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本融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体系探讨

2020-04-12 04:18欧雅周子平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

欧雅 周子平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高校“专本融通”中双方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化、课程体系銜接不完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较高职专科偏弱、“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为例,论述构建基于“专本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打造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科阶段“专本融通”课程体系、开发多元立体的本科教材资源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专本融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27-03

教育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把“建设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作为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其中提出“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等内容。同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既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作为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者,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专业、建立应用型院校及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正成为新时代大学发展的强劲动力,“衔接”也因此成为不同教育阶段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广西高校“专本融通”存在的问题

在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高职专科教育着力实现“五个对接”,强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将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从而弱化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最终或导致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不足,制约学生职业的发展。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则更强调的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弱化动手能力的训练,这样又会导致毕业生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充分发挥高校在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教育并举的优势,实现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有机衔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在普通本科院校向服务地方产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阶段,我国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体系与模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例如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既有高职生源,又有包含专升本学生的应用型本科生源,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两者之间融通的局面尚未形成,未能形成最强合力,有效推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对广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初步的调研和总结,目前广西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融通发展的阻力主要在在以下方面。

(一)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化。广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转型过程中,对于自身基础、学科特色与优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内外因素把握不是很到位,顶层设计、优势资源整合、行业需求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认识有限,对于学生的培养层次、市场需求、岗位能力与技能等方面没有与行业需求达成一致,仍普遍保持传统学科式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培养面向不同领域的高端研究型人才或者学术型人才,对专本融合的发展理念与目标不够明确。而高职专科则是以培养面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教育理念的差异,没能理想地构建专本融通发展教育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课程体系衔接不完善。首先,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难免会出现课程设置的重复,特别是在设置专业核心类课程时,往往为了体现专业特征,在开设的课程方面可能出现重复和交叉,如果遇到外校升入的学生,则更难掌控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的课程开设情况。在存在非本专业升入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中又容易出现断层。这些情况都将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不明显、理论知识结构不系统、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积极性下降。其次,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的课程标准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目前广西高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标准构建主要是以地方经济,就业环境及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作为基础,缺乏实践的推敲以及权威的论证。因此,在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设置上没有得到具体细化,目标存在“空”“大”“虚”的情况。而每位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教学目标实现的质量高低不等,特别在这样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下,对于缺乏经验的老师而言则更容易感到困惑,从而造成课程衔接上的障碍。再次,教材建设不配套。目前,高职专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基本是以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适用、够用”为原则的专业理论,更强调技术的运用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教材还是采用普通本科教材,教材的编写体现的是完整的学科体系,这不仅导致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不配套、与岗位技能不吻合,也与高职专科教材缺少关联性和递进性。

(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较高职专科偏弱。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广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目前存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课时的比重低于高职专科,开设的实践项目与高职专科存在雷同,且实践条件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与高职专科的实践教学缺乏延伸性,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不能很好实现知识的转化,所接受到的实践教学对能力提升的效果也不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融通发展所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不足。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教师不足,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融通的阻碍之一。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引进和教师素质培养方面,更多是注重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大多没能考虑教师的职业背景和职业应用能力,因此,造成广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理论研究能力较强,而职业应用能力欠缺的现象。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而轻实务,实务型课程强调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但因为一些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验,无法给学生带来企业一线的信息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难以实现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已经成为困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顽疾”。

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一)打造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合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整合政府、本地外贸企业及学校的优质资源,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有效推进本地外贸行业良性发展;高校主要承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核心职能,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企业培养适应性人才满足企业需要,从而达到助推经济的作用;而企业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质量检验的试验田,相关企业参与到教学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通过聘请外贸企业家、行业专家作为实务型兼职教师,以弥补现有师资队伍的不足,以真实的案例和丰富的社会经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专业视野。合作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和对政府的决策决议及高校的培养成效形成反馈的作用,三方相互协作、相互促进。

(二)优化本科阶段“专本融通”课程体系。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以专业认证为指引,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共同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由此分析出与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的一致性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递升性。同时,结合“专本融通”的内涵、特征与基本要求,明确广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融通发展的目标、原则,突出“专本融通”人才培养的职业发展性、社会适应性和终身教育性。

1.设计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主线,确定毕业生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要求,建立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统一修订本科与专科的课程标准,确保课程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可操作性,为不同阶段教育的宏观规划、统一协调提供依据,进而保障课程体系横向可比较,纵向可衔接。

根据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将课程划分成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等专业深度不同的课程模块,在保障充分体现专业特征的同时,较专科在理论上有所提升,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精准衔接。具体见图1。

基础课程,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同时要求教学内容上提升难度,例如高职的经济学基础,到本科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在教学内容上虽有一定的重复,但在理论难度上保证有所提升。

核心课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充分体现专业特性,同时要求做好不同专业升入本科的衔接,以避免断层。对于偶有实在无法避免重复的核心课程,可以在原优秀成绩的基础上予以免修,但非同专業升入的学生必修。

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的延伸,通过对选修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同时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本土特色,本类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文化交流类(东南亚经济文化、跨文化交流等),管理类(财务报表分析、国际投资等),跨境电商类(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运营管理等),其他跨专业课程(商业大数据分析)。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际,组成以行业专家为主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适应行业发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同时要避免开设的实践项目与高职专科的雷同或是简单重复;二是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其他领域的教育培训;三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四是由企业一线专家负责实践教学,创设企业模拟情境,并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该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具体见图2。

(三)开发多元立体的本科教材资源体系。紧盯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本科人才的成长路径,搭建“多元立体”教材体系。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选择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本科教材,同时根据区域特点,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和广东跨境电商企业资源,收集案例、数据、指标等教学相关内容,以校企联合开发的形式,编撰教辅参考书和实践指导书,建设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形成“纸质教材+网络资源+案例库”多元立体的教材资源体系。确保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与高职专科教材实现关联性和递进性,促进专本课程体系的衔接。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传统本科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势及最终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控制形式单一。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学分制,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采用项目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研究型、讨论型、模拟教学等方法,同时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及协调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通过严格细分课程考核方案,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点评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考核评价,综合控制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是每个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符合行业需要、学校发展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当前广西区内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本科、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矛盾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专本融通”人才培养体系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广西高校“专本融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为区内乃至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华菊,陈东莲.构建“专本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8(6).

[2]孙阳,唐永鑫,等.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8).

[3]陶学梅,李作章.日本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18).

[4]刘倩,催俊媛,刘娜.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发展的基础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

[5]鲁武霞.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衔接的理论基础及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34).

[6]刘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6(5).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JGA193);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0JGB217)

【作者简介】欧 雅(1980— ),女,广西玉林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理财类课程的开设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