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若
就在疫情持续蔓延之际,台湾绿营分子又开始操弄起华航“正名”事宜。
台湾《中国时报》12日称,台湾捐赠给欧美的口罩陆续抵达,欧盟公布华航货机卸货的画面,可看到“华航”的英文名称“ChinaAirlines”。民进党“立委”林楚茵称,明明是台湾送的物资,但华航的英文名很容易被外国人误认为是大陆籍航空公司,“华航正名的时候到了”。“时代力量”的邱显智附和称,确实该趁势处理华航更名,以台湾名词命名与大陆区隔。台“交通部长”林佳龙11日在脸书上声称对此“持开放态度”,不过航空公司改名兹事体大,牵涉航权、航线等,且华航是上市公司,需要尊重股东与全台民众的看法。台北驻德国代表谢志伟11日还声称,“只要是对台湾有认同、有感情的台湾人,应该都能接受在华航的中文名称不更动的情况下,其英文名称里别再出现China”,因此现在要讨论的应该是“技术上怎么做以及做什么”,而不是“道理上要不要做”的问题。
但很显然,岛内并没有形成这样的“共识”。“立委”何志伟担忧,华航变更英文名后,航线、航权恐面临打压,形成华航飞机飞不出台湾的情况。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林为洲称,此事涉及“国家定位”、两岸敏感的统“独”问题,不随之起舞。有航空界人士直言,目前国际现实下看不到“正名”有任何好处,甚至要花费数十亿元新台币成本,“各国若认定此事太政治化,很可能使华航丢掉航权”。
台当局1959年创办华航,目前仍以间接持股方式拥有多数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