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雪
(思南县中心血库,贵州 思南 565100)
输血作为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是保障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在输血期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极易影响其临床疗效[1]。本研究对输血方式加以分析,讨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输血患者54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27)与参照组(n=27)。其中实验组输血患者男女比例为17/10。年龄范围为32-64(49.63±10.25)岁。参照组输血患者男女比例为15/12。年龄范围为32-62(49.60±10.22)岁。输血患者性别、年龄范围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
1.2 方法 全部输血患者均在完善各项检查,参照组行常规输血,实验组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输血,通过细胞筛选方式,将血液中白细胞进行滤除,再行输注[2]。全部患者在输血期间,均对其不良反应加以关注,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则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停止血液输注,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实施过敏药物注射[3]。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54例输血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2组患者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通过χ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率(%)表示。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意义校准基线。
对比输血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实验组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70%)低于参照组(22.22%),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输血患者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比较[n(%)]
输血作为临床常用辅助治疗形式,在外伤、产后大出血、外科手术等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通过输血治疗可有效补充患者血容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4]。但是作为异体输血方式,患者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显示,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白细胞数量过多导致。对此,本研究给予输血患者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结果显示,实验组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数量,尤其能够去除血液制品中大量的失活、分解白细胞,能够避免输血患者发生炎性因子升高问题,进而改善其输血技术安全性,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保护患者免疫系统功能[5]。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对输血患者行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患者炎性因子指标得以显著控制,且能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于输血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