,1985-2018年分别年均增长48.5%和90.5%。
由于科研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产学研融合深度不够、创新要素未能有效汇聚到关键技术等原因,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指标在全国、西部的排位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由2004年的全国第14位、西部第2位转变为2018年的全国第18位、西部第3位,分别下滑4位、1位;专利申请数由1992年的全国第12位、西部第2位转变为2018年的全国第16位、西部第2位,分别下滑4位、保持不变;专利授权数由1992年的全国第14位、西部第2位转变为2018年的全国第17位、西部第3位,分别下滑3位、1位。
(四)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全省能源消费经历了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型增长,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1978年单位GDP能耗高达14.38吨标准煤/万元,至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到1.13吨标准煤/万元,之后继续逐年下降至2018年0.53吨标准煤/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单位GDP能耗在全国、西部地区的排位前移,節能降耗任重道远,2005年单位GDP能耗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14位、第9位,2017年上升至第11位、第8位。
“绿色陕西”有力推进,三秦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建国初,森林覆盖率不足10%。进入新世纪,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排位前移,2004年森林覆盖率(32.6%)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12位、第3位,2009年(41.4%)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10位、第3位,位次稳定保持到2017年。
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200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1.8万吨,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13位、第5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82万吨,分别排第18位、第3位。201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27.94万吨,在全国、西部分别排第13位、第6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到19.64万吨,分别排第20位、第7位。
四、结语
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走向开放,由百废待兴到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核心区。如今,全省以“五新”战略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建设扎实推进,新活力不断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展望未来,全省将紧抓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推动追赶超越,共同铸造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统计局编.陕西70年.第1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使 命如山砥砺七十载 初心如磐奋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EB/OL].网站,2019.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R&D经费、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EB/OL].网站,2019.
[4]陕西森林覆盖率.[EB/OL].网站,2019.
作者简介:在职:杨西萍(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陕西省信息中心,国民经济,硕士,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