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超
教学目标:
1.有序观察漫画,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
2.能借助人物、现象、故事等把启示写具体。
3.尝试用新鲜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准确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借助事例把启示写具体。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漫画配文猜一猜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那我们来玩个关于漫画的游戏吧。这个游戏是为漫画配上合适的文字。(出示漫画,隐去文字。)
第一幅漫画:别样师爱
第二幅漫画:真假努力
第三幅漫画:励志生活
板块一:初读漫画,有序观察,按序表达
1.初读漫画,有序观察。
师:漫画不仅有趣,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请集中注意力,我们来认真观察这幅漫画,在观察当中总会给你新的发现。(此时以动画的形式出示一株小树)请同学们观察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
预设与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树叶比较稀少,树干也比较细,得出这是一棵小树苗的结论。此时及时鼓励学生:你能够观察到漫画的细节,真棒!(板书:细节)
师:我们继续观察,看看谁来了?他来干什么?他在想什么?(学生说)
预设与反馈:
地上有一把铁锹,他可能刚刚种下一棵小树,他来给小树浇水,希望小树能快点长大,这可真是一个勤劳的人啊。
师:继续观察漫画吧,哎,奇怪了!小树旁边怎么会坐着一个人呢?浇水的人也很好奇,于是他问:“你干什么?”坐在地上的人可能会怎么回答呢?请你猜一猜。(生自由猜)
预设:
他可能累了,休息一会儿。
他可能在想事情,在沉思。
他可能在等人……
2.猜想答案,有序表达。
师:那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漫画的提示语,提示语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读懂漫画的内容,我们来揭示答案吧:等着乘凉。(板书:提示语)
师:请你按照刚才我们观察的顺序,按要求把漫画内容有序地写下来吧!
学生第一次写作,把漫画的内容有顺序地写下来。写完之后,反馈交流,能够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即可。
板块二:品读内涵,奠定基调, 写清启示
师:漫画不仅仅是好玩,其实很多时候漫画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同学们再认真地看一看这幅漫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幅漫画的提示语(PPT放大提示语,指生读3次)。透过这句话,你觉得坐在小树下面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预设:只有想法没有行动的人、懒惰的人、不劳而获的人、坐享其成的人……
师:你们太棒了!读着读着就有了你们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启示,这就是属于你们自己的启示。(板贴:启示)
此时此刻,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写完后交流。(板贴“表达想法”)
板块三:联系生活,举举例子, 谈谈启示
1.同类联想,拓展素材。
刚刚我们用一句话写出了自己的啟示,那么如何把启示写得更具体,引发他人的共鸣呢?让我们继续解读漫画,深思联想吧!(板贴“深思联想”)此时谭老师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你们学过的故事。(出示守株待兔的图片。板书:故事。)
师:这两幅漫画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预设:只是等待,没有行动等。)
2.联系生活,举举例子。
讨论时间:让我们联系生活继续联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现象呢?(板贴“人物”“现象”)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说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举了例子,是的,举例子能让我们把启示说得更具体,更清楚。(板书:举个例子)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出示“事件云”)
板块四:一课四写,逆向思维, 画龙点睛
1.例子鲜明,启示具体。
师:同学们刚才举了很多的例子,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幽默的语言借助人物、现象、故事把启示写具体。
出示习作要求:
(1)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借助人物、现象、故事等把启示写具体。
(3)尝试用新鲜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
评价反馈:
师:你觉得在你的启示中哪个地方特别能引发别人的共鸣?(主要围绕“故事”“人物”“现象”来评价)
2.同一启示,逆向思维。
师:我发现这个漫画还有姊妹篇,想看看吗?(同时出示两幅画面)
师:其实我们在联想时不仅可以联想类似的故事,还可以逆向思维,学会对比,让我们的作品充满正能量。读一读第二幅漫画的启示,能不能把这幅漫画的启示也运用到习作中呢?让我们去试着改一改吧。
结合评价的要求进行反馈。
3.四写漫画,画龙点睛。
如果给你的作品取一个题目,你会给它取一个什么题目呢?(指名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正能量的点拨指导。板书:题目。)
小结:这就是属于你的漫画启示。回去之后继续修改,然后完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漫画能让我们开怀一笑,也能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幽默如漫画,生活亦如此。下课!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