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探索

2020-04-12 04:34倪良明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思政课高职院校

倪良明

摘   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既是应时之举、挑战前所未有,又是改革方向、机遇不可错过。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施面临教学平台运行不稳、教学方案更新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挑战,在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精选平台服务教学活动、集体备课优化设计方案、强化互动创新教学形式、齐抓共管提升育人成效等措施积极应对,实现线上教学秩序有然、质量无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线上教学   教学改革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高职院校延期开学,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疫情挑战,做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成为摆在全体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落实“停课不停学、教学不断线”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线上教学化危为机,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起来,在疫情防控大局中开拓思政课教学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

线上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网路教学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交互便利、时空无限等特点。由于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没有接受系统化培训,线上教学面临教学平台运行不稳、教学方案更新不够、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挑战。

1.教学平台运行不稳。新冠疫情迫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由线下现场授课转移到线上网络直播,选择一个能正常开展线上教学的平台至关重要,影响线上教学成效,事关教学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很多学校已着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但真正适合的平台较少。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平台不够稳定备受关注,技术积淀不深,一旦师生集中登录,平台就会卡顿或拥堵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功能缺失无法使用等,不确定性和局限性考验着师生的耐心和信心,对线上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加之,有些教学平台没有与高职院校建立定制个性化服务协议,不能兼顾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技术故障或疑问不能及时消除,花费时间和精力琢磨平台,选择适合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模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平台不够畅通,互动就会滞后,知识传授、育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教学方案更新不够。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进行,必须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修订,基于授课模式改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平台选择、内容调整、方法选择、考核变革等诸多问题的调整,确实存在挑战与困难。特别是内容上要充实疫情防控知识,将昨天甚至课前的新闻及时融入或变成今天的教学内容,保持思政课的活力,在思政小课堂上感知社会大道理。受制于教师专业背景、研究方向、身处各地及平台熟知程度等因素,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商讨教学方案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想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比较困难,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完善。

3.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方式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和教学环境的发展变化。随着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疫情防控之“势”促教学方式创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撑。面对线上教学新生事物,大部分教师迟迟不能进入“网络直播”新角色,在教学方式开发、选择和运用上往往是被动的、“欠考虑”的,在教学活动中误打误撞,有时很奏效,有时没反应,不能做到灵活运用、信手拈来。

4.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线上教学的“键对键”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面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比较高,高职学生缺少教师监管与引导、家长督促与叮嘱容易放松自我,产生懈怠心理,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由于隔着屏幕,教师与学生相隔异地,既感到神秘又觉得轻松,在轻松之余倍感不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互动不直接、临场感不够、情感体验不足、获得感不强造成学生管理上的“一厢情愿”,需要通过切实手段抓住学生的听课状态,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在线上教学活动之中。

线上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既有外在环境的变化,又有师生应对变化不够主动和积极,表现出学习不够、创新不足及实践欠缺等问题。面对变化,唯有主动才能为我所用,否则必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只有将线上教学的挑战转变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才能真正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对各种挑战包括此次疫情,最终战胜疫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需要正确把握几对关系

思政课线上教学是应时之举,也是明智之策,更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新抓手。与以往常规教学不同,思政课线上教学被委以重任,需要正确处理几对关系,为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起到积极作用。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教学體系的一部分,二者共同构成教学体系,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线上教学往往被认为理论教学,只需要听听、看看就行,不需要也无暇顾及实践教学,违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忽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理论教学太空洞,考虑到疫情复杂形势,不宜讲大道理,要掷“地”有声,引导学生战“疫”有我、不负青春。实际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是相互拆台的冤家对头,而是密切配合的孪生兄弟。只有将理论融入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实践才有方向,理论才有魅力,育人才有保证。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辞海》解释:“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线上教学既要注重发挥网络课堂的教学主战场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自主性学习,让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实体活动良性互动,达到课内外一致、知信行统一,实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正确处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杜绝“贴标签”“两张皮”,警惕课程思政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思政课线上教学不仅要强化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还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线上教学既要发挥思政课政治方向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课程思政育人效应,用实际行动展现大学生的“战‘疫担当、青春有我、不负韶华”。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精选平台服务教学活动。全国在线教学平台100多个,不是每个教学平台都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要求,经过多方比较、认真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实际,老师们比较认同的有中国大学MOOC、蓝慕云、雨课堂、智慧树、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教学服务。利用QQ群、腾讯会议、钉钉、抖音、哔哩哔哩等软件进行在线答疑或直播教学,为线上教学带来了新鲜感。与教学平台保持密切沟通,保障平台运行平稳,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师生学习平台使用方法,确保师生遇事不慌张、咨询有回应、处置有方案。针对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如网络、系统、设备等故障,影响课程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做到有应急方案可备,以备不时之需,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此外,根据思政课程特点及学情状况,需要摸索教学平台使用功能,与平台密切沟通,定制个性化服务,协调处理教学困难,提高教学平台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驾护航。

2.集体备课优化设计方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保障教学质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考虑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学情与教情,既要把疫情防控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又要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疫”起战斗,还要尊重师生信息素养差异,掌握线上“教”与“学”要义。教师要增强线上教学能力,主动学习掌握线上教学技能、网络学习心理和媒体传播技术等,不断提高教育技术水平。以智慧职教云平台为例,思政课教师集体商议、分工合作,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分布、资源使用、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商讨线上教学设计方案,构建线上课程教学体系框架,深入挖掘模块技术特征,用好课前预习,布置学习任务。设计课中教学环节,借助平台软件,深化互动交流,延伸课后交流,及时总结教学。

3.强化互动创新教学形式。创新开展“线上互动+直播”“慕课自学+集中指导”“录播自学+直播”等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强化在线学习体验,体会“主角”乐趣。创新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参与答题,坚持数量与质量并存,增加学生学习积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发挥教学软件优势,通过话题讨论、在线提问、问卷调查、在线投票、头脑风暴、知识测验等方式开展教学互动,调动学生互动兴趣,扩大学生参与面,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将其有针对性地融入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在讲述经济知识点时,给学生设置“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是多少”的在線投票,既让学生明确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又要看到中国的努力及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获得感。

4.齐抓共管提升育人成效。线上教学虽然让师生天各一方,只能隔网相见,但不能缺失关爱,降低育人成效。构筑“线上教学+线下督学”立体化教育教学系统,不因疫情阻断对学生的关心与问候,跨越时空让爱不断线、服务不打烊。线上教学需要线下督学的配合与跟进,线下督学为线上教学提供服务,线上教学才能顺利开展。由于高职学生对线上教学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投入不多,需要多方督促,多次提醒,多加关注,在育人中推进教学,在教学中不忘育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协同育人。教师要与辅导员、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端正态度,培养兴趣,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育人成效。

线上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既有外在环境的变化,又有师生应对变化不够主动和积极的原因,表现出学习不够、创新不足及实践欠缺等情形。面对变化,唯有主动作为才能有效应对,否则必将被动,难以驾驭。所以只有将线上教学的挑战转变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才能真正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对各种挑战包括此次疫情冲击,最终战胜挑战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坚定战“疫”必胜,开创思政课线上教学新局面,为学生带来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王雪燕,张强.疫情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举措[J].福建茶叶,2020(4).

[2]冯译冉,孙志勇.讲好有“温度”的疫情防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J].课程教学,2020(5).

[3]陈雪珍.疫情影响下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前沿,2020(4).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思政课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