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利 高书春 马 路 王 青 赵瑞芹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20;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育处,北京,100044;3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100069
论文作为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其数量和质量能从侧面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最新进展。当前,我国的院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学术成果、论文产出的重要基地。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全国中医药院校发表SCI论文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和传统医学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研究对象为全国独立法人建制的24所高等本科中医药院校,名称如下(以首个汉字拼音排序):安徽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17年10月1日。
利用Python 3.7对数据进行提取,利用正则表达式提取每一篇论文的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等信息[1]。利用R语言(3.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深度挖掘。
24所中医药院校10年间共计发表SCI论文24566篇,为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纳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此24所中医药院校的论文,最终纳入分析论文14596篇。上海中医药大学(2266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904篇)、北京中医药大学(1763篇)、贵阳中医学院(1127篇)和浙江中医药大学(1021篇)分列论文数量前5名。
SCI论文语种共出现4种语言:English、Chinese、German和Welsh。其中,英语论文比例均达到97%以上;Welsh语种1篇,作者单位为陕西中医学院;German语种2篇,作者单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
SCI论文共出现8种文献类型,按论文篇数降序排列为Article(研究论文)、Review(综述)、Meeting Abstract(会议摘要)、Editorial Material(编辑评论)、Letter(书信)、Correction(勘误)、Article; Retracted Publication(论文; 撤回出版)、News Item(新闻项目)。
期刊质量的评价标准以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JCR分区为例说明。
影响因子是以论文的引用与被引用的数量关系为基础,反映期刊整体被引情况的指标[2]。以“10年内影响因子之和/10”为平均影响因子的方法计算,天津中医药大学(3.06)、上海中医药大学(2.97)、北京中医药大学(2.79)、湖北中医药大学(2.76)和河北中医学院(2.75)分列篇均被引频次前5名。
被引频次是反映学术影响力总量的指标[3],指该篇论文被其他论文当做参考文献的次数[4],篇均被引频次为10年内平均每篇论文被引频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0.63)、湖北中医药大学(7.98)、上海中医药大学(7.65)、安徽中医学院(7.58)和成都中医药大学(7.31)分列前5名。
JCR将期刊按学科分类,每个学科的期刊均分为4个层次。影响因子最高的前四分之一期刊为Q1区期刊,往下依次为Q2、Q3、Q4区。Q1和Q2区论文占比总和不足22%,42%以上比例的论文发表在Q4区。其中,发表在Q1和Q2区的论文占比总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21.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52%)、北京中医药大学(19.73%)、天津中医药大学(19.26%)和广州中医药大学(18.47%)分列前5名。见表1。
文献的关键词是核心内容的提炼浓缩,关键词词频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受重视程度。对论文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发现共性词频为:Pharma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Systematic Review(系统综述)、Apoptosis(细胞凋亡)、Meta-analysis(Meta分析)、Inflammation(炎症)、Acupuncture(针刺)、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Electroacupuncture(电针)、Neural regeneration(神经再生)、Cancer(癌症)、Detection(检测)、Antidepressant(抗抑郁)、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氏病)、Breast Cancer(乳腺癌)、Liver Fibrosis(肝纤维化)等。
这些关键词所在学科领域代表着研究热点,中医方向涉及基础研究、治疗方法研究。基础研究以治疗病因尚不明确的阿尔茨海默氏病(简称AD)、糖尿病、癌症、抑郁症等病种为研究热点,中医的外治法(针灸、针刺)疗效研究较多。治疗方法研究则遵从“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双盲实验”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以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为主。中药方向涉及中药药理学、药剂学和中药化学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剂学方向关于药代动力学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中药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3个步骤所涉及的方法。从单个学校来看,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上均有涉及,病种上具有多样性;部分学校表现出明显的针对性。关键词词频数和种类逐年显著增加,传统的中医、中药方向向交叉学科和现代应用学科发展,研究方向越来越广泛。
表1 24所中医药院校发表SCI 论文总体情况
作者分析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个人在科研水平上的突出业绩,另一方面为个人在科研团队中所起的领军带头作用。因此以发文量确定个人科研水平,以作者关系耦合确定科研团队领导人。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信息见表2。以社会网络分析法找到科研团队领导人[5],见表3。
表2 24所中医药院校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信息
表3 24所中医药院校作者关系耦合排名前10的科研团队领导人
注:以论文的作者做两两耦合,按照中间中心度排序找到科研团队领导人,将合作≥5篇定义为核心成员,合作≥1篇定义为非核心成员(存在合作关系)。
InCites 是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综合各种计量指标和30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本研究选取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h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
图1 24所中医药院校基于InCites数据结果
横坐标为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这个指标基于篇均被引频次,但经过规范化处理,排除了由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对被引频次的影响。仅有河北中医学院CNCI>1,说明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他23所中医药院校CNCI<1,被引表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纵坐标为h指数,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巧妙而有效地结合了发文量和被引用次数两个指标,用单个指标同时评估生产力和影响力两方面的效果,弥补了以往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不足。h指数排序前5依次为上海中医药大学(48)、南京中医药大学(47)、北京中医药大学(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9)、广州中医药大学(39)、成都中医药大学(38)和浙江中医药大学(38)。与其他单项指标相比,h指数越高说明科研学术成就越大。
圆的面积表示高被引论文数,它是指某一科学家、机构以及期刊在特定学科领域和年限中的被引频次排名在世界前1%的论文。高被引论文是评价大学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学科的尖端实力。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5依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以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均值聚类法对我国24所中医药院校进行聚类分析[6-7],选取论文数量、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数量占比、JCR分区、平均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等建立指标体系,挖掘出第一梯队的中医药院校,具体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见图2。
图2 24所中医药院校聚类分析
论文数量稳步增长,说明我国中医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8];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评聘制度对发表论文非常重视,目前中医药院校大多实施岗位聘任制,将SCI论文纳入聘任条件,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论文数量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屠呦呦等科研团队的重大成果突破不断吸引科学家的目光,面对对抗医学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中国科学家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努力为人类解决医学难题,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认可度逐步提升。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4所院校在组内相似度最大,并且论文产出水平处于第一梯队。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评级共有11个A,第一梯队的4所学校占了9个,另外的2个出现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这说明聚类分析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说明院校发展差距较大。
研究热点分析发现,中药学科以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纯化新物质来验证单体功效和进行单体药理学研究。以中药组方为整体,研究组方对动物或细胞作用的机制为主。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发扬中医学的现代应用较少,主要以整理前人经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论文为主。学科明显呈现“重中药、轻中医”的方向,学科发展不均衡与收录英文为主的SCI数据库特点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平衡”等科学观念,以及“君臣佐使”的用药规律存在英语表述不当或表述正确但难以理解的情况。
期刊来源虽然广泛,但是期刊影响因子较低、被引频次较少、JCR分区较弱,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低于全球平均水平、h指数较低等表明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成就有待提高。研究发现高影响因子论文中比例最多的为会议论文和综述,建议科研人员积极向著名的国际会议投递论文,在科研过程中实时关注学术前沿,善于总结学术成果,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真正价值。
热点论文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某个学科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当前热点。24所中医药院校10年发表的论文中仅有2篇为热点论文,说明中医药领域创新原动力不足。目前,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等提出创新发展是中医药永葆特色与优势的主导力量,充分利用中成药二次开发,真正从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到推广应用,该技术项目已在全国多地推广,惠及近百家中药企业[9]。
本研究对科研团队与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将作者群来自2所及2所以上机构共同完成论文的统称为机构有合作关系,将作者群均来自1所单位的论文称为无合作关系。对影响因子与有无合作关系之间的关联强度进行分析,结果两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说明在中医药领域应鼓励广泛合作,加强与校外科研方向相近的研究者或者科研团队合作,集体攻关可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此外,加强国际间合作,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的魅力,是中医药学者的时代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