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述梅,吴远鹏,陈瑶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430)
结直肠癌临床称其为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疾病的发生与高脂肪饮食习惯、遗传及结肠黏膜炎症增生等相关。临床研究可知,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由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工作还未在我国普及,因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已错失手术治疗的黄金时期,晚期治疗以化疗为主。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对敏感,采用化疗治疗能抑制癌细胞扩散,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临床上常使用的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但采用何种化疗药物治疗尚无统一标准[1]。为提高安全用药,防止患者由于不耐受和不良反应放弃化疗治疗,本次研究将70例晚期结直肠癌进行平分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5月时间段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符合《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疾病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采用双盲法对患者实施平均分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与替吉奥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与分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0.2±5.5)岁,类型:结肠癌18例,直肠癌17例;观察组男20例及15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59.5±5.1)岁,类型:结肠癌20例,直肠癌15例。两组间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公平对比的基础条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3周1次,每次130 mg/m2。对照组采用联合分卡培他滨治疗,采用口服方式,每次1000 mg/m2,每日2次,连续服药2周后停1周。观察组采用联合替吉奥治疗,采用口服方式,每次50-60 mg/次,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连续服药2周后停1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实体瘤疗效判断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病灶位置治疗后消失,且维持1个月,未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PR):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30%,且持续4周以上;稳定(SD):患者病灶缩小不足30%或肿瘤体积增大低于20%;进展(PD):患者的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0%,可见明显新病灶。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人数[2]。②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受损及脱发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检验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疾病控制率组间比较后可知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3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下降5.71%(2例)、肝功能受损2.86%(1例)及脱发8.57%(3例),对照组血小板下降22.86%(8例),肝功能受损17.14%(6例)及脱发28.57%(10例),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前者少于后者(P<0.05)。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生率占恶性肿瘤前三位,疾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疾病的隐匿性使得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后多数患者已到晚期,已失去手术指征,故多采用化疗控制病情、延续生命周期。
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抗癌药物,靶点为DNA,铂原子能与DNA链联合,起到阻断DNA复制的效果,抗癌效果显著[3]。分卡培他滨是一种5-氟尿嘧啶类药物,常用于治疗消化道癌症,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药物服用后易引发不良反应,使其使用到限制。替吉奥为一种5-FU第二代抗癌药物,是一种复方制剂,生物利用率高,能转化成氟尿嘧啶,起到良好抗癌效果,其在胃肠中浓度高,能直接对胃肠中5-FU产生作用,减少毒性,不良反应少。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与奥沙利铂联合分卡培他滨治疗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少。
综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