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词语轻重音格式,打牢朗读第一级阶梯

2020-04-10 11:06蔡丽金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重音音节学段

蔡丽金

第一学段是小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第一学段也是识字学词的高峰期。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朗读词语就相当关键。由于年龄偏小、认知水平有限,这一阶段学生的朗读水平相对较弱。纵观第一学段词语的朗读,要么一字一顿,要么一字一拖。长此以往,极其不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将对有感情朗读课文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朗读好词语呢?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朗读词语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关注词语的音节,读出词语相应的轻重音格式,从而展现词语的音韵之美。

一、双音节词语:分轻重,格式清

双音节词语俗称二字词语,关于双音节词语的朗读可不是“五五中分”的,必须读得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才能读好双音节词语的格式。但如果简单说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荡然无存。于是,笔者致力研究、反复琢磨,得出两种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有滋有味。

1.标记符号,呈现长短。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知,双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分为三种:“中·重”格式、“重·次轻”格式和“重·最轻”格式。“中·重”格式如果按音乐中的“二拍子”来转换时值,那就是第一个字大约读0.7拍,第二个字大约读1.3拍。“重·次轻”格式的节拍时值刚好与“中·重”格式相反。“重·最轻”格式就是咱们通常说的轻声词,它的节拍时值是第一个字大约读1.5拍,第二个字大约读0.5拍,这个拍子之间的时值差距就比前两个来得大。然而,这个所谓的节拍时值,教师了然于胸即可,切不可用来传授给学生。教学时,可用例表一中的“具象呈现”,即标注符号的这一栏来说明。例如,“中·重”格式的例词“春风、如果”,在其第二个字后面加条小尾巴“~”,表示第二个字要读得比较长、比较重,接着教师及时示范朗读。“重·次轻”格式的词语则反之,变成第一个字读得比较长、比较重,第二个字读得比较短、比较轻。“重·最轻”格式的词语标注的符号比较特殊,除了第一个字后面加了小尾巴“~”,第二个字后面还加了“0”,这个“0”是音乐中的休止符,表示第二个字要读得又轻又短,点到为止。如此简单的符号再加上简要的解说和范读,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地突破双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

2.变换字号,辨析轻重。具体见下表:

变换字号是标注符号的简化版,可以说,变换字号,能让轻重音格式一目了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要读的双音节词语来个大变身,就像例表二一样具象呈现出来。从具象呈现的这一栏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双音节词语两个字中,有一个字变大,另一个字则变小。显然,一点即破,变大的字要读得稍微重而长,变小的字要读得比较轻而短。其中,“重·最轻”格式的词语中,例如,“姑娘、明白”,其第二个字非但变小,而且比“中·重”格式和“重·次轻”格式的词语中变小的字小得多,这也足以说明了“重·最轻”格式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得又短又轻,点到为止。同样,在变换字号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范读,这样才能让学生耳闻目睹,有样学样。

二、三音节词语:懂停顿,节奏明

在读好双音节词语的基础上,要想读好三音节词语就容易得多了。但三音节词语毕竟是由三个字构成,要想读好三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就必须读好其节奏。具体见下页表格:

根据上表可知,三音节词语的轻重音呈现了两种格式。根据强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后重音”式和“前重音”式。“后重音”式强调的是第三个字,即第三个字读重音。“前重音”式强调的是第一个字,即第一个字读重音。

1.掷地有声,突出后重音。例如,“一把伞”和“泼水节”的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给学生一根节奏线“/”,让学生尝试给三音节词语“一把伞”和“泼水节”划分节奏,然后读出来。教师可适当引导,这根节奏线“/”是放在第一个字后面还是第二个字后面,好好思考为什么。当学生出现错误或者遇到困难时,教师可进一步再提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有些词语语义是密不可分的,切不可随便把它们割裂开来!于是,学生就明白了“一把伞”中的“一把”表示数量,是应该紧密相连的,节奏线就应该放在第二个字后面,就如“一把 ∕ 伞”。同样,“泼水节”中的“泼水”表示节日特色,是连成一体的,节奏线也必须放在第二个字后面,就如“泼水 ∕ 节”。紧接着教师示范朗读,将三音节词语的节奏通过停顿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词语中所谓的停顿并不是真正的停顿,而是要读出音尽气息连的感觉,也就是在节奏线“∕ ”的前一个字即“把”和“水”要读出延长音的感觉,而节奏线“∕ ”的后一个字即“伞”和“节”读出掷地有声的感觉,因此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2.铿将有力,突显前重音。前重音”式节奏线划分的位置就不一样了。例如,“最好看”这个词,用节奏线划分就成了“最∕ 好看”,因为根据语义,要强调的是“好看”的程度“最”,是“第一”好看的,不是“第二”好看的,所以“好看”密不可分,而重音、延长音落在了“最”字上。以此类推,“数不清”用节奏划分就成了“数 ∕ 不清”,因为强调的是“数”字,是怎么“数”都“数不清”,而不是“听不清”或者其他什么“不清”,自然而然的重音、延长音就落在了“数”字上。

三、多音节词语:善整合,巧呼应

诚然,只要掌握了双音节词语和三音节词语朗读的轻重音格式,四音节词语及多音节词组(短语)朗读的轻重音格式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其他音节词语、词组朗读的轻重音格式其实就是双音节词语和三音节词语轻重音格式的延展与整合。具体见下表:

1.侧重节奏与重音,让四音节词语朗朗上口。例如,“坐井观天”,若是用节奏线“/ ”划分,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就得出“坐井/观天”。单单这样还是不够的,这样一不小心就会把一个四音节词语读成两个双音节词语。因此教师必须点拨学生明白,“坐井/观天”的最后一个字必须读得最响亮,于是可以在末字后面加条小尾巴“~”提示一下。绝大部分四音節词语是这种格式。当然,还有个别词语根据语义可以划分不同的节奏。例如“信/以为真~”,强调了“信”,就把它独立划分出来。

2.注重停顿与轻声,令多音节词组抑扬顿挫。例如,“金黄的落叶”,处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很容易将其读成字字重音,铿锵有力。为避开这一错误现象,可以借助变换字号这一妙招,在课件上将“的”字变小,并提醒学生变小的“的”字就要读得又轻又短,点到为止。此外,像“长长的尾巴”这个词组,其中的“尾巴”是轻声词,所以“巴”字也同样变小,同样要读得轻而短。如此一来,多音节词组就能读得连贯而好听了。

综上所述,掌握词语轻重音格式,依规律可循。这就为第一学段学生规范地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当然,善于总结,还得善于传播。除了专题讲座专项指导和公开教学引领示范之外,笔者还借助移动播客平台“人人出彩”,充分利用自身作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的优势,将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分门别类朗读录音,然后以最便捷地方式传递给教师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课题组师生们的语音面貌得以大幅度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重音音节学段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拼拼 读读 写写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看音节说句子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