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配观察类综艺节目话题叙事策略研究
——以《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为例

2020-04-13 09:03杨庆仪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素人心动婚恋

杨庆仪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电视节目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中争取到了发展的机会。从十九世纪末电视诞生到二十一世纪初电视节目发展疲态尽显,不过一百多年。而在Web.2.0的时代下,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虽然短,却在今年表现了强劲的发展潜力。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典型的电视节目类型,从上世纪九十年年代诞生至今,一直都是全球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争夺者。

观察类综艺并不是全新的一种综艺模式,作为原先存在的综艺节目叙事方式和框架的叠加重组,观察类综艺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其“观察”的复杂性,其叙事线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中去。这种“观察”在典型的综艺节目如《心动的信号》《我家那小子》等中表现非常明显:“观察”的一层含义是观众通过荧屏对演播室内明星行为的观察,二层是观众对通过户外录像拍摄对于被拍摄的次级叙事框架内普通人生活的观察,三层是室内演播室框架内明星以观众身份对次级叙事框架内普通人生活的“观察”。《心动的信号》作为腾讯打造的恋爱推理观察型综艺,迎合了国内庞大的婚恋内容市场需求,在限星令的政策背景下,以素人恋爱的亮点成为流量与口碑双赢的观察类节目,具有一定的话题热度和典型性。其第二季更是成为现象级的典型观察类综艺。

针对婚恋综艺节目的叙事等相关方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的论题涉及。四川大学杨玉坤提到了其在“私人领域”公共化中满对大众娱乐文化消费的满足,这也是大众娱乐发展的新趋势。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和叙事线索,丰富了节目的层次。此外,明星在演播室中对素人感情线的推理和评价也反映了其作为意见领袖发挥的作用。[1]南京林业大学丁月明指出,在当前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叙事呈现缺乏本土特色、参与主体“明星素人”结合不足等问题,这折射了我国典型的明星和素人身份和话语权不对等的现象。[2]麦奎尔认为,“拟态”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因此观察类节目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线上线下的讨论热潮,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社会互动的空间。中国传媒大学朱传欣明确表示综艺节目对于小说、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等有叙述方式的借鉴,这使得综艺节目的叙事语言和语法极大丰富和自由了。[3]然而,以上学者多将目光集中于根据文本寻找叙述特点的分析,少有根据传统节目模式对照观察类节目进行叙事线索梳理和研究,并发掘其叙事线索对于整档节目生命力的影响和内涵。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本文将致力于结合婚恋话题和观察类综艺节目,通过影像叙事学和节目类型学的理论角度分析综艺节目《心动的信号》第二季,根据节目相关数据等来探究叙事话语对于婚配类节目的塑造等。

一、婚配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叙事模式

(一)婚配类综艺节目的发展

与婚配类综艺节目类似的相亲类节目中早在2010年已经诞生了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家喻户晓的优秀节目,某种程度上为以婚恋为视角的节目争取到了极大的关注度,然而正如长春工业大学王碧程所言,现在的婚恋节目在经历过前期的兴盛后, 已经走向两极分化的局面。[4]无论是以东方卫视《相约星期六》为典型的速配型谈话婚恋节目,还是以韩国综艺《情书》为首的游戏闯关形式主导节目看点的婚恋节目,都无法逃脱定位模糊的困境。节目为男女嘉宾婚配的功能和娱乐大众的功能很难找到平衡。此外,传统相亲综艺节目中,消费主义盛行、社会转型中表现的道德失范问题等一一呈现,混乱的婚恋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混乱的状态,急需加以引导。[5]

而在新的观察类节目盛行的当下,将观察的拍摄逻辑和婚配叙事模式结合在一起,是此类主题综艺节目的新突破。

(二)《心动的信号》第二季节目叙事模式

1.设置情节,贯通逻辑

观察类综艺某种程度上承袭了纪录片的叙事手法,在展现一个包含开始、高潮、矛盾结局等完整情节的“故事”过程中,以纪实的体裁作为其表征。四川大学赵毅衡在叙述体裁分类中提到了“三三模式”,即叙述的所有体裁,可按照班维尼斯特的三语式的意向性:陈述、疑问和祈使,分为三种时间向度:过去、现在和未来。[6]观察类综艺节目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所有对素人真实生活的拍摄和演播室内明星根据他们生活互动分析其感情发展的记录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观众看到的综艺节目是对过去的回放。同时,综艺和电影、录音一样,都是记录演示性的媒介,《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从综艺播放、在网络平台上产生相关话题的讨论等等,都是和观众产生联系的,发生在现在当下的事情。因此,《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在脚本安排,拍摄剪辑等流程中关注到整个故事的构建,内容、细节的填充,叙事的方式等多个方面,才能使整档节目拥有逻辑和情理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势并迎合观众的综艺口味。

2.节奏较慢,关系主导

实际上,观察类综艺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慢综艺”发展趋势下的一个变种。与传统的游戏任务驱动、脚本安排主题的传统对抗性的综艺不同,慢综艺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对人的关注。无论是旅行类如《中餐厅》《妻子的浪漫旅行》,还是田园生活体验类如《向往的生活》,又或者是《心动的信号》《我家小两口》这种演播室与第一现场两个空间结合的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每一期的主题都是根据人物表现和反应提炼出来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的高潮冲突、叙事的节奏不再由节目组安排,而是由人物的“表演”表现和推进的。人物之间的互动联系,社会关系的冲突与错综,奠定了观察类节目慢节奏循序渐进的叙事基调。

3.话题贯穿的节目模式

纵观《心动的信号》第二季的十二期节目,每一期都安排了特定的切入视角和特殊事件来引导节目的走向和话题的导向。

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分析模板-观察类

节目名称:《心动的信号》第二季

节目定位:婚配观察类真人秀

播出时间:2019.6.19-2019.8.20

此处对具体分析的第五期作详细的剧情分析:

在杨凯雯、张天、吴沛三个女生的下午茶时光中,张天与吴沛言语间围绕着陈奕辰不断相互试探,暗流涌动。另一边,四位男生齐聚餐厅,第四位女嘉宾潘政如一袭红裙惊艳亮相,面对四位男生的观察又能做到应对自如,被侦探们认为威胁性很强。潘政如的出现搅乱了小屋的局面,甚至让早前与张天颇为熟络的黄钲轩开始展现出恋爱的气息,送潘政如上班的路上开始主动分享起自己作为“妹控”的一面。第二天晚上,赵琦君等四人集体外出采购却耽于美食狂欢,在家中苦等不得的杨凯雯与吴翔威开始分食自热小火锅,晚归的赵琦君自知理亏不敢多言。本期节目最后,四位女生接到了任务:对心仪的男生秘密发出约会邀请,完成二

次约会。

具体分析见附录:《心动的信号》第二季第五期节目叙事分析表

二、《心动的信号》第二季话题设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现有婚姻观念中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呼声越来越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观念上的日新月异。人们社交圈的扩大伴随着性别误解矛盾的加剧。我国婚恋节目从单纯的相亲节目到如今多元化的发展变迁,与节目类型的流变与发展趋势不无关系。在观察类节目日益被公认为收视有力竞争者和观众喜爱的节目新类型后,婚恋类综艺节目中也诞生了《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小两口》《心动的信号》等围绕婚姻、恋爱等话题展开的优秀综艺节目。

(一)《心动的信号》第二季话题关键词分析

根据百度指数[7]对2019年7月17日《心动的信号》第二季某一期节目播出时间的前后几天的关键词统计和其自2019年6月19日首播至2019年8月23日完结的这段时间的搜索人群地区画像等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出在它播出的这段时间内,其话题度一直居高不下,网民对于节目的素人主角及其相关信息背景展开了讨论。

《心动的信号》第二季热播期间,分析需求图谱可见,观众对热词“心动”、“真心大冒险”以及节目人物姓名,类似节目等搜索指数高,搜索趋势持续上升。“遇见你真好”“喜欢你我也是”“心动的信号免费观看”等词频搜索有下降趋势。

在《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关注人群中,搜索最多的人群来自广东,其次是浙江,江苏省位列第三。搜索人群年龄从50岁以上至19岁以下均有覆盖记录,其中20-29岁的年龄区间搜索人数占60%左右。

以《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网民80%左右是女性。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20至29岁年轻女性对于《心动的信号》第二季话题呈现较为突出的关注热情。从节目中明星对素人感情进展发表的评论和推理中蕴含很多与婚恋等相关的话题,在观众引起广泛的关注。社会被技术文明推进,产生急剧变化的时代中,人们的感情、爱情观等也随社会交往和互动的方式变化发生了改变,从节目中素人的情感路线中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找到现实中的自己,因而与节目产生情感共鸣。“丁克”、“不婚族”“单身”“约会”等感情的热门话题的讨论也许在节目中并没有逐一体现,但是却和“恋爱”“勇敢”“焦虑”等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节目的叙事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更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心动的信号》第二季话题设定的原则

1. 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到来,主动选择单身的男女明显增多。而《心动的信号》不仅开拓了国内恋爱社交综艺新形式,在内容上更是将关注点聚焦在年轻人恋爱观问题上。作为当下观察类节目中反响热烈的婚配节目,

《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主题的设定结合了当下时代热点和潮流趋势。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单身男女,打破了封建的包办婚姻关系、传统的婚育等观念的束缚,更多的关注到了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原子性,积极表露出个人满足于基本物质需要层次之上的的精神追求。

2.正确价值导向

具有能够击中观众情绪的内容,是《心动的信号》不再仅仅停留在娱乐大众层面的标志,但节目追求的不仅限于此,在素人嘉宾身上可以感受到新时代年轻人独立自主的生活观念和积极主动的爱情观念,节目也通过素人们的相处传递出一种健康的恋爱观,即健康的恋爱关系需要真心和技巧的平衡。

正确的道德规范约束着每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性别、职业,参与者都是以一个平等的个体身份相互尊重和拥有追求的权利。个人的情感诉求和感受在观察的过程中被放大,对于情感恰当表达和正确婚恋价值观的塑造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对受众的引导要求。

三、《心动的信号》话题叙事策略

(一)投射现实,主题明确

叙事线索嵌套的叙事结构可以理解为一次叙述与二次叙述之间的关系。素人生活作为一次叙述,在生成过程中虽然为文本提供了丰富的情节素材,但是在叙事过程中如果没有剪辑后期对逻辑的整理,观众很可能产生含混。因此将素人生活场景的线索与明星叙事线索进行串联,在明星带领观众以全知视角进行推理的过程中,理清叙事脉络和框架。

作为一档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动的信号》系列节目带领观众见证了普通人爱情从无到有的“小美好”。作为真实呈现当下年轻人社交生活原貌,辐射恋爱、生活、情感、职场多圈层话题,让更多人感受到自我投射的综艺节目,《心动的信号》希望传递的是一种幸福和美好的情绪。并且,《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将“勇敢”一词贯穿节目始终。节目组希望借助节目鼓励年轻人,无论在恋爱社交还是生活中,都要勇敢追随内心的声音。节目打破社会对女性感情表达含蓄的传统认知,自我表达、态度传递、价值追求等与节目主题紧密相连。因此,该节目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年轻人对传统爱情观的一次挑战,展现了年轻人的恋爱诉求和存在的问题。

(二)情景预设,纪实与虚构并存

观察类节目虽然以观众的视角直观来看,是不加藻饰的,素人和明星的一言一行是基于

他们每个人性格和本能的展现,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对于素人生活的记录,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肢体动作、表情反应等等都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这也正是当前迎合了观众喜好的真人秀拍摄的热点——把不同于“演员”荧幕表演的私生活展现给观众,满足观众的窥探欲。

然而,在素人和明星看似随性真实的行为背后其实一直有编剧、导演的影子。素人的生活和明星的推理,在节目框架中进行。人的物性格特征依据行为不断强化。例如提起女嘉宾张天,观众根据她第一次出场的穿着、配饰、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对其形成初印象。随着节目情节的进展,其职业和外表形成了自然而然的联系,叙事回归真实人物关系和真实故事本身。

素人的感情线是随机的,但是节目情节是被部分安排好的。无论是节目组安排的男女嘉宾搭档做饭、还是每次节目结尾时的匿名发短信环节,都是节目组和导演编剧的手笔。这些外化于行的拍摄让明星推理和观众的观察变得更加容易,素人的行为也有迹可循。

几位明星的推理是基于他们角色框架内的,他们需要在“恋爱观察员”“恋爱侦探”和主持人以及具有自身人格特征的自身这三重角色身份中不断切换。

作为全知观察视角的观众,在观察素人和明星这两个群体过程中会将部分自我投射在节目中,这也正是观察类节目能引起社会共鸣和反响的原因,节目多角度的侧写能实现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映射。

(三)个体映射群体,刻画群体共性

从既有的观察类节目看,个体、情感、代际是侧写现实母题的主要来源,而这些也刚好击中了都市人常见的现实焦虑,我们其实能够循着节目找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都市病”样本。

例如,“青年的独居生活”是观察类节目的一类常见母题。较之其他更多的“关系”题材而言,以个体入题并不断放大个体生存体验状况,回应的也是现实社会中并不少见的“空巢青年”现象。被观察对象的独居生活成为阐释当代年轻人生活状况的一个代表性样本,情感的孤独、社交的弱点、生活的乏力,都是大多数年轻人正面临的普遍困惑,拿出来讨论既有戏剧张力,也有足够的现实落脚点。

四、结语

观察类节目,除了在传统的“短片+演播厅”模式基础上有新的叙事突破之外,还被赋予了节目内涵映照现实的任务和使命。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根源在于缺乏意义。虽然观察类节目在叙事方面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突破,但是随着其题材泛滥,节目同质化、粗糙制作水平和观众猎奇心、高审美水平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婚恋观察类节目不局限于传统叙事话语分析,综艺节目转型便能产生新可能。

猜你喜欢
素人心动婚恋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
上一次令编辑们心动的事
“嗔哥”心动一日美食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