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2020-04-12 23:47王彦婷曲金玲薛宝刚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王彦婷 曲金玲 薛宝刚

【摘 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也是谋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多方面事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理念体系,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理念已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多方面事务,在健全申报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保护管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已经实现了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遗产保护与利用实际紧密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理念体系。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未来的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一)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起,该遗产就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不再仅仅是一地一国的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因此,保护好、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并与世界人民共享、与后世子孙共享,是历史赋予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国家政府、地方机构和居民的使命,也是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世界遗产的保护源于人类保存自己的文化,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意愿。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文明的实物见证,更是人类数千年可持续发展经验的记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也是谋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遗产利用须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而利用则是保护成果的价值体现。没有保护,遗产便失去了利用的保障,而没有利用,遗产则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文化遗产,才能发挥好文化遗产的作用,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二)遗产保护须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世界遗产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和发展,因为世界遗产所承载的人文因素一直处于发展与创造之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传承中华文化,必须辩证的加以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留下的人类作品,更应该是留给历史的人类作品。世界遗产需要在保护中延续,在利用中发展。

(三)遗产保护与利用须立足于造福人民。中国的每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无不浸透着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无不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所有者、传承者,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利益直接相关者。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到遗产保护的成果,更广泛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保护意识的觉醒。世界遗产保护不仅需要遗产保护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者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全社会对遗产保护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相当一部分国人对于世界遗产还缺乏真正的了解。由于认识上的差距,社会上并没有真正形成对世界遗产的尊重和重视。如何唤醒民众的遗产保护意识,是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二)旅游压力。中国是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遗产保护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量就会激增,蜂拥而入的游客则使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压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遗产地面临的旅游压力尤其突出。目前,像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布达拉宫等诸多遗产地限流措施的施行,来自于旅游的压力是其主要原因。

(三)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同时已经成为威胁世界遗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多发气象灾害以及更长的野火季等对世界遗产的保护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对世界遗产的破坏而带来的遗产重建或复建也是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未来之路

(一)加强教育和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遗产保护与利用。在中小学课本中适当加入世界遗产的相关内容,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世界遗产保护意识。大学则可通过设置公选课、通识课等方式加强世界遗产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就近设立世界遗产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世界遗产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对世界遗产的敬畏感及遗产保护的责任意识。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加强世界遗产的社区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识,渐进式地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行动中来。公众参与将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必由之路。

(二)积极探讨世界遗产的利用形式。世界遗产跟旅游高度相关,旅游被认为是推广、利用世界遗产最有效最多的方式,也是目前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主要利用形式。但随着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发展成熟,遗产保护部门及相关人员,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认真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遗产利用方式,如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等。拓展世界遗产的利用形式,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必然选择。

(三)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从跟着走、跟着学,到现在日渐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主流力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际间的交流合作。为了稳步快速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我国应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勇于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结论:

设立世界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全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促进世界遗产的永续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世界遗产,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世界遗产,实现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宏斌.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探索[J].敦煌研究,2020(06):9-10.

[2]陈同滨.基于价值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J].城市住宅,2020,27(09):7.

[3]张柔然.“文化-自然之旅”——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新思潮[J].中国文化遗产,2020(04):66-72.

[4]杨爱英.世界遗产融入可持续发展:进程、困境与未来路径[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5(02):95-101.

[5]王慧.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2):186-187.

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2010146678,由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