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
摘 要: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国古代文明被更多的人了解。在我国更是有考古专家们发扬工匠精神,聚精会神研究古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秘密。然而,在考古过程中,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经常会给考古专家带来许多不便。文章从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入手,分析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措施。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应急保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也仅有中国的悠久文化从未中断。在今天,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强盛,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方面都空前繁荣昌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多地开始追根溯源,挖掘古文化。近几年,高校的考古学、历史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不断上涨,这两大专业备受关注。考古学家更是带着他们的专业团队不断探索那些藏在地下深处的文物秘密。
1 对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设置应急保护研讨的意义
一方面,文物是对中国漫长文化的见证和记录,是现代人对优秀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依据,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窗口。而文物亮相在大众眼前则是无数考古学家克服了挖掘现场环境突变等重重困难才实现的。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从祖先结绳记事开始,每一个绳结上都是智慧的记录。商代的甲骨文,在鸟兽鱼虫的骨头上记录生存事项,体现了古人的勤劳和聪明。秦代修建的兵马俑,汉代建筑的都江堰,唐代修建的城墙……每一样都是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更是对中国人的激励,所以保护、发掘文物对人类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历史行进过程中,我国的文物遭受了很大破坏,急需专业人士进行拯救。在河南安阳县,明代赵简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毁;在古城太原,全市190处庙宇古迹除了十几处可保存外,统统遭损毁。距离新疆吐鲁番不远的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画,以前被俄、英、德等贪心商人盗割,卖到西方……文物来之不易,在发掘的过程中,更是会面临现场环境突变等各种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保护。
基于这样的现状考虑,对文物挖掘现场环境突变破坏出土文物及应急保护研究是必须重视的一件事情。
2 文物发掘现场环境突变破坏出土文物的具体表现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文物发掘现场环境突变破坏出土文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空气湿度和温度对出土文物的影响
现在能直接看到的历史文物是经受住大自然的考验的,如北京的长城、故宫、颐和园,这些可以长期保存的文物历经几百年历史,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但是也有很多的地下文物长期被埋藏于地下,与地面上的环境隔绝时间久,这些文物在出土的那一刻,与外界环境接触,会受到外界环境中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有些甚至会与外界的环境产生化学反应,比如铁器文物从土里拿到外界,会反应产生F2O3,从而在文物表面形成红锈,这必然会影响考古学家对文物的研究。
2.2 空气中的微生物也会对文物产生影响
未出土的文物长期与外界隔绝,基本处于无氧的环境。一旦将其转移到地面有氧的环境中,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存在,或是肉眼能看到的小蟲子,或是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细菌等微生物,与文物接触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造成影响。
2.3 出土文物横截面遭受破坏
出土文物如果是完整的,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来说会比较少。然而,如果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出土的文物已经断裂或者破碎,存在许多横截面。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这些横截面与空气接触后,相较于完整的出土文物有外面层结构的保护,更容易与外界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受到腐蚀和破坏。另一方面,人在取出文物时,手有温度,手套上有化学分子的存在,与横截面接触,会影响文物横截面的原始状态,对其造成破坏。
3 对文物挖掘现场环境突变破坏出土文物的应急保护措施
针对文物挖掘过程中环境突变对文物破坏的问题,需要找出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让中国更多的文物进入国人的眼帘,进入世界各国人民的视野。
3.1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挖掘准备工作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文物的挖掘上,针对即将出土的文物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全面了解其特性,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在考察出有文物存在之后,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对文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在挖掘过程当中就可以避免损坏文物的情况发生。同时根据即将出土的文物的特性,对还未出土的文物进行了解,与氧气接触会反应的可以准备好真空的器皿或者用氮气等惰性气体来阻止与氧气的接触;对于长期存在福尔马林保护下的文物,应准备好适当的盛放器皿,创造出与文物原环境相似的环境,减少环境对出土文物的破坏。
3.2 培养专业的考古人才,建设专业的考古队伍
文物的出土依靠的是考古专家和学者,是他们长期的钻研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一批批的文物被世人发现,才有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被不断挖掘和推崇。建设专业的考古的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发掘出更多的文物。在今年主题教育中,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先进事迹被广泛传扬,他们是一群丝路追梦人,这支考察团是由8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骨干教师和12名学生组成的,同时吸收国内外19家合作单位59名成员参与,不畏艰险,面对科学研究前沿,打破难关,填补了多项考古研究空白。只有我们国家持续培养更多的专业考古人才,使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得住寂寞,将他们的青春与实践贡献在考古事业上,才能有更多的被深埋的文物慢慢被挖掘,才能有更多的文化遗产持续充实人类的精神文明。
3.3 完善制度,规范挖掘
在文物的发掘过程中,要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在挖掘过程中尽心尽力、全面考虑文物各方面特性的工作人员、有创新的专家学、真正将文物视为珍宝的人,可以额外给予奖励,鼓励在以后的挖掘中更加注重文物出土中的细节,将环境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护新出土文物的原始状态。同时,对于无视研究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不敬畏规则,对出土文物缺少认真研究的人应给予适当惩罚,让其在后续的工作中高度重视文物的出土工作,保护出土文物完好无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应当有明白的规则约束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同时,恰当的奖惩制度更可以激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工作。在打造专业的考古团队过程中,以出土文物为目的,以减少和防止对文物挖掘现场环境突变破坏出土文物为要求,最终将古老的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步,也为世界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 结束语
考古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发掘出土文物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大事。在未来,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关注中国文化,更多的专家、学者、学生专注考古事业,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考古研究中,将有更多的文物被出土,更多的历史文化被传颂,更多的文化资源被有效利用。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应急保护类措施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才能减少和避免发掘文物的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
参考文献
[1]王重阳.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
[2]高雄雄.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
[3]张宏伟.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