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11 13:55张玲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细胞例数体温

张玲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输血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救以及治疗手段,在输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的操作流程,如操作不当会容易产生血液污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可能会引发患者病情恶化,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需要研究如何降低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提升输血流程的安全性,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1-2]。本次探究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出血量大于600 mL需要输血者,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将患者按照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不良反应组,总例数24例,对照组为无不良反应组,总例数2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平均年龄(47.8±3.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48.2±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资料经过分析,差异不明显,不会干扰数据结果(P>0.05),能够进行研究比较。

1.2 方法 根据2000年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书写标准》判断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输血整个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记录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数据采集,结合患者的个人病历(输血日期、过敏史、年龄、性别)进行记录,定期总结。判断不良反应的方法:患者输血前体温均为人体正常体温,在输血过程中体温升高并且体温升高不少于1度,排除其他原因,表示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发热;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胸闷、瘙痒、呼吸困难、休克等,表示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及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究。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究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研究结果-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输血次数、输入血浆例数及红细胞患者比例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发血及输血总时间超过30分钟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比较[n(%)]

2.2 观察组不良反应原因比较 观察组过敏反应比例(13例)54.16%、发热反应比例(11例)45.83%,过敏反应比例相对较高;观察组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输入普通冷冻血浆(8例)33.33%、悬浮红细胞(16例)66.67%、悬浮红细胞比例较高。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中的常用治疗办法,由于输血过程较为复杂及特殊,因此在患者输血过程中会产生风险,其中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后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以及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提前预防,减小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4-5]。本次对于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机体白细胞所导致的机体免疫,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抗体促进体内白细胞溶解,释放大量的热源,导致患者发热,同时输血时间过长以及输血次数过多同样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输血次数、输入血浆、红细胞患者更多,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发血及输血总时间超过30分钟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比例相对较高,悬浮红细胞比例较高。

综述,全面分析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原因,进一步优化输血流程,提升输血安全性,对于临床输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红细胞例数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