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必须深入贯彻“专业教育链”+“创新创业教育链”的双轮驱动教育原则,实现二者从形式到内容的融通,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英语语言基础扎实、商务知识过硬、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应用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92-02
一、引言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人们逐渐摒弃“创业即创办企业”的狭隘观念,而将之视为一种精神或能力,各大企业也将是否具备这项能力作为选拔毕业生的核心标准之一。最初,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是“精英”教育,仅面向少数大学或少数大学生创业者开设;而现在,这种所谓的“精英教育”正逐渐走向“大众教育”,成为面向所有大学和所有大学生开放的“普及教育”。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岗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开始面对现实,转变认识,从一味地向用人单位“找”工作向自己“创造”工作机会转变,创新创业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纳和认可。“创新创业”概念自从兴起以来,各大高校也逐渐从“制造”员工的“工厂”转变为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的“大本营”。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这一手段,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已是大势所趋。
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超过85%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相关课程的课时比重也比以往有明显增长。不仅如此,创新创业教育还被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各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然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还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一)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之间“貌合神离”“分而治之”的现状难以根本改变
目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然而,经调查后不难发现,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都大力鼓吹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而实际上,多数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仅处于通识课的地位,是独立于专业课之外存在的,由独立的教学单位和教师组织教学。这就意味着,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只停留在基础性理论或意识培养阶段,并未在专业领域内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各自为政”“貌合神离”分而治之的现状普遍存在。例如,针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好语言优势,进行与英语相关的语言培训、跨境电商、外贸、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创业实战行为,这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所面临的普遍难题。
(二)专业训练有余,创新创业系统性教育不足
目前,多数创新创业教育都将经历意识培养、理论构建、创业园参观或创业竞赛阶段,但还没有形成从基于专业的创业构思、创业心理、融资、风险评估、经营管理、质量评估等一系列完整的课程体系,缺乏对学生创业的系统性指导。各大高校目前广泛开设的创业类课程,除了基础性理论外,多是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并没有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师资力量。由于专业的教师多半是语言或商务专业出身,自身并没有创新创业的经验,所以除了在宏观层面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学外,无法在专业领域内提供微观层面的具体指导,进而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践和实战能力。
三、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一)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内的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首先,要实现课程的彼此融合。一是课程结构的融合,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通识课、模拟课、实践课等系列课程与专业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等课程之间相互融通的课程结构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化和系统化。二是课程内容的融通。把创新思维、创业演讲、创业规划书等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途径,充分发挥英语的桥梁作用,把国外优秀的创业网络公开课和创业经验视频移植到专业课堂中,既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又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优化教学目标,将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理念、实践、技能同步培养确定为专业人才新的培养目标
在全民创新的大环境下,应用英语专业传统的培养“语言+专业”的人才目标显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因此,必须与时俱进,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核心能力之一及时增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并将其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只有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策略科学合理,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良性发展。以“专业教育链”+“创新创业教育链”为双轮驱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英语基础扎实、商务知识过硬、商务实践丰富、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首先,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创业导师讲座、创业园参观或创业竞赛观摩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其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自身专业发展中重要地位。其次,优化实践教学条件。要在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基于英语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必须构建、拓展和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在于它的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只讲理论的“纸上谈兵”阶段,必须投入实践,因此,需要相应的实践平台作为依托。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积累经验并提升技能。这里所指的实践平台既包括校内各种专业实训室、校办企业、创新创业工作室、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竞赛等,也包括校外合作企业、实习实践基地等。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渠道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实现从“毕业”到“创业”的无缝对接。针对应用专业而言,学院可以联系外贸企业或速卖通、敦煌网等电商平台,自行开展外贸与跨境电商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如何在全球背景下,利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的实操,在真实运作中锤炼语言并提高能力,为学生今后自行开展国际贸易相关创业积累经验。再次,强化“语言+商务+创业”的复合型技能培养。通过以上多元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进行实训和实操,锻炼了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如何恰当使用语言处理业务的能力,同时,借力于这些平台,学生可自主创业、谋求创新发展。因此,实践平台对“语言”“商务”“技能”复合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3.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使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方式更加多元
首先,考核内容需要更加全面,涵盖知识、技能和素养等各个方面,打破仅凭一张试卷就给学生最终成绩的传统评估方式,结合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表现和成绩给予综合评定。其次,评价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采取师评、生评、生生互评、企业专家点评等方式,这样多元方式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创新学生的毕业考核,改革传统的论文撰写模式,用创新型的专业设计方案和创业策划书来取而代之,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采取学分置换的方式,灵活地接纳学生的多元学习成果。
(二)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应用英语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基础,丰富的商务知识是前提,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真实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因此,学科特性决定了师资素质,即具备“学者+企业家”的双元素质。也就是说,语言类教师不仅只讲授语言,还要精通商务实战;不仅能教授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同时,也具有较为真实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然而,现实情况是,各高职院校真正具备这样的专职权威师资的确是凤毛麟角,有限的师资难以满足规模教育的需求。为此,需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搭建校企师资共享平台,组建一支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语言+商务”“理论+实践”“实战+技能”的创新性人才培养通道。
(三)優化创新创业服务,建立健全配套机制
各个专业都应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并不断优化,健全配套机制和设施,便于在专业内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首先是优化资金配套模式。专业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予以评估,按照评估结果予以资金配套,并简化资金申请流程。其次是技术支持。服务中心聘请业内专家或专业机构不定期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申报、工商登记、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大学生从事微商等多种创业形态予以鼓励和扶持,以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等。再次是心理支持。服务中心应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自信心,克服不敢创业、不愿创业、怕冒风险、害怕失败的心理。同时,还可尝试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全方位指导。
四、结语
当今社会,创新创业被视为一种精神或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保障。当今的大学生,更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或能力。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已经失去传统的语言优势,努力在专业领域内谋求创新型成果和创业实战,才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张程,张卓.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高校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改新探讨[J].高教学刊,2016(8):157-159.
[2]刘太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1):85-90.
[3]黄雅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4):134-135.
[4]李茂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2):110-11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