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武汉市武东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大脑功能障碍引起,且精神分裂症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表现为行为、情感、个体思维发生分裂,且患者性格孤僻,影响社会功能,并存在严重的阴性症状和精神运动障碍,且该疾病难以治愈,临床患者主要以服用药物为主,并终身维持,但由于众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使治疗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有关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效果[1]。因此,本文选取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间我院收纳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48例纳进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开展),剩余48例纳进心理护理组(按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开展);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5:23、24:24;年龄分别为18-64岁、19-60岁,均值分别为(44.45±2.35)岁、(43.56±3.1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开展,定时查房巡视患者病情症状,且进行常规发药以及日常问候,病情严重者应加以看护。心理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模进行开展,具体如下:(1)提高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促进良好护患关系,从而不断获取患者信任,当患者发生心理症状时,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并耐心倾听患者的主动诉说,同时准确且及时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掌握,做好有效的引导工作。(2)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心理症状,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采用面对面,一对一个体教育性质进行实施,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认真解释疾病的性质。(3)告知患者按时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并讲解药物的效果以及坚持使用的疗效,使患者能够充分感受药物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参照美国研究健康调查表疼痛评价质量,其中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4项目,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总分0-100分;观察2组服药的依从性,选择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2],分别在护理前后对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8分以上为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2 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5.34±9.43)分、(65.21±10.21)分,比较无差异(t=0.040,P>0.05);护理后分别为:(93.12±10.32)分、(79.34±9.34)分,心理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t=6.859,P<0.05)。
2.2 服药依从性 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6.67%(32/48),差异显著(χ2=27.907,P<0.05)。
众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较差,对自身疾病未得到充分认知,否认疾病,同时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现象,导致临床治疗大打折扣,同时社会众多人数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歧视、异样的眼神对待,从而使病情加重,导致服药依从性差。
目前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胡乱用药以及拒绝使用药物等现象,因此为更好地督促患者合理用药,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增加生活质量。有关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主要以提高药学水平、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重点,使其掌握疾病知识,保证正确合理用药,同时告诉患者用药目的、性质,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恐惧与担心,使其配合治疗[3]。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护理后心理护理主要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率为95.8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6.67%(P<0.05),可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且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