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王志中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学系,太原,030001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医疗场域内,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或状况,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应对诊疗所带来的经济、情感和社会问题,帮助制定诊疗和康复计划,提升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福祉[1]。国家卫健委曾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本文分析部分国家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实践,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向科学化发展。
医务社会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社会工作者最大的实践领域之一[1]。根据联合国重大发展目标,国际社会工作联合会、国际社会福利协会全球议程,医务社会工作需要在局域和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 2016年美国雇佣了176500名医务社会工作者,医院和医疗保健服务雇佣量占总量的四分之一[1],是增长最迅速的社会工作岗位。
1.1.1 以社区为纽带提供全方位服务。美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通常会帮助案主了解医生的诊断,并对他们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居住情况或医疗保健提出必要的调整意见,帮助案主从医院顺利地过渡到他们的家庭和所在的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还帮助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了解疾病和分析疾病对案主心身健康的影响。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大多是全职工作,随时待命,常根据案主的需要在晚上、周末或者节假日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或参加相关的会议。
1.1.2 依托社区实现资源整合。美国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是在一个社会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全人服务。医疗家庭服务要求案主有自决能力,案主的健康除了在诊所或医院外,更是在家庭和社区,对案主提供全面的照护,解决身心健康问题。医生和护士为案主提供医疗资源的帮助,而社会工作者则提供非医疗资源的帮助[3]。医务社会工作者常采用案主共同参与技术,并对健康资源有影响的社会和环境的障碍进行分析,帮助案主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系统,使其能够获得健康食品、康复服务、社交网络等各种资源。
澳大利亚的医务社会工作也有悠久的历史,在解决因疾病、残疾造成的社会心理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院是社会工作者的最大雇主之一,澳大利亚有超过68000名医务社会工作者被雇佣[4]。各种社会问题会影响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社会支持度低就意味着医疗保健需求高[4-5]。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受到不健康情绪和心态的困扰。
1.2.1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澳大利亚的医务社会工作对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人与环境”协调的背景下扮演着各种角色,已超越了对医疗的关注,涉及更广泛的生态环境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分析。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中通过对案主的评估,协助处理与身体和智力残疾、药物和酒精滥用、慢性病、临终关怀和精神健康等有关的问题。为了帮助案主康复,医务社会工作者还与医院和社区各部门之间链接,构建跟踪服务和社会支持网络[6-7]。
1.2.2 整合医院和社区资源。澳大利亚的医务社会工作的角色,跨越多个领域,但主要是协助案主和与他们关系亲密的人处理社会角色的改变和社会功能恢复,特别是在角色责任和角色转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医务社会工作者坚持以案主为中心,帮助案主选择治疗方案,整合治疗团队各种有效的资源,让案主在被服务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权利。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和社区环境中通过协商、合作、聚集各自的优势,实现服务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整体质量。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医务社会工作要面临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不同文化的融通,工作难度大。2012年4月新加坡召开了首届医务社会工作研讨会,当时预计,到2020年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人力需求将是2012年的两倍[9]。”新加坡政府一直努力提高居民保健的负担能力,通过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照护服务。
1.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医务社工服务。由新加坡综合性的学术医学中心制定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标准和履行职责的要求。学术医学中心帮助医务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潜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服务能力。医务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福祉为首要目的,并不要求医务社会工作者成为集“预防、治疗、心理、康复、娱乐”于一身的“社会工作超人”,而是强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群体力量提升服务质量。
1.3.2 学术干预与实践服务的契合提升服务质量。新加坡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各种文化差异,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与服务对象和家属一起回顾病史,评估风险,确定采用最合适的干预方式,一起执行临床干预和治疗计划[9]。学术医学中心的董事会专门评估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技能(包括评估能力、治疗计划、干预执行力和结果评价),这些技能涉及专业价值观、知识结构、专业身份,方法规范和实践能力5个方面,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专业服务的标准体系。
部分国家的医务社会工作已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民众高度信任,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社会声誉较高。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上述经验可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以社区为依托,培育社区共同体,加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美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将案主在医院治疗康复后顺利过渡到社区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医务社会工作者为了促进“健康社区”建设,可发挥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的核心作用,将医疗资源推进社区[10]。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各类共生单元有密切的关系,以互助性、共赢性为原则,可将医疗服务有机融合法人动态共同体[11]。
可在每个社区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规划主题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使无计划、随机的健康宣传转向常规化、科学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医院和社会通过提供资源服务于社区,构建政府、医院、社区、社会资源合作的医务社会工作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对服务的评价和反馈,推动构建健康的社区共同体。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一般生活在固定的场域[12]。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在场域内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进行资源整合,集中服务。政治、经济资源可满足服务对象的经济需求;文化、人际资源可满足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和环境资源则可满足行为需求;医疗、社会资源可满足身体健康的需求。将非医疗资源与医疗资源有效结合,共同干预,促进案主的健康。
澳大利亚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通过资源链接实现了人与环境的有机和谐,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按照“共商、共建”原则,为案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提高服务效用。既提升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地位,也有助于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
新加坡的学术干预研究与实践服务的契合优化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医务社会工作者也将会遇到不同文化价值观融通的问题,要达到高效的服务,就需要将服务和研究相结合。干预研究是通过整合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评估和改进已有的介入举措[13-14],设计严谨的干预服务方案。干预服务一般以问题为中心,将问题精准化,选择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根据实验性设计进行初级干预。为了达到干预的有效性,需要在现实情境中复制干预、修正干预、完善干预[15]。干预研究和干预服务相辅相成(表1),研究指导服务,服务的反馈有助于修正、完善干预研究。
表1 医务社会工作干预研究与干预服务比较
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强调资源链接与整合服务,坚持干预研究与干预服务相结合,提升社会工作在医疗体系内的话语权,提高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案主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发挥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作用,真正做到以案主为中心,尊重案主的尊严和权益。应对新时期的挑战,需制订适合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干预策略与干预计划。虽然本文只是分析了少数国家的医务社会工作,但这些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是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的。制订适合中国特色并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和专业化的干预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效果,提高或维持个体、家庭、组织、社区的社会功能和提高社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