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2020-04-12 01:56王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王薇

摘 要: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珍稀野生动植物等,促进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保障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现状,指出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近些年保护区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保护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R3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089-02

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珍稀野生动植物等,促进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保障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维护着塞罕坝地区的生态安全,是保护塞罕坝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体现了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

1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多、更快的经济利益,造成大气和水质存在大量的污染物质,从而引起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造成一定的破坏,任由其发展下去,最后也会对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威胁。自然保护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们的广泛重视,需要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保护。对保护地成立自然保護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

近些年,随着国家和公民对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政府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有序的干扰和保护,自然保护区种类越来越多,保护区的面积越来越大,生态系统越来越完善,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各自都得到有效地保护。目前,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已达到40%左右,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还有较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村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进一步提升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质量。

2 自然保护取得的成效

2.1 主要保护对象得到较好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塞罕坝地区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重要自然遗迹得到了就地保护,在塞罕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保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目前,塞罕坝生态系统质量最好、生境最原始的森林、草地、湿地大多数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对于浑善达克沙地的防风固沙以及在水土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传统文化保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等。

2.2 管护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建设办公用房,建有专门的宣教用房和保护管理站点,布设了界碑界桩。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等工作,自然保护区巡护保护、资源调查、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能力和设施设备等都得到了加强。管理部门在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调查、科学研究、重点物种保护、自然生境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定期实施专项执法检查,打击违法行为力度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3 科研宣教不断加强 经过多年努力,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调查监测,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技水平。有关部门开展了自然保护区调查与评价、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等项目。同时,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大量的参观考察人员,部分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3.1 保护区的开发较为过度 在塞罕坝地区,有些村庄和村民意识不到保护区的重要性,选择通过资源的开发,去换取经济利益,从而提高生活水平,但开发过度造成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塞罕坝保护区域村庄错综复杂,村庄的村民基本上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养殖业、畜牧业比较多,无法保障绿色发展,造成居民就近开采森林和草原资源,放牧、采药、养殖等现象较多,严重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3.2 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塞罕坝部分自然保护区基础工作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保护和管理需要。目前,仅有少量自然保护区建设有综合服务用房,少数自然保护区建设有管理站,1/4左右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有管护点,自然保护区建设有门禁哨卡,但多数自然保护区尚未建成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和巡护路网,不能有效引导和规范保护区人为活动,管理站和管护点数量配置未达到规范标准,巡护、科研设备以及办公设施陈旧,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此外,部分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限不清,边界与实际管控不符。

3.3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塞罕坝地区部分自然保护区在批建、设立之初,由于处于抢救性保护阶段,没能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区依法规范管理的关系与矛盾,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落后,将部分不适宜划入区域也纳入到保护范围中,存在土地、水域权属不明问题,未通过补偿、置换、征用等措施与原来的权利人达成协议,造成保护区内存在诸多村庄、农业用地、养殖点、油井、盐田、旅游设施和军事设施等历史遗留问题,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与针对区域内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产生矛盾。

4 发展自然保护区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监测机制 由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较少,巡护员和管护员的工作量大,保护的效果会有所下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顺利。一是要对管护人员引入有效的监控系统,通过技术的改良,让一个管护人员可以同时监控多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发出警报,管护人员可以通过警报找到发生变化的位置,启动紧急处理机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护人员的管护效率,提高管护的质量。二是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在交通不太便利,深山处安装监控设备,实行远程监控,监测保护区内的生活活动,保护保护区的环境和生态多样性。

4.2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公众教育系统建设内容,包括访客中心(站)、野外生态宣教点、解说标识系统、公众教育线路和宿营地。通过自然保护区访客中心(站)、野外生态宣教点、解说标识系统、公众教育线路和宿营地建设,使全省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系统建设达到国家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实现公众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水平。

4.3 加强多方的沟通与合作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仅仅依靠塞罕坝自身还远远不够,因此,要从多角度出发,加强交流和沟通,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争取更多的动力。首先,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支出,发挥属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其次向社会和企业寻求帮助,结合企业生产业和研发要求,与企业展开合作,获取企业的资金支持,最后,加强与大众之间的联系,加强宣传,调动大众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积极性。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渐形成塞罕坝主导多方参与的生态保护机制,提高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保护和发展。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