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 张艳荣
摘 要:产业扶贫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就甘肃省而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甘肃礼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对甘肃礼县发展现状和当地产业扶贫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在产业扶贫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礼县;产业扶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7-0031-04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为此,中央构建了全方位的扶贫政策体系,动员了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年均脱贫人口多达1 200万人。一方面,产业扶贫是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中央部署以产业扶贫来带动3 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使产业扶贫成为涉及贫困人口最多的扶贫措施;另一方面,产业扶贫是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的重要基础,其他的扶贫措施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巩固政策效果,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长期稳定脱贫[1]。甘肃礼县重点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使得2018年礼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下。
一、产业扶贫现状
(一)贫困现状
礼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由于地理优势,使得这一地区天然地形成了发展经济林果、畜牧养殖、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的条件。全县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产业扶贫,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找到相适应的产业,使得贫困户尽快脱贫。全县,面积4 263.58平方公里,辖29乡镇568个行政村54.29万人,总人口53.68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95万人,辖22个镇、7个乡,568个行政村。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960元。
礼县荣获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在七大主要产业的发展下,使得农业特色产业人均增收3 100元,创建电商扶贫示范网店2021家,带动贫困人口18万人。深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落实帮扶资金9 600万元。2018年全县脱贫5 705户26 022人,贫困村退出119个。
由上页表1可知,全县的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5.65万人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7.2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72%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9.76%。累计减贫8.3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4.96%。
通过推进产业扶贫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快推广旱作农业,提升特色产业示范点水平,使全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粮食、畜禽生产稳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二)扶贫产业现状
礼县重点支持深度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兼顾特色产业开发,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增收产业,推动经济林果、畜牧养殖、中蜂养殖、蚕豆产业、中药材、蔬菜和劳务移民七个重点产业基地扩张、科学管理和加工營销。当地通过对第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使得第一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占有的份额逐年降低,第二产业的发展保持稳定,第三产业产值逐年提高(见表2)。
全县农林牧渔业从2014年起,逐年减少牧业的占比,使得牧业产值逐年下降。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则逐年增长。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牧业的比重,农业产值每年浮动较少(见表3)。
当前全县主要有经济林果、畜牧养殖、中蜂养殖、蚕豆产业、中药材、蔬菜和劳务移民七个重点产业。
1.经济林产业。当地利用资源优势在当地种植核桃、油橄榄、苹果和花椒,2018年全县新增种植面积123.98万亩,其中核桃48.17万亩,油橄榄0.05万亩,苹果61.75万亩。在增加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以除草松土、浇水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涂白等措施,打造综合管理示范点,通过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苹果、核桃、花椒、油橄榄的产量及质量(见图1)。
2.畜牧养殖产业。礼县通过采用标准化养殖,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其中有生猪、家禽、中蜂的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畜禽健康养殖项目和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通过这四个项目新增生猪、家禽、中蜂养殖,使得全县44个村受益(见下页图2)。
3.中蜂养殖和蚕豆产业。在四大特困片区建立四个中蜂养殖基地,并成立全县养蜂协会,依托基地开展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培训、蜂种引进、蜂病防治、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打造礼县特色优质蜂产品品牌。2018年,全县中蜂养殖新增20 000箱,年底中蜂群数达到42 000箱,蜂蜜产量达800吨,养蜂产值8 000余万元,将直接或间接带动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发展100箱以上中蜂养殖大户30户,使中蜂养殖合作社数量达到50户,培训发展一批养蜂技术能手。扶持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展蚕豆产业,组织蚕豆主产区的10个乡(镇)长、蚕豆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农业专家赴临夏、青海等蚕豆主产地区,观摩考察蚕豆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繁殖、推广及加工企业等,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加工企业发展经验。引进蚕豆新品种,依托能人大户或专业合作社,新建贮量5吨的青豆贮藏库2座。鼓励动员能人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引进蚕豆真空包装设备,建设蚕豆干炒豆制品炒货厂。
4.中药材和蔬菜产业。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5 600亩,建设中药材烘干房100个,中药材苗木繁育1 000亩。着力推动蔬菜产业体质增效,新建钢架拱棚200座,引进新品种10个720亩;引进和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购置杀虫灯、粘虫黄板、生物有机肥和补光灯。
5.劳务产业。带动贫困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通过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務工收入。通过开展主题宣传、组织招聘活动、加强就业服务、引导务工创业、推进就业扶贫、强化权益维护等措施,促进礼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创业。
通过经济林果、畜牧养殖、中蜂养殖、蚕豆产业、中药材、蔬菜和劳务移民七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引导,以及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带动,使得2.3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全县30家龙头企业通过建设扶贫车间等模式,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848户3 500人。
二、礼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特色产业宣传力度不够。礼县大部分村民的小农意识较强,对产品品牌的建立缺乏重视,没有品牌意识,普遍模仿其他品牌的包装、销售及宣传方式,对自身产品品质认识不明确,不了解产品特色,没有创新点。一方面怕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怕农产品卖不了好价钱,从而导致产品低价出售或滞销,以及优良的产品存在卖不出和价不高的问题。此外,市场中销售零散,秩序混乱,有收购商收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生产和品质,也有农户找不到出价合理、信誉有保障的收购商。
第二,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受气候、天气变化影响大,产品普遍处于初加工状态,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进行深加工,产品没有较高附加值。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容易因为天气问题导致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在运输过程中不便于储存,运输费用甚至会超过产品价值。另一方面,收购商与农户之间存在产品与价格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双方讨价还价导致产品价格变动较大。收购商在收购、销售环节存在资金周转问题,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受影响的因素之一。
第三,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性不够。发展模式处于农户+企业、合作社带动的阶段,多数贫困户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进行规范种植和养殖,导致产业发展达不到预期。大部分产业都是其他地方发展较好,通过外出考察直接将产业模式带到当地发展,虽然对于发展本地产业有帮助,但没有自身特色造成产品价格无法达到预期。
第四,扶贫产业链未完全建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现阶段,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脱贫,但是产品只是初级产品,大部分只进行了冷冻、筛选和脱水这些初级加工。根据产业发展的目标,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贫困户对于产品附加值这一概念不了解,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帮助培训。
第五,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发现贫困户自身对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意愿不高,贫困户受教育程度较低,只依靠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无法带动和提高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贫困户依赖政府的低保金和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年底给的分红。对于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的岗位不在乎,在有些扶贫政策下反而产生了懒汉习气。
三、对策
第一,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礼县产业发展情况,分产业打造品牌,提高礼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广泛宣传发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集会、培训、广播、微信、微博等各种平台,利用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等各种有效形式,高效率、大力度、广领域大力宣传“一扶一带”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和广大贫困农户投身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稳定市场,参与价格调整。政府要继续加强帮扶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优势,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产销对接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及时研判农产品市场价格态势,从中调控市场价格;帮助合作社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严格落实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的折股量化、贫困户股权分配、效益分红等工作,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第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采取有针对性的开发创新发展产业,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要牢牢把握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增强合作社、“扶贫车间”和龙头企业的带贫能力,抓好产业扶贫“示范点”“示范带”建设,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要提前谋划和推进明年各类扶贫项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做实做细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补齐各类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和危旧房拆除等工作,努力消除“视觉贫困”。
第四,促进扶贫产业链延伸。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立足资源禀赋,尊重群众意愿,围绕经济林、中药材、蔬菜、畜牧养殖、中锋、蚕豆等重点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主推技术,谋划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好、示范效应强的示范点,不断扩大和拓展示范点建设的行业、领域、范围和主体,注重创建质量,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各地实际,有效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围绕市场做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搞产业,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五,政府要主导发展,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加快“三变”改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政府要制定发展方案计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立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选择能够带动覆盖大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分别制定全乡(镇)产业扶贫规划和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细化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计划,将产业扶贫项目尽快安排到贫困村、贫困户,并分出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建立到村到户产业扶贫账册。做到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努力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宁静,殷浩栋,汪三贵,刘明月.产业扶贫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效果——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准实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4):58-66.
[2] 严碧华.产业扶贫需警惕同质化[N].经济日报,2019-03-28.
[3] 金江峰.产业扶贫何以容易出现“精准偏差”——基于地方政府能力视角[J].兰州学刊,2019,(2):181-191.
[4] 杨龙,李宝仪,赵阳,汪三贵.农业产业扶贫的多维贫困瞄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134-144.
[5] 郭建宇,白婷.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探讨——以光伏扶贫为例[J].经济纵横,2018,(7):109-116.
[6]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7] 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2018.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i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ZHAO Rui,ZHANG Yan-ro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We must proceed from Gansus reality,follow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adhere to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with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d realize the unity of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Li County,Gansu Province,throug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drive poor households to increase income and get rid of pover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the practice of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i County,Gansu Province,and also finds som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Li County;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責任编辑 吴高君]
收稿日期:2019-09-1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6JZD025);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GSAU-XKJS-2018-245)
作者简介:赵睿(1994-),女,甘肃兰州人,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张艳荣(1964-),女,甘肃兰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