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丽娜,王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尿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医学检查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通过检测肾脏中有病理改变的尿沉渣、蛋白尿现象,为糖尿病、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的及时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尿常规检验的方法较多,包括尿沉渣法、干化学法、尿微生物检测、尿细胞学检验等。研究为了评价临床检验中使用尿沉渣的诊断价值,展开以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尿常规检验患者78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采用尿常规检查)和观察组(39例,采用尿沉渣联合尿常规检查)。对照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为(39.56±4.32)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病程时间(2.95±1.33)年。观察组,21例男性、18例女性;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为(39.71±4.31)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病程时间(2.89±1.17)年。两组检验患者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受试者年龄在18-50岁;自愿参加研究的受试者。排除标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重大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尿常规检查,将10 mL尿液样本加入离心管中,离心5 min,弃上清。尿液样本按照DIRUI HC-400型尿液分析仪的操作说明和化学法检测带的操作说明进行检测,送检后30 min内完成检测[2]。
观察组采用尿沉渣联合尿常规检查,选择使用仪器由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UF-5000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所用试剂、质控品、校准品均为该公司配套产品。对没有经过离心的尿液进行涂片镜检,后将尿液进行混匀,并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将玻片盖好后,采用低倍镜对整体进行观察,利用高倍镜对细胞以及管型进行观察、记录[3]。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结果。②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结果观察组定量红细胞和定量白细胞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P<0.05组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 观察组,1例漏诊(漏诊率为2.56%),0例误诊(误诊率为0.00%)。观察组的总错误率(1/39)为2.56%。对照组,3例漏诊(漏诊率为7.68%),5例误诊(误诊率为12.82%)。对照组的总错误率(8/39)为20.51%。观察组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1546,P=0.0131<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结果[n(%)]
尿液常规检测主要包括尿液可见成分检测、尿液化学检测、尿液微生物检测等内容,具体涉及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尿沉渣分析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尿液检验方法[4]。
尿液分析仪可用于患者的日常尿液检测,可在30 s内完成少量生化指标的检测,从而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可见,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为方面的身体检查方式。然而,尿液分析仪检测所使用的药物及其代谢物会改变形状和颜色的尿液,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尿液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后,其热不稳定的过氧化物酶能产生假阳性结果,同时尿蛋白水平的提高也会出现假阴性现象,导致严重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此外,测试试纸和灵敏度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逐步进步,试剂带和分析仪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部分学者尝试将不同的检测分布结合起来进行尿液常规检测。尿沉渣法是对尿液中可见成分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从而确定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水平和管型。尿沉渣镜检可降低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对疾病诊断有积极作用[5]。为了获得准确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在患者禁食后尿液、尿液样本需要处理保存,需要收集后的标本测试在最短的时间,如果时间太长会导致样本,导致很多细菌破坏程度的酸和碱,甚至出现结晶,基于此,患者在检查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
数据显示,观察组定量红细胞和定量白细胞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错误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尿常规联合尿沉渣检查,能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错误率。
综上所述,尿常规联合尿沉渣检验的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检验中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