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君丽,韩宇博,刘 莉△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由于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症状的综合征[1]。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OSAHS成人患病率为4.2%[2]。上 海 市 普 陀 区2013 年20 岁 以 上 人 群 的OSAHS患病率约为5.10%[3]。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法也局限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耳鼻喉科手术、口腔矫治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有限。近年来,中医药在OSAHS治疗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为此,笔者通过整理2009至2018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OSAHS的文献,并统计分析治疗OSAHS出现频率高的常用内服中药,找出用药规律,以及中医对OSAHS病机与治法的共识,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 料
检索方法:文献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OSAHS”为关键词,从题名、主题和关键词中进行第1次检索,时间限定为2009年至2018年;然后以检索词“中药”、“中药治疗”进行第2次检索。
2 研究方法
2.1 处方的来源和筛选
2.1.1 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为临床研究;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修订的2011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4];③治疗采用中药汤剂(包括中药颗粒剂、胶囊);主方有完整及明确的药物组成;疗效明确,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文献同时符合以上3个条件即可纳入。
2.1.2 排除标准:①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综述文献;②汤剂配合针刺、艾灸、耳穴、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等其他中医治疗的文献;③一稿多投及针对同一处方进行研究的文献则将最近发表一篇的纳入研究。
2.2 搜集结果:搜索共得到160篇,最终纳入22篇文献(图1)。
图1 数据检索流程图
2.3 数据库的建立: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工作表建立各种方剂、中药的数据库。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统计所选文献总体用药的频次、药物种类的频次、药物归经的频次和药物性味的频次,分析其用药规律,重点分析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
1 背景信息 从近10年的142 篇文献数量来看,2016 年 最 多 有26 篇,其 次 为2017 年 有22 篇,2015年和2012年都有15篇,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17年。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各11篇。11篇文章分属11本期刊,3本收录于北大中文核心,2本收录于中国科技核心,1本收录于CSCD,4本国家级科技期刊,1本省级科技期刊。作者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最多,其次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可见研究的热点地区位于北京、长春。基金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涵盖范围比较广泛,但是数量较少。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广东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1项,丽水市科技局项目1项,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自主课题1项。
2 不同方案治疗OSAHS的疗效情况 通过对22篇文献进行阅读,得知22篇文献资料中总有效率最低的60.00%,最高的可达97.78%。见表1。
3 OSAHS中医证型频数 选取的合格文献中证候名称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27]、《实用中医诊断学》[28]、《诊断学大辞典》[29]、《中医诊断学》[30]进行规范。22篇文献中出现的中医证型共有9种,以痰湿(27.58%)、痰瘀互结(27.58%)为主。见表2。
4 OSAHS 不同中药使用频次 文献中治疗OSAHS使用频次≥5的中药共有15味,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过程中,半夏的使用频率最高,为16 次,占12.90%;茯苓13次,占10.48%;陈皮12次,占9.68%;石菖蒲11次,占8.87%;白术10次,占8.06%;川芎8次,占6.45%;郁金7次,占5.65%;桃仁、赤芍、竹茹、黄芩、枳壳、桔梗、柴胡各6 次,各占4.84%;丹参5 次,占4.03%。见表3。
5 OSAHS不同功效中药使用频次 治疗OSAHS所使用的中药,以祛痰湿药为主,占54.94%;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占15.38%;清热药占13.19%;补气药占6.59%;平肝熄风药占3.30%;补肝肾药占2.20%;行气药占2.20%;通窍药占2.20%。见表4。
6 OSAHS不同药性中药使用频次 治疗OSAHS所使用的中药,温性药物占37.63%,寒性药物占37.63%,平性药物占20.43%,热性药物占2.15%,凉性药物占2.15%。见表5。
7 OSAHS不同药味中药使用频次 治疗OSAHS所使用的中药,辛味药物占33.33%,苦味药物占32.67%,甘味药物占21.33%,咸味药物5.33%,淡味药物占4.67%,酸味药物占2.00%,涩味药物占0.67%。见表6。
表1 不同方案治疗OSAHS的疗效
表2 OSAHS中医证型出现的频数与频率表
8 OSAHS 不同归经中药使用频次治疗 OSAHS所使用的中药药品,归肺经药物占19.03%,归肝经药物占17.26%,归脾经药物占15.93%,归胃经药物占15.93%,归心经药物占11.50%,归肾经药物占6.64%,归大肠经药物占4.42%,归胆经药物占3.54%,归膀胱经药物占3.10%,归心包经药物占1.77%,归小肠经药物占0.44%,归三焦经药物占0.44%。见表7。
表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同中药使用频次
表4 不同功效药物使用频次和频率表
表5 不同药性药物使用频次和频率表
表6 不同药味药物使用频次和频率表
表7 不同归经药物使用频次和频率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现代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鼾眠”、“打鼾”范畴[31]。近年来,研究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文献逐渐增多,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改善体质、减少病理损害、治疗合并症、不易复发以及改善不良职业因素和生活习惯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等[32]。
在病因病机的研究上,最早的描述见于明代张介宾的《景岳全书》:“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水湿失司,痰湿内生,循足太阴脾经,痰湿搏击于喉间,发为此病……痰如拽锯”,明确指出鼾眠证的主要病机脾虚痰湿。近代中医学家黄文东认为:鼾而不眠乃痰热内阻、肺气不畅所致。侯宁等[33]认为痰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重要、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痰湿壅塞气道,肺司呼吸功能受阻,肺失宣肃气机上逆,而致喉间痰鸣作响。
在证候的研究上,许李娜等[34]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的方法对532例OSAH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结论OSAHS证候分型多以痰湿表现为主,日久见痰热内蕴,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之证。刘薇[35]回顾性总结了300例OSAHS患者,结果显示痰湿证占总观察病例的80.33%,中医学痰湿证候与OSAHS 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而病情的加重及合并症的出现与气虚、阳虚及瘀血证候有关。赵彩霞[36]观察得出OSAHS分为5型:痰热内蕴、痰热蕴结、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以痰证和血瘀证为主。张予等[37]观察得出OSAHS证型分布由多至少排列依次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
笔者认为OSAHS患病初,病机以痰湿为主,痰湿壅塞气道,肺失宣畅,则可出现打鼾、鼾声如雷、晨起头痛头昏等症状;OSAHS 患者痰湿聚集日久,阻碍气机,气机不利则血行受阻,久则瘀血内生,脉络阻塞,痰湿与瘀血交阻。OSAHS 以痰湿和痰瘀互结为主,同时多见气虚、阳虚、痰热等兼证。
本文通过对22篇文献中药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用药频数居于前7位的中药依次为半夏(16次)、茯苓(13次)、陈皮(12次)、石菖蒲(11次)、白术(10次)、川芎(8次)、郁金(7次);通过对不同功效中药使用频次的分析,治疗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是以祛痰湿药(50次)、活血化瘀药(14次)、清热药(12次)、补气药(6次)、平肝熄风药(3次)、补肝肾药(2次)、行气药(2次)、以及通窍药(2 次)为主,其中,祛痰湿药(54.94%)、活血化瘀药(15.38%)使用的累积频率达到70.33%。因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用药原则当以祛痰化湿、活血化瘀药为主。由此看来,OSAHS主要药物的功效和证型是统一的。
从基本用药的性味统计分析看,温热和寒凉的频次相同。痰湿和痰瘀互结都有偏热象和偏寒象。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痰湿日久不化,郁而化热,形成痰热证。提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辨病机的基础上还需要辨别寒象、热象。从基本用药的药味统计分析看,药性以辛、苦为主,累积频率分别达到66%。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苦能燥湿,辛味药和苦味药的使用切合了该病的主要证型以痰湿和痰瘀互结为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用药多归肺、肝、脾、胃经,占其药物组成的68.14%,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肺、肝、脾胃密切相关。肺和脾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的虚损经常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产生。归肺经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符合“肺主气司呼吸”。如若肺气不足,会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呼吸不顺;肺气不利,气失所主,津液失布而成痰,壅塞气道而作鼾。归脾经药物使用频次居第3位,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致使肺脾气虚,呼吸功能受损,另一方面,脾主运化水湿,湿病之生,当责于脾,痰湿阻塞气道,肺失宣畅,则可出现打鼾、鼾声如雷、晨起头痛头昏等症状。归肝经药物在基本用药中的使用频次位居第2位。肝主疏泄,条畅气机,“痰湿”和“血瘀”都是肝胆功能失常的病例产物。以上三经的用药切中病机,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又是对病因病机和证型的客观验证。
本研究检索2009-2018年收录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文献共142篇,发现文献发表情况在近几年比较集中,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近几年受到重视。但从中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只有22篇。同时这些文献大多是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可见,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尚有诸多方面亟待拓展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