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中医科,陕西 西安 710089)
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该病多用化学药物,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期应用之后容易形成耐药性[1],也导致其他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不利于病情进一步恢复。为了提升该病的实际治疗效果,我院采取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进行配伍治疗,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的方法,提升痊愈率,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分层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75例,单双号法分组为观察组(38例)以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中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25例、13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年龄为(61.28±3.21)岁;观察组中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26例、11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为(62.31±3.36)岁。组间常规基线资料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和富马酸比索洛尔,其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日口服1次,上午服药,每次1片,每片40 mg;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每日口服1次,每次1片,每片5 mg,该组患者接受方案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进行治疗[2],中草药的药材选取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区别,若患者疾病为痰阻心脉型,则选取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加减,具体的药材为15 g瓜萎,12 g石菖蒲,12 g枳实,12 g法半夏,12 g薤白,12 g陈皮,3 g北细辛,10 g干姜,10 g桂枝;若患者为气滞心胸型则选取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的药材为3 g炙甘草,12 g醋香附,12 g枳壳,12 g柴胡,12 g酒川芎,12 g醋延胡索和12 g郁金[3]。若患者为寒凝心脉型则选取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具体的药材为3 g北细辛,3 g通草,3 g甘草,15 g丹参,15 g郁金,15 g白芍,12 g当归,10 g薤白,12 g当归和12 g瓜萎;若患者为心肾阳虚型则选取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具体的药材为10 g干姜,10 g桂枝,10 g制白附片,15 g党参,12 g炒白术和6 g炙甘草。
确定好药剂配方之后首先要用冷水浸泡,每剂煎煮2次,每次持续20-30 min,得到最终汤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下。如果在治疗阶段患者突发心绞痛,病情严重难以控制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医护人员详细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判标准 疗效评判标准:若治疗结束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等各项指标显示正常,记为显效;若治疗结束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发作严重程度降低,疼痛症状较之前有了明显缓解,心电图等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显示身体状态正在好转,记为有效;若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都没有较大改变甚至病情加重,记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 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胸痹”“心痛”范畴,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病机理是气虚和血瘀,发病因素为心脉绌急,目前比较推荐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草药进行配伍治疗。由于受到寒邪的入侵比较严重,心绞痛患者经常会伴随肝肾亏虚、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也就会因此而出现血瘀、痰阻和气虚等症状,如果长久下去就会气机不利,胸阳痹阻,增加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不同的中草药配伍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疗效,在为期1个月的治疗之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中草药药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能够在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