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明,李 盈,王冬雪
(中国联合有限工程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性的政策引导下跨境贸易得到发展,大批以综合性商贸市场为载体的商贸城纷纷立项并投建,商贸物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突进阶段。本文针对国内典型的第六代商贸市场及其配套物流产业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以期能够研究出市场和物流之间在各个层面的组合方式。根据市场规模、所处地域、建成时间等多种因素,最终挑选了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和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作为重点调研对象。
区域交通对商贸市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纵观这三个大型国际商贸城,都很好地解决了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首先,纵横交错的高速路、快速路交织组合,通过互通串接商贸城与公路港、铁路港、海港或空港的联系,解决城际间的远距离交通集散。其次,轨道交通和公交总站的设置,能够很好地解决市区内近距离的交通集散,同时满足市场内部的交通内循环。尤其是以搬迁升级为契机而形成的市场(昆明螺蛳湾和重庆朝天门),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的连接原核心城区,是市场成功、顺利带动城市动力转移的必备条件。最后,利用城市干道,设置独立的商流和物流主通道,同时组织合适的交通方式,既能使物流与市场便利连接,又能保证货流的急速输出,避免拥堵,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干扰。这几个要素紧密结合,形成不同层级的空间网络系统,从大到小,从疏到密,将整个区域的各个功能板块串联起来,协同运作,是商贸市场形成商贸产业链的重要支撑。
(1)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物流分散,不成规模。笔者曾亲自参与昆明螺蛳湾的全部设计过程。方案设计时没考虑到物流如今的发展状态,并没有配套相应的物流区块。从实地调研中发现,现有的物流网点基本都是分散布局,不成规模。随着市场交易的转型、商流物流的增长、社会的进步,这种模式已经步入淘汰边缘,非常不实用且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2)深圳华南城——外围物流,中心市场,点线面布局。华南城由于本身就位于物流中心的商业板块,是属于大型物流产业园在外围,商业市场在中心的模式,并且将小型物流中转站点状布置在每个区块的外围,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方式来实现货物流转。商流集中在几个主干道轴线上,基本实现了商流和物流分开的理念,但是同时还是存在着一些双流的交叉现象。
(3)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物流与市场并行,立体交通避免干扰。朝天门整个市场的形态呈长条状分布,物流板块位于市场西侧,与市场并排布置,中间市政道路下穿交互式通行,物流与商流互不影响,成功地解决了物流与商流连接与干扰的问题。
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初期没有规划物流板块,后期运行时产生了严重问题;而运行较好的深圳华南城,则是物流基地与商贸市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重庆朝天门商贸城则是借助已经形成规模的茶园新区的物流优势,分期分组团逐步开发,最终运行良好(见图1)。
图1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功能分区
从当代的商流和物流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来看,大规模、全方位的物流已经是支撑商贸市场的重点,甚至可以延伸为商贸城的并行产业,而非配套产业,与商贸市场互为支撑和促进。不论是从理论研究角度,还是实地调研现状,都是应该将商流和物流同时开发甚至先行开发物流将货物运转起来,再行开发市场。
随着时代发展,商贸市场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互联网架构起来的电商平台的依赖程度也与日俱增,电商的线上交易已经成了主导将来交易的大势所趋。对于当代市场和物流相结合的商贸城来说,电商成为促进两者结合和发展的重要纽带,大宗线上交易和线下展示都通过电商网络平台运行。同时,互联网也让跨境贸易变得更为快捷和便利,越来越多的商贸市场组建了跨境贸易中心,依托当代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和国际间的物流运输线,通过线上平台搭建虚拟商城和贸易联盟。与此同时,大批的电商产业园也随之应运而生。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在二期就配套设计了大片的电商产业园区,帮助企业搭筑网络平台。市场和电商两相结合,互为有力补充,共同发展。
(1)纵向产业链延伸,打造全方位产业链。传统的商贸市场以现场交易功能为主,仓储功能为辅。但是,随着零售和小型贸易向网购、大宗交易和跨境贸易转变的今天,商贸市场除了有大量的物流支撑以外,同时在大力发展整个产业链的前端生产线和后端服务线。前端生产包含了采购、产值较高的高端生产和高端加工,后端服务则包含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业务。其核心就是以云计算为平台的大数据体系。整个产业链能够形成循环系统,拥有完整的自我生命周期,是现在商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2)横向产业版块拓展,产城结合。商贸城承载了部分大城市功能,自身也能形成小型城市体系。如此大规模的商贸市场,一般都肩负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可能性,兼具带动商业发展,提供人口就业的重任。商贸城产业系统,除了商业、物流、金融这些支撑产业外,同时发展了大批服务产业,如餐饮、休闲娱乐、居住、游览等功能,以商贸产业为中心带动周边开发。
(1)物流体系。主市场与物流园分区块并行布置,可采用立体交通的方式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同时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物流园通过互通顺利接轨快速路,实现与公路港、铁路港、河港、海港或空港的快速转接。公路与铁路运输以大件、量多为主,为商贸城大多商品的首选运输方式,是商贸城选址交通方面的第一考虑要素,通常控制在10 ~20min 的车行距离内。河港的运输方式也与此类似,沿河区域通常也将河港运输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空运的以小件贵重物品为主,为商贸市场的另一重要考虑因素,通常周边会设置保税物流等功能,一般距离控制在60min 车程以内,通过快速路与物流园转接。海港以国际货运为主,发生在沿海区域,一般距离控制在60min 车程以内,通过快速路与物流园转接。
(2)客流体系。客流运输最便捷高效的方式当属城市轻轨或者地铁。通常在商贸城中部或两端设置轻轨或地铁站点。中间型利于人流的集中输入和输出,适合于规模相对较小、集中式布局的商贸城;两端型的站点布局,客流不走回头路,避免流线交叉,适合于纵横差异较大的商贸城,站点布置在长边的两端头。其次是城市公交系统。市场沿线设置若干公交站点,在主市场端头与轻轨站点结合,建立综合交通体系(见图2)。
纵向产业链:前端生产包含了采购、产值较高的高端生产和高端加工,后端服务则包含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业务,形成“加工制造—商贸市场—物流配套”的全生命周期纵向产业链。
图2 商贸市场交通模型
横向产业群:是以商贸市场为契机,外延扩展办公、电商、金融、休闲娱乐、居住、旅游等功能,以产业中心带动周边发展,相互促进、多业共荣,塑造完整的横向产业群。
纵向产业链+横向产业群=全方位闭合产业生态圈(见图3)。
图 3 以商贸产业为基础的全方位闭合产业生态圈
本文通过对三个典型的综合商贸物流市场进行调研,发现了当前商贸市场在物流快速发展、互联网及电商的影响催动下,逐渐发生的功能及形态上的变化:商贸市场和物流相互依存,且不断以市场为核心拓展多个版块,不仅吸纳前端的加工、制造业,还围绕市场形成研发办公、金融、旅游、居住、休闲等多个功能版块,形成以商贸市场为核心的商贸产业城。本文的研究较粗略,却已初步发现互联网及电商对商贸市场的巨大影响。今后对商贸市场的研究中,不能再局限于批发市场这种单一的形态,而要着眼于其形态变化后的产业链,探索其发展变化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