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媛媛
摘 要:吴东槐是清代闽北较为有名的画家,他一生醉心绘画,尤擅画山水、人物,其画作生动写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章从馆藏吴东槐画作入手,探析吴东槐的人物背景和画作特点,并对馆藏几幅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吴东槐;特色;山水画;人物图
1 吴东槐其人
吴东槐(1853—1904),南平县王台(今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人,号植庭,“幼颖悟,辄喜绘画。应童子试未售,遂专事写意,绘山水林壑天然,尤善仙老,萧疏数笔,须眉飞扬,神气逼真。晚游吴越,而技益进。性傲岸,非适意,虽出多金,靳不与画”[1]。吴东槐考童子试未过后无意仕途,潜心绘画。其画作多为山水、人物,尤其擅画仙老,寥寥几笔,神态逼真,跃然纸上。作为一名文人画家,吴东槐品性高洁傲岸,一些富商以重金向他求画,均被拒之门外,而那些贫寒志士和为官清廉者向其求画,他则分文不取,乐于奉送。吴东槐晚年游历江浙一带,以画会友,不断提高自身绘画水平,画技日益精进。
吴东槐曾有不少画作留传于世,其乡人、同宗每逢佳节将画作挂于厅堂,供后人观赏,后多因保存不当毁坏殆尽。南平市博物馆今存吴东槐传世画五幅:《清吴东槐摹刘松年设色山水人物图》《清吴东槐达摩一苇过江图》《清吴东槐焚香告天图》《清吴东槐望云思亲图》《清吴东槐农夫图》。下面将对这五幅画加以赏介。
2 馆藏吴东槐画作
《清吴东槐摹刘松年设色山水人物图》,纸本设色,纵120.5厘米,横58.5厘米,题云“摹刘松年先生笔法书为”,款署“植庭 吴东槐”,钤两印,上钤“植庭”白文方印,下钤“吴东槐”朱文方印。此画构图高远,画面一片山野景象(图1)。画中的近处山峰高大凸起,山石皴擦,并在山体的凸起处施以浓墨,让人感受到山石的苍劲浑厚。右下角有两株苍松立于窼石灌木之中,松干多用干笔勾皴,赋淡赭石色。松针勾画细密且劲挺,山间草木繁茂,漫山的树木采用勾、点、染的技法进行表现,并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加以点缀,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树木叶片的画法变化多样,轻松随意,有勾圈、有点簇,将丰富多彩的植物形态提炼为笔墨样式,表现出画家的写生之能、笔墨之巧。山路上两位文人士子相对而坐,远目眺望,远景淡墨渲染,隐隐约约只现轮廓,山中茅舍掩映其中,翠竹怀抱。整个画面可行可居,生动活泼。本图笔墨柔润,意境清远,境界飘悠,介于大写意山水与工笔之间,是小写意山水画中的佳作。宁静的山野景色,文人士子行于山间,无不体现作者高洁的品行及对乡间隐逸生活的向往。此画为吴东槐临摹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所作。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清波门而被人称为“暗门刘”,是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其画作主题鲜明,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房屋界画工整,整体精细秀润。而这幅临摹之作与刘松年作品相较,笔法柔润,意境相似。
《清吴东槐达摩一苇过江图》,纸本设色,纵123.5厘米,横62.5厘米,左上款署“植庭”,钤两印,上钤“吴东槐印”朱文方印,下钤“植庭”白文方印(图2)。自唐以来,禅宗兴盛,禅宗六祖成为文人、职业画家中流行的题材,其中尤以表现达摩面壁、渡江的题材最为流行。本图描绘达摩祖师江一苇渡江的宗教故事。相传达摩祖师与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派人追赶。达摩行至江边,见有人追来,随手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图中达摩面庞圆润,眉目清朗,眉眼间细纹清晰可见,双目略垂,络腮胡,须发细笔工描,神态从容安详,眉目间略有一丝疲态。达摩颈挂佛珠,手执一棍,将鞋帽、拂尘系于一端,扛于肩上,铁线描绘草鞋。单衣,赤足,钉头鼠尾描绘人物衣纹,同时以书法用笔入画,中锋勾线,侧锋褶皱,整体疏密有致,黑白对比鲜明,顿挫跌宕的运笔令衣袍在风中自如地飘举翻转,足下江面波涛滚滚,达摩踏浪而来,呈现出作者写意白描豪放纵逸的画风。
《清吴东槐焚香告天图》,纸本设色,纵124.1厘米,横62.5厘米。右上款署“焚香告天图吴东槐作”,钤两印,上钤“吴东槐印”朱文方印,下钤“植庭”白文方印(图3)。本图描绘一文人对天祷告的场景。圖中一布衣文人侧身而立,人物淡墨勾勒轮廓,戴幞头,面部工笔描绘,细目峨眉,蓄长须,须发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复以赭色烘染,力图表现明暗凹凸感,兼有工笔之美。主人公身着长衫,钉头鼠尾描绘宽袍大袖,腰间系带,赋朱红及花青色。手部刻画细致,十指尖尖,手捧香炉,对天焚香祷告,神情气质间流露出安逸闲适的生活状态,虔诚之意表露无遗。
《清吴东槐望云思亲图》,纸本设色,纵122.8厘米,横62.6厘米。右上款署“望云思亲图植庭写”,钤两印,上钤“吴东槐印”朱文方印,下钤“植庭”白文方印(图4)。本图描绘一士子侧身而立,身着宽袍,头戴鹅冠,面颊丰圆,人物面部用细线条勾勒,面部施淡赫色并略加晕染,色调稍有明暗对比,突出人物面部立体效果。刻画细腻,有写实之效。人物大腹便便,腰间系带,赋花青色,衣纹用笔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有浓淡的变化。双手拢于身后,抬首仰望天空,似在沉思,神态刻画生动。没有背景,空灵的画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望着似有似无的云气,文人思乡之情表露无遗。
《清吴东槐农夫图》,纸本设色,纵124.3厘米,横62.7厘米。左上款署“丙子蒲月吴东槐写”,钤两印,上钤“吴东槐印”朱文方印,下钤“植庭”白文方印(图5)。图绘酷暑时节,一老农外出劳作。老农面宽口阔,面色略有疲态,头发稀疏略显凌乱,络腮胡,面部施淡赫色并略加晕染,色调稍有明暗对比,突出面部立体效果。人物衣着简陋,身着短衫、短裤,腰间系带,赋青绿色,足着草履,身形微佝偻,一手执扫帚夹于腋下,腿部骨骼、肌肉分明,人物形象逼真,神情刻画细致,会意传神,使得人物虽静如动。作者以带有鲜明寓意的扫帚作为道具,用来说明人物的身份、职业,一个辛勤劳作、生活困苦的老农形象跃然纸上。
3 吴东槐画作特色
吴东槐画作多以山水、人物为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以自然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画科,至唐代已完全成熟。五代、北宋名家辈出,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一大画科。[2]吴东槐所画山水,设色浅绛,构图疏密有致,远近景互衬互映,运笔细腻,墨色柔和统一,多用勾、勒、皴、点等笔法,刻画细致。用墨黑、白、干、湿、浓、淡相宜,画面呈现凹凸远近立现,苍翠秀润,意境悠远。
除了山水画,吴东槐还擅画人物。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人物画大体可分为释道、仕女、肖像、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2]《清吴东槐达摩一苇过江图》即是以人物故事为内容的释道画。吴东槐所画人物形象不拘一格,既有神佛、文人士子,也有乡野老农。人物面部多以工笔描绘,面部五官刻画细致,通过用色的深浅不同来体现人物面部凹凸明暗之感,人物面貌栩栩如生。衣帽则以大写意手法体现,灵活运用钉头鼠尾描、没骨法等表现衣帽纹路褶皱,同时以书入画,将书法运笔运用到绘画中,线条工劲流畅,富有顿挫。作为一名晚清画家,吴东槐受到一定西洋画技法的影响,其画作将西方的绘画技艺融入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中。西洋画注重解剖学在绘画中的运用,即人物骨骼筋肉的表现,吴东槐所作《农夫图》对老人腿部肌肉骨骼的描绘可见其在人物画创作中对西洋画技法的尝试及运用。其所绘人物多忽略背景,以空白给人以无限遐思与慨叹,达到突出主体的创作目的。
4 结语
吴东槐一生醉心绘画,尤善人物,作为一名闽北本土画家,在清代绘画史上虽算不上闻名于世的一流画家,但作为闽籍画家的一员,其画作生动写实,把文人画的审美意趣与民间大众的审美意趣相结合,作品雅俗共赏,在福建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县志:卷二十三:方技传[M].南平: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1985:1220.
[2]成志伟.收藏辞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