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营商环境改善难、融资难、转型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我们要健全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和体系,积极采取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打通资本市场,拓宽民企的融资渠道,进行混改等措施来保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民营经济 转型发展 对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体系,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人民网的数据统计,2019年民营企业对我国税收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致力发展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还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但我国民营经济在取得卓越发展成就的同时,面临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诸多困惑和挑战,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要积极采取对策,以实现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贡献
以改革开放为重要历史节点,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体系。
(一)中国民营经济的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面对中国百废待兴,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面稳定和恢复经济发展。而以民族工商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是当时参与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个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曾一度被党和国家支持和保留,但是在党的“八大”以后,在不断的政治运动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理解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成分只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不能相容,导致民营经济几乎消亡。
(二)民营经济的萌生和起步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民营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阶段,民营经济处于补充地位,党和政府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城乡个体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经历了一个“个体户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民营经济快速增加,主要在服务、制造业及商业领域经营。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统计,1990年在城镇地区个体工商户占就业人员的3.60%,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为0.33%,1991年GDP增长从1990年的3.9%波谷上升到8.0%,1992年全国民营企业达到13.9万家。中国民营经济在这段时间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向国家纳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补充作用。
(三)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期(1992-2012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民营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发展领域也从原来的服务业、制造业扩展至金融业,还参与到了国有企业改革中。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营经济改革进入新篇章。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各种经济享有平等物权、平等参与竞争,再次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实有企业总数1253万户,其中私营企业968万户,占比达到77.22%,内资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万亿,同比增长46.5%,占比达到58.9%。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总额的三分之一,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民营经济转型期(2012年至今)
2012年至2016年民营经济持续盈利能力开始逐步下降,2015年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民营经济也开始转型。2016年民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只增长了3.9%,相较于2015年的10.1%,有了很大的跌幅,民间投资乏善可陈。随着人口、政策红利的逐渐消退,潮水退却,中国民营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2018年底,当年中国GDP增速回落到6.5%左右,PMI指数2018年12月份为49.4%,低于临界点,经济数据走弱,客观反映出目前民营经济也遇到了困难和瓶颈期。大批民营企业家首先是面临着资金周转方面的苦难,其次是受到经济基本面疲软的影响,失去借贷资金的内在动力,经营成本过高,“活下去”成为经常会看到的一个经典词,加之中美“贸易战”在2018年的袭来,更是给民营经济雪上加霜。2019年中美“贸易战”趋于激烈化,外部形势不容乐观,国内GDP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也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民营经济在这种大环境下,首当其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高度肯定了中国民营经济为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今天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遇到新的挑战和困惑。
(一)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难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期,国际局势也不容乐观,中美贸易战影响持续发酵,导致华为、中兴、商汤等民营科技公司遭受美国无端制裁。在中国很多领域,国进民退的现象依然存在,那些逐渐向民营企业开放的新产业领域,大部分民营企业进入比较困难。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无法得到有效优化,这使得民营企业进退两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
据新浪财经网站数据,自2016年以来中国社会总融资规模存量从同比增幅13%左右,逐步下降至2019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反映出企业融资难度逐步加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民营企业贷款不良率提升较快,在供给侧改革下,执行降杠杆政策,银行往往会对民营企业进行“一刀切”。我国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为银行业,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但银行很难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支持,多数公司类贷款的最优选择客户并不是民营企业,这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融资渠道偏少。
(三)民营企业转型难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9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2019年1至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中国民营企業在新时代转型缺乏动力,一些民营企业家对于转型有恐惧心理,面对中国市场消费结构升级,没有很好地应对,供给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以致目前很多民企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消费者进而选择购买国外产品替代,大量优秀消费群体流失。
三、中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导向对策
迷茫中孕育着机遇,无论是在国家经济政策方面,还是在民营企业自身方面,都在出现“新气象”。为了解决营商环境改善难、融资难、转型难等问题,政府和民营企业需着重突破以下几点:
(一)健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和体系
从法律层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现实需要。促进民营企业较好发展,最终要依赖的是公平的法律和法规。法律要明确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民营企业拥有同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保证民营企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法律制度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成果,这对于调动民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意义重大,也是促使民营企业积极创新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待民营企业的公平和正义,有必要对司法解释进行全面清理,对涉及民营企业的不平等规定依法一律予以废止。
(二)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
政府要在政策方面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减费降税是不二之选。国际经济发展日趋缓慢,我国目前给予民企的税率相对较高,所要缴纳的税费也较多,减税降费可以根本上激发民企发展的活力。2019年减税降费后,3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0.5%,初见成效;4月,增值税税率降低;5月,社保费率下降,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轻负担,提升了民营企业活力。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在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后首次重回扩张区间。今后要着重扩大减税降费的范围,并建立反馈机制,使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同时,要大力简化相关民企办事审批流程以及提供材料的种类,设立各类“绿色通道”,使得民企办事“一气呵成”,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升民企办事效率,助力民企发展。
(三)打通资本市场,拓宽民企的融资渠道
政府要通过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疏通民企直接融资的渠道,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民企财务成本。上交所科创板的成立,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据新浪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4日科创板过会115家,已经上市的股票84只,科创板显示出了不俗的实力,未来指日可待。支持股权融资的同时还要在发债上给予民营企业一些便利,让民企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方面得到有效突破。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在考核中加入相关民营企业融资指标,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作为的情况发生。打通拓展融资渠道不仅解决了民营企业资金流动性,还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更多的战略投资机构会参与到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势必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优秀的人才,优胜劣汰促使优秀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
(四)实行混改,民企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从民营企业角度来看,国企和民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会遇到发展瓶颈,民企需要引入国资,利于民企得到全面的国有经济支持,通过自我改良和创新,营造出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据环境商会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在环境行业国资入股民企事件频出,呈明显增长态势,其中2018年全年发生相关事件10起,而在2019年全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18起。同时,民营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包容性、专业性、创新性,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双向”混改才能把混改这个政策最优化。改革发展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的主趋势,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从来都没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必须通过创新来掌握“硬核技术”,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式,结合我国国情与国企混改才是优选。
参考文献:
[1]邢中先.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经验与启示[J]民营经济发展,2019,(1).
[2]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J]区域经济评论,2019,(5).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托管业务部)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