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平,易志,王基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对于创伤、手术和感染人群,其均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部分重症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易反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及时给予其合理用血十分重要[1]。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的优势,对其效果进行探讨,详情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肝胆内科、肿瘤病科、骨科(创伤组)重症住院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输血次数≥4,以输血前评估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31-70(45.56±1.24)岁;对照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35-72(46.33±1.31)岁。两组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本采集: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按采集要求采集相应标本,各抽取2.7 mL静脉血,采用枸缘酸钠进行抗凝治疗,剂量为109 mmol/L,其中抗凝剂和血样的比例为1比9[2]。观察组血栓弹力图检测内容包括R、K、Angle、MA、EPL、LY30、CI、G;对照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包括PT、PT.INR、APTT、TT、FIB、FDP。检测仪器及试剂:HAEMSCOPE血栓弹力图检测仪及配套试剂,仪器型号:TEG-5000;Stago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型号:STAEvolution。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和项目SOP对标本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血液成分输注量。分析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对比两组血液成分输注量 观察组血小板(0.61±0.02)U、血浆输注量(54.34±1.23)mL低于对照组(0.88±0.04)U、(428.56±2.93)mL,观察组的冷沉淀输注量(1.66±0.01)U高于对照组(0.06±0.01)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2 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APTT与MA和R值呈正相关(P<0.05),与Angle呈负相关(P<0.05);PLT与MA和Angle呈正相关(P<0.05),与K值呈负相关(P<0.05);FLB与MA和Angle呈正相关(P<0.05),与K值和R值呈负相关(P<0.05),见表1。
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时,一般将临床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在传统的凝血指标中,PT和APTT仅为一类血浆的检测方法,其结果主要是评估输血指征,在血液的种类和量的选择中,存在较大局限性[3]。
本文中,观察组血小板、血浆输注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冷沉淀输注量高于对照组(P<0.05)。PT与R值呈正相关,与Angle呈负相关;APTT与MA和R值呈正相关V与Angle呈负相关;PLT与MA和Angle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FLB与MA和Angle呈正相关,与K值和R值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需多次输血住院重症患者参考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进行输血前评估有助于实现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