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理论下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江山市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的分析

2020-04-12 08:40徐苑卉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期
关键词:外部性账户试点

■徐苑卉

(中共江山市委党校)

1 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构建: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的江山实践

江山市银行“个人碳账户”即银行为辖区内居民开设“个人碳账户”,综合采集居民绿色支付、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节约的碳排放产生的碳积分,初步构建了以居民绿色行为采集、评价与应用标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个人环保指数建设方法。

1.1 量身定制“个人碳账户”,采集绿色行为轨迹

江山市农商行以智慧支付系统为依托,以客户身份证号码为索引,为每个自然人客户配置一个碳账户,碳账户余额以“克”为单位计量,账户余额及明细根据客户绿色行为轨迹减少的碳排放量及账户余额应用情况相应赋值、计算。当前“个人碳账户”为客户量身定制的平台绿色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涵盖三个领域:绿色支付、绿色出行、绿色生活。通过“个人碳账户”平台,可以对客户移动支付、电子对账、线上放贷等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客户绿色支付行为轨迹(详见图1)。

图1 银行“个人碳账户”的平台绿色数据采集模块

1.2 多维构建“碳帐户指数”,科学量化低碳行为

主要参照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标准的成熟做法,从纸张、用电用水、交通碳排等维度,综合折算个人绿色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进而以成本倒算法确定“个人碳账户”积分,上述积分规则对银行扫码、银联二维码支付行为的积分,给予区别对待。同时,进一步规避和限制柜面大额高频取现等高排碳金融行为,对其进行负向赋值。

1.3 引领市民“低碳新风尚”,充分挖掘绿色潜能

试点银行客户可通过“个人碳账户”微信小程序,实时查询碳帐户指数变动情况及对应的个人绿色行为,目前已采集了28.67万户的个人绿色行为信息,共计减少碳排放68万公斤。将碳帐户指数与原有客户积分管理机制进行整合改造,客户可以享受公共交通、公共设施使用费率优惠、绿色金融服务优惠政策等激励。目前,试点银行正在筹划发起兑换“公益基金”的活动,客户还可自助选择将碳帐户指数转化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公益捐赠。

1.4 绘制“乡村绿力图”,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在“个人碳账户”用户碳积分基础上,以银行客户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村、乡镇(街道)为单元汇总统计各行政区划碳账户积分总和,以外部取数的方式从移动支付覆盖率、移动支付交易量、商户覆盖率等维度进行行政区(乡/村)绿色支付取数,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增加绿色产业、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垃圾分类、村庄整治等信息的采集,形成行政村、乡镇(街道)个人碳账户指数总和,以“绿力图”直观的形式展示各乡镇(街道)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同时,把村、乡镇(街道)绿色发展水平应用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

2 江山市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的经验表达

在外部性理论框架下,可以从三个维度对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的经验进行提炼和表达:

2.1 基于公共外部性维度,营造自然人践行绿色行为的新氛围

主要是基于公共出行、公共支付、公共消费等领域,表现在绿色出行、绿色支付、绿色生活对公共行为带来的负外部性的有效缓解上。根据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战略的工作指引,从绿色支付、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多维度创建“个人碳账户”,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绿色知识题库,拥有个人碳帐户的客户可以进入“绿色大闯关”小程序进行答题,闯关成功的客户可按答题正确的多少分档给予累积绿色积分,构建特色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2.2 基于经济外部性维度,拓展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新领域

产权界定的不清晰和消费的不理性是产生经济外部性的主要原因。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主要是从节约纸张、用电和减少交通公具排放尾气等层面折合计算每个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从而不断累积个人碳账户积分。碳排放量的标准参照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的权威标准,逐步实现碳账户交易,增加账户附加值。在拓展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新领域上,考虑逐步实现碳账户客户之间的交易,增加账户的附加值,更大化将账户积分流通起来,也能横向刺激客户通过个人绿色行为不断累加碳账户积分。

2.3 基于代际外部性维度,开辟金融助推“两山”转化的发展路径

代际外部性主要是指从代际公平角度,即当代人的活动对下一代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个人碳账户”基于代际外部性维度,推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金融助推“两山”转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将“个人碳账户”指数体系与原有积分管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对规则进行重新测算核定,自动形成积分体系中的“碳账户”指数模块,并享受积分查询和消耗权利。

3 外部性理论框架下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构建

当前,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的正外部性如何构建以及污染的负外部性如何规避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最大困难之一,通过绿色数据采集,构建以居民绿色行为采集、评价与应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指数建设方法。

3.1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财政奖罚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相关金融财政奖罚机制,把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和负向惩罚机制结合起来,引导客户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在全国尚属首创,为绿色金融个评价体系构建作出了有益探索与实践。试点通过引入经济杠杆,引导居民低碳和节能减排行为,通过建立以居民绿色行为采集、评价与应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指数建设方法,构建立体多维度的城乡绿色发展水平采集机制。

3.2 促进污染负外部性转化为经济效益

注重政策创新和制度改革,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根据市场机制设计相关制度,创造制度环境,探索构建相对科学、细化、可操作的地方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地方绿色担保基金,推动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引导居民将绿色公益行为外部化和显性化,为促进污染负外部性转化成经济效益提供市场激励。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中的碳排放量的标准参照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的权威标准,逐步实现碳账户交易,增加账户附加值,并且考虑逐步实现碳账户客户之间的交易,通过购买、出让账户指数积分,增加账户的附加值,更大化将账户积分流通起来。

3.3 依托数字技术丰富公益性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构建不仅要用好传统经济工具和手段,还要利用大数据、智慧支付、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技术和公益性绿色金融产品的完美融合,同时与智慧商圈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个人积分排名情况和累积程度评定个人等级,不同等级的客户可在线下享受合作商户的不同折扣优惠。在线上商圈平台成熟的基础上,将享受优惠折扣体验直接搬到线上平台,可线上直接消费和抵扣,促进金融服务和评价绿色和可量化。

3.4 构建立体多维度的城乡绿色发展水平采集机制

生态产权是社会共同生活的成员对自然资源的支配使用权利,但由于产权不清晰,极易导致“公地悲剧”,这就需要构建立体多维的绿色发展水平采集机制。江山市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主要是从节约纸张、用电和减少交通工具排放尾气等层面折合计算每个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在设立发布“个人碳帐户”指数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个人绿色行为“采集、展示、评价、运用”的城乡绿色发展水平采集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进一步完善健全“个人碳账户”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设立“企业碳帐户”,助推地方实体经济转型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外部性账户试点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父亲的股票账户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