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新型绿色防控药剂效果比较试验

2020-04-12 01:56李方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稻曲病比较试验绿色防控

李方等

摘 要: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水稻染病后不仅会降低产量,而且影响稻米品质,对农民增产增收和消费者安全均带来了严重隐患。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寿县地区稻曲病防治中推广的绿色防控药剂,特选择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40g/hm2、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等4种绿色防控药剂开展了防效、安全性及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的综合防控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因此,在寿县水稻生产稻曲病绿色防控中,可优选以上2种药剂。

关键词:稻曲病;绿色防控;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125-02

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产生的病原菌为稻绿核菌,水稻上发生稻曲病后主要在穗部发病,不仅会导致产量降低,病原菌分泌的有毒物质还会对水稻的品质产生影响,对食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防控稻曲病对于水稻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随着人们对病害防控中绿色环保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绿色防控药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未来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2]。

寿县是地处安徽省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县,位于淮河南岸,适宜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粮食产量在全国及全省均排在前列,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是国家确定的水稻优势生产区,获得“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称号。其中,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和质量对全县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水稻生产中常发的稻曲病对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寿县地区推广的稻曲病绿色防控药剂,笔者选择几种药剂开展了防效比较试验,为稻曲病绿色防控的药剂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天气情况 试验地安排在寿县瓦埠镇张嘴村,属于单季晚稻田;试验地为北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均温14.6℃左右,1、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在0.7、27.9℃左右;地势平坦,肥力水平中等偏上。试验期间降雨集中在9月中旬、9月底至10月初,9月底的降水量比较大,其余时间几乎没有有效降雨。

1.2 试验材料 試验防治的病害为稻曲病;试验作物类型为水稻,品种为Y两优1928,种子由为寿县寿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的药剂类型有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生产单位为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生产单位为安徽省丰臣农化有限公司)、12.5g/L氟环唑悬浮剂(生产单位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30g/L戊唑醇悬浮剂(生产单位为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40g/hm2、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以喷清水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重复3次,区组排列方式随机。为了避免各小区之间出现串水串肥等问题,各重复小区之间筑埂,设置隔离行、保护行。小区的面积为80m2(10m×8m)[2-3]。

1.4 试验方法 水稻播种时间为2019年5月16日,移栽时间为6月9日。水稻进入孕穗末期时,8月25日左右按照试验设计的要求施药1次(当天晴,温度30.6℃左右),水稻进入齐穗期后再施药1次(当天晴,温度25.1℃左右)。施药时,结合各处理试验设计的用量等要求进行药液的配制,施药的器械选择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施,各处理施药量均为450mL/hm2左右[3-4]。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试验期间,对各药剂处理小区内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对有无药害发生以及程度等进行记录[5-6]。第2次施药后15d在田间开展稻曲病发病情况调查,每个小区平行5点取样,每个点上随机选择15株水稻植株,共计75株样品,进行病穗率、病穗率防效、病指、病指防效等的统计、分析;病级的分级依据唐春生等[6]的方法。

试验中病穗率、病穗率防效、病指、病指防效等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发病穗的数量/调查的穗总数×100;

病穗防效(%)=(对照处理的病穗率-药剂处理的病穗率)/对照处理的病穗率×100;

病指=各病级与相应病级的发病穗数乘积之和/(调查穗的总量×9)×100;

病指防效(%)=[(对照处理的病指-药剂处理的病指)/对照处理的病指]×100

收获前1d,在各药剂处理小区内开展田间调查、室内考种,统计各药剂处理的水稻产量三要素,并对各小区进行实割测产。最后,各处理3个重复的数据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药剂处理下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异;各药剂处理的稻曲病病穗率在0.78%~1.98%,对照处理的病穗率在10.82%;病穗率防效在81.7%~92.79%,其中防效最高的处理为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40g/hm2,防效最低的是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病指防效超过90%的药剂有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结合稻曲病发生综合情况分析,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其次是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除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的药剂处理产量低于对照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增幅在9.47%~33.36%。其中,以430g/L戊唑醇悬浮剂的产量结构最为合理,理论产量、实际产量为最高,实际产量为11832.9kg/hm2,较喷清水的对照处理增加33.36%左右;其次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40g/hm2的处理,产量在10821.2kg/hm2,较喷清水的对照处理增加21.95%。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田间安全性的影响 各处理施药后水稻植株的生长未出现明显药害变化,长势正常。由此可知,试验选择的药剂类型有着较好的安全性。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选择几种新型的绿色防控药剂开展稻曲病的防控研究,经过对病穗率、病穗率防效、病指、病指防效、产量、安全性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后田间安全性较好,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病穗率在0.78%~1.98%,病穗率防效在81.7%~92.79%。其中,以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的病穗率防效为最高,达到92.79%;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40g/hm2排第2位,为89.65%;430g/L戊唑醇悬浮剂90mL/hm2、12.5g/L氟环唑悬浮剂900mL/hm2的病指防效在90%以上,产量达到10821.2kg/hm2以上。因此,建议在稻曲病的绿色防控中选择430g/L戊唑醇悬浮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可开展进一步试验探讨其最适合的用量。

参考文献

[1]樊耀清,黄瑞荣,黄蓉,等.江西西北山区稻曲病药剂防控与效益评估[J].生物灾害科学,2014(2):167-171.

[2]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166-168.

[3]张昆,陈忠平,武琳,等.江西一季籼粳杂交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次数研究[J].中国稻米,2017,23(4):183-186.

[4]黄守行.两系法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和控防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5]沈沛霖.萧山区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试验示范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17.

[6]唐春生,高家樟,曹国平,等.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J].植物保护,2001,27(1):18-2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稻曲病比较试验绿色防控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宣城市2016年早籼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