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技术创新视角下的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研究

2020-04-13 10:54李思宏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园区升级

刘 阳 李思宏

(青岛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1984年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各类科技创新园区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2018年《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我国已有国家级产业园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地方各级各类园区数量则更加庞大,如浙江省各类园区及开发区数量接近千家。科技创新园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明显。2017年219家经济开发区和156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计贡献GDP为18.6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的20.3%,税收和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的1/4。(1)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100强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在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驱动下,全国各类科技创新园区正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综合来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创新方面,从科技创新角度关注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从城市经济增长角度关注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与周边区域的利益关系,促进科技创新园区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本文拟在分析社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与科学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技术创新内在逻辑的研究,利用社会技术创新理论丰富拓展我国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研究思路,为我国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提供力所能及的理论借鉴。

一、社会技术与社会技术创新

社会技术是与物理技术(科学技术)相对应的理论概念。在传统理论中,对创新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创新仅限于自然科学技术领域,而大多数创新研究者也都致力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然而,创新是发生在整个人类活动范围内的行为,因此创新过程不仅与物理技术相关,而且与社会技术相关。目前,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技术创新的定义还存在分歧,但既有文献对社会技术创新概念也有几点共识,这些共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

首先,社会技术创新关注利用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来满足社会需求。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技术创新包含三个维度:满足目前尚未满足的人类需求;关注社会关系的变化;增强社会政治能力和获取资源的形式。(2)Moulaert, F et al. Towards alternative model(s) of local innovation. Urban Studies. 2005(42): 1969-1990.社会技术创新侧重于社会关系及其组合的方式和变化,如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因为,社会技术创新是社会关系及其组合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通过传播新的社会实践和政策以促进人类社会组织变革以实现经济目的。(3)Robert P.van der Have et al. Social innovation research: An emerging area of innovation studies? Research Policy, 2016. 45(9):1923-1935.

其次,社会技术创新被视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是创造和实施社会变革的新方法。有研究认为,社会技术创新是通过集体有意义的和目标导向的行动而创建的新社会实践,旨在通过重新配置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目标实现。(4)Giovany Cajaiba-Santana. Social innovation: Moving the field for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4(82):42-51.欧洲委员会社会创新指南则认为,社会创新可以被定义为新想法的开发和实施,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创造新的社会关系或合作。(5)European Commission. Guide to Social Innovation. EU Commission, Brussels, 2013:6-7.社会技术创新与其他创新活动和经济活动相互融合并互动,实践中可以利用社会技术创新更好的解决重大创新问题和经济问题,并创造新价值和新机会。

再次,社会技术创新是复杂的,是包含着多主体、多层次的社会技术创新。尽管在创新和经济活动中受到更多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和个体发明者,但现代创新和经济活动始终依赖于组织、管理等社会过程。实践中,可以利用社会技术去分析不同层次、更多类型的社会技术创新活动,如产生新的社会态度、社会价值观、组织机构、体制、系统化创新等,而这些更容易受到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研究人员、城市和区域专家、创业研究人员的关注。同时,在创新领域中分析制度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并从社会技术创新视角去理解不同层次制度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帮助企业家、企业、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去识别其中隐性的非商业化社会问题,利用社会技术创新去调整其战略或者策略以应对制度环境对于创新活动的制约。

二、科学技术创新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园区肇始于1951年的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区。科学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园区的显著特征,其建立、发展以及转型升级都围绕着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而展开,并且其背后融合着复杂多样的社会技术创新的实践与应用。沙德春等(2016)认为,科技创新园区转型不仅是一个科学技术推动的过程,还是一个包括政策法规产业商业模式特定社会气质在内的社会技术创新推动的过程。(6)沙德春:《科技园区转型机制研究——物理技术与社会技术共演化的视角》,《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1期。随着社会技术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中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技术创新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关注科学技术创新之外的社会问题,进而研究和解析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结合科技创新园区的定义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科技创新园区的定义和特征来看,对科技创新园区的描述更偏重于社会技术创新方面,即关注园区中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组合。Iago et al.(2018)认为,科技创新园区的目标包括:鼓励技术扩散和技术型企业形成,园区企业发展,促进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知识转移和互动,创造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该地区和当地经济发展。(7)Iago Cotrim Henriques et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uture challenges. Technology in Society , 2018.5(53):144-160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在园区定义上则强调科技园区促进知识和技术在多主体之间的流动,有助于知识应用;同时提供大量的创新和商业机会,培养创新精神,为创新人才、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提供创新的空间和环境。(8)国际科技园协会:《关于科技园的定义》,2017年10月。虽然对科技创新园区的定义和特征表述不一,但他们都关注到了政府、学术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型公司、相关的专业服务中心等主体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促进了技术转让等知识流动,特别是隐性知识和技术的流动。科技创新园区为学术界、实务界、政府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有利环境,为大学与科研机构直接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路径,同时协助大学、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知识转移,因而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相关服务企业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科技创新园区的一个关键特征。据此,在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科技创新园区的各种模式,如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等。因此,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以及科学技术转型升级的背后必然涉及社会关系的调整,从而需要借助社会技术创新理念对这些社会关系予以认真梳理和重新认识。

其次,从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的互动角度来看,社会技术创新有益于科学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科学技术园区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现代创新活动需要社会技术创新,现代创新活动日趋复杂,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和开发技术平台进行整合,从而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促使新的科学技术出现;同时创新活动催生的新兴产业,如健康产业、教育产业和医养产业,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技术创新的产物,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将它们转化并运用于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园区的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的速度并不一致。如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在创新活动中常常是分离的,由此产生了许多有悖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矛盾。因此,在多数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快于社会技术创新的速度,社会技术创新滞后于科学技术创新。对此,如何协调社会技术创新与科学技术创新,加速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再次,从社会技术创新的层次来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中所涉及的社会技术创新,是包含了多层次、多主体的、复杂的社会技术创新。田鹏颖(2002)将社会技术分为制度社会技术和意志社会技术,制度社会技术包含政策、法规、规范等,意志社会技术包含道德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9)田鹏颖:《社会技术概论》,《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2期。沙德春(2016)认为,社会技术包括政策法规、产业商业模式和社会气质三个层次,其中政策法规和社会气质与上述的“制度社会技术”和“意志社会技术”类似,而产业的商业模式是园区企业间社会关系的组合。Anders L et al.(2011)将园区的社会技术创新分为立法创新、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10)Anders L et al. Promoting innovation based on soci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the prospect of a social innovation park. 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1(24):133-149.结合既有研究来看,社会技术创新层次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一是社会技术创新的主体,具体包括政府、企业、园区的管理组织、社会公众等;二是社会技术创新所关注的社会关系,如企业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等。

另外,在科学创新视角下社会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是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互相推动的结果。社会技术创新关注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并解决由此形成的社会问题,进而有利于科学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因此,结合社会技术创新考察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探讨不同层次、不同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便于深入挖掘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科学技术创新难以解决的、隐性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厘清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中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而明晰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三、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社会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创新园区的兴起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园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佩鲁(1950)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并不均衡,通常是由一个或数个“增长极”逐渐向外传导,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和区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领域。从我国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过程看,科技创新园区与区域经济的不断融合,各类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技术创新予以调整解决:

首先,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带来的区域社会关系调整。谢呈阳等(2016)认为,科技创新园区与城市融合应该是“产业”“人”和“城市功能”相互融合的过程。(11)谢呈阳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财经研究》2016年第1期。科技创新园区在产业、功能布局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变化。科技创新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地理区域,由于区域内众多企业地理位置接近,可以通过经济集群实现规模经济,而且同一行业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地理空间中,有利于企业间的知识交流。科技创新园区不仅促使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且企业集聚还带来就业、园区生活等社会关系的调整。这些也是科技创新园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其次,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技术创新相互推动的过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需要社会关系的调整协调,而社会技术创新有利于城区融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园区具有区域经济特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模式也不同,如发达国家科技园区建设多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园区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则多采用政府驱动的园区模式。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其经济发展的差异,在设立科技创新园区时需要综合考虑政体、法规政策、经济发展、技术基础、社会就业等问题以适应不同背景下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在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科技创新园区,有一个不甚理性的预期,即园区企业利用产业集聚完成了从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到市场技术转让,为地区创造了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政府有义务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激励、投资激励以及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然而,实践中科技创新园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复杂的社会关系,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很难解决这些由复杂社会关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利用社会技术创新去化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去解决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问题,比如企业间的知识分享、产业升级换代所带来的人才集聚以及转移等问题。

再次,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了多主体、多层次的社会技术创新。邹伟勇等(2014)认为,科技创新园区与城市经济融合在空间层级上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关注城市与园区的融合,中观层面关注园区内部生产生活功能的融合,微观层面则关注人与环境的融合。(12)邹伟勇等:《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态规划路径》,《规划师》2014年第6期。阳镇等(2017)认为,园区应形成产业圈、生活圈和生态圈的产业、人、环境共享的生态园区。(13)阳镇等:《产城融合视角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一方面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城区融合产生的社会问题,依靠单一主体很难解决,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这些主体可以是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社会团体、个人等。另一方面,这些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关系存在于多个层面以及不同层面之间,包括政府层面、行业(企业)层面、园区居民层面等,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统筹解决。

四、社会技术创新视角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概念模型

科技创新园区是科学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体,也是科学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结果。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产生的社会关系与矛盾,需要社会技术创新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和处理,从而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社会技术创新的整合视角,我们构建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概念模型(如图1):

图1 社会技术创新视角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概念模型

其一,从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目标来看,科技创新园区是科学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体。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相融合又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园区承载着国家以及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科技创新重要的引领者和实施者,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将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培育造就新科技优势和新优势产业,为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人才等提供创新环境。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动能区,是城市“智慧”“头脑”和新兴产业集聚地。同时,科技创新园区又是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交互区域,既承接城市传统动能,又发挥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是新旧动能转换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兴区域。

其二,从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内涵来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是科学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结果,最终体现为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协调与优化。一是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之间的协调与优化。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是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相互推动的过程,它侧重基于科学技术创新的社会关系的调整与优化。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技术创新之间的协调与优化。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技术创新相互推动的过程,它侧重科技创新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不断融合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的调整与优化。三是基于社会技术创新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优化。由科学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的矛盾,如新兴科技产业与原有产业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与流动形成的矛盾、产业替代带来的就业矛盾等。这些矛盾的纾解需要社会技术创新重新协调和构建新的社会关系予以处理化解,进而实现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

其三,从社会技术创新活动来看,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是多主体、多层次、复杂的社会技术创新。一方面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涉及包括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创新人才等利益主体,并通过社会技术创新活动承担不同的功能。另一方面,社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各主体协调合作,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表现:研发关系的整合将各类研发主体汇聚起来,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关系的整合将构建较为完整的科技产业链,并协调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提供系统化服务,等等。另外,区域关系协调、文化关系融合,都围绕着调整和优化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而推动科技创新园转型升级的实现。

五、基于社会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社会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然而,由于科技创新园区在地域背景、技术条件、城市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因此,各类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都找不到完全一致的案例或经验以供后来者复制。可以观察到的是,许多科技创新园区都在利用社会技术创新探寻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以及直面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广泛涉及园区的环境保护、绿色增长、技术伦理、商业网络、城市发展、园区文化等,依靠园区单一主体(无论是政府或企业)都不可能解决:

首先,社会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园区转型升级在注重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注重新知识网络、新商业模式等社会关系网络的开发,以解决园区转型升级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在园区转型升级中打上自己的“烙印”。如以风险投资和“裂变式”企业生存模式为特征的美国硅谷园区、以国际化社团为特征的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区、以政府主导政策驱动为特征的日本筑波科学城,以及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都是通过努力构建园区社会关系网络,达到社会问题解决的目的。因此,借助社会技术创新可以较好地解决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

其次,社会技术创新改变和丰富了科技创新园区的创新理念和方式。一方面社会技术创新不需要科技创新园区在转型升级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要素,而是在既有资源和要素的条件下,更关注具有社会目的的活动,聚焦社会问题背后的社会关系的调整和优化,突破单纯依赖金融资源的限制,寻求依托社会技术创新的资源组合,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规模更灵活、成本更低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社会技术创新不追求单纯的市场份额或经济指标,而是致力于寻找技术经济利益、区域发展和社会价值的结合点,通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科学技术研发商业化的创新元素,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理念,推动社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社会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园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社会技术创新主体包括来自公共部门的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也包括来自私营部门的商业、金融、中介服务等机构,还包括来自民间部门的非营利组织、社区团体和个人等。社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自主性,不同层次、不同主体的参与者都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同时灵活多样的社会技术创新,可以激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双向互动的创新协同,加速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

社会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园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交流提供了空间,相应的社会资源、创新资源可以在园区各主体之间流动与共享,各主体也都可以成为科技创新园区的创新者。虽然各类科技创新园区都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但基于社会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我们认为应当遵循以下路径(如图2):

1.社会技术创新是基于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对社会治理的需要。科技创新园区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现实背景和条件。因此,对社会技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应明确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条件。这些背景和条件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产业构成、科技资源与要素布局等科技创新条件,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社区营造与建设等区域发展条件。

图2 基于社会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路径

2.社会技术创新条件下,科技创新园区各主体对转型升级过程社会问题的真实感知。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企业等主体对于自己涉及或关注的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过认真的观察、收集、报告、分析,并与其他主体共享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各主体通过收集和分析与各类问题相关的数据,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感知并降低处理问题的成本;另一方面,各主体在感知其他主体对同类问题的反应和观点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在社会问题中的角色和对问题的看法,进而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重新评估,增强各主体参与社会技术创新活动的意愿。

3.社会技术创新背景下,科技创新园区各主体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改变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践中,科技创新园区建立起来的各类开放社区和关系网络,丰富了社会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在问题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园区内彼此的兴趣和观点,彼此间的合作意愿不断增强,各主体在互动协作中形成共识。在这些开放的社区和组织网络中,尽管区域维度和个人利益仍然存在,但各主体在社会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围绕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展开积极的交流互动,开始贡献他们的智慧、技能和资源,并通过合作形成正式的制度或者组织形式,如各主体就关注的问题召开会议,进行学术探讨、社区活动等。同时,随着园区各主体关系的融洽,参与社会技术创新活动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和范围也将不断扩大,社会创业者也将逐步成为园区各主体的代理者,推动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

4.在社会技术创新活动中,社会创业者行动能力的延伸来源于园区其他主体所赋予的权力和资源,从而形成他们在社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代理地位和作用。作为代理者,社会创业者尽管试图解决科技创新园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活动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各主体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资源,他们也无法开展社会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政府与企业等主体,他们赋予的权力和资源是社会技术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这些主体的赋权对于社会创业者参与社会创新活动具有关键意义。

5.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是社会技术创新的灵魂。在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随着社会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园区内创新意识不断强化,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创新精神得到鼓励,创新文化得到弘扬,社会创业者的创新实践也更见成效。从创意、传播到深入反思,再到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技术创新意识和行为逐渐被各行为主体所接纳,进而内化为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在社会技术创新活动中成为了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最终形成了科技创新园区集体意识和创新文化。由此,围绕社会技术创新而展开的社会治理也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底蕴,从而存在于科技创新园区转型升级中的社会问题也更容易被发现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也更加富有效率。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园区升级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