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勋
【摘要】张槎中心小学自2008年建校后,总结提升原古灶小学于2015年开展的校园武术活动,开发了武术校本课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历年参加佛山市禅城区中小学生武术锦标赛,成绩均名列前茅。部分学生参加市、省、全国以及世界武术比赛,成绩不俗。本文围绕张槎中心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历程,从课程定位,课程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归纳小结。
【关键词】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与定位
张槎中心小学自建校伊始,便大力推进“适合教育”,建设特色学校,在加强统编教材校本化实施的同时,深入开展植根“本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着重推进以“狮书画乐”为主体的特色课程及教材建设,让全体师生在课程改革中享受“本土四艺——狮书画乐”文化的熏陶。
佛山武术是佛山市特有的“城市名片”。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增强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于是,学校总结提升原古灶小学于2015年开展的校园武术活动,开发了以“大课间+兴趣班”的武术校本课程。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适合教育”,立足“本土文化”,纳入《儿童龙狮》课程范畴,作为舞龙、醒狮、锣鼓项目的重要补充,让全体师生在参与中获得更丰富的佛山民俗、岭南文化、传统功夫等文化熏陶与训育,助力“适合教育”建设品质的提升。
二、武术校本课程的内涵与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武术是一项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历来备受重视。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品质等,有着独到的作用。国家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武术的发展,对学校武术、社会武术、竞技武术,以及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和武术申奥等工作,多次做出相关批示和指示。我校的武术校本课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为指导,不断完善建设与管理,着力品牌打造,提高教学水平。
武术校本课程的目标确定如下:
1.品德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强化思品教育。让学生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激活学生的潜质,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在武术学习中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进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身心健康目标
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力量、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实现强身健体功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来调节自我情绪,增强自信心。
3.社会适应性目标
学会获取武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和谐的交际关系,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武術道德,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三、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模式与教学计划
基于武术校本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乃至体育课有着不同的特性和要求,例如,动态为主,着重个体操作,要有一定基本功,文化特色明显,有个性化选择等,我校构建“大课间”+“兴趣班”的课程实施模式,“大课间”武术操作简单,适合全校参与;“兴趣班”组建一支比赛队伍,发展特长。“兴趣班”将课内学习和训练与各项竞赛结合起来,既满足部分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又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校选择了在佛山地区现行知名度比较高的拳种/门派中,比较适合少儿武术启蒙的传统南派武术代表之一——蔡李佛拳。因为其流传广泛、动作舒展、招式规范、手脚并重、套路器械完备等特色,作为校园教学实操性比较强。
基本设置可分为“文化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内容”两方面。文化理论部分包括:介绍武术的起源、历史,武术流派,佛山地区武术家以及趣闻轶事等。通过对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蕴含的精神品质介绍,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而立志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和佛山功夫。
实践技能内容部分,根据蔡李佛拳基本功、套路器械教学演练的特点,结合学校教学的需要划分为“武术基础课”“蔡李佛拳操”“武术套路学习”“武术器械学习”“兴趣提高班”“竞赛强化班”等教学模块。以“大课间”推广基本功和武术拳操,以“兴趣班”为载体,成立各类学习班组,逐步形成有“适合教育”内涵的武术教学循环。推进实践技能的综合训练,达到如下效果:(1)锻炼心智、改善机能。通过心、神、意和手、眼、身、法、步等心智活动及形体活动,使学生能内外兼修,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2)培养品德、锤炼意志。通过武术基本技术和套路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培养谦让,扶弱、重礼仪、讲道德等良好民族习性,塑造完美人格;(3)促进交流,弘扬文化。通过开展武术竞技、交流表演等个人与集体的演武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展示力与美,智与勇有机统一,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参与武术,实现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教学原则上,强调以培养兴趣爱好作为教学实施的主要切入点。因此,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带班老师或教练要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教一些简单的手型、手法、步型,简单的动作组合,使学生“一学就会”,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克服“不好学”“学不会”的心理。教学过程要“多鼓励,少责骂”,运用“优势视角”,发掘学员各方面的优点并予以肯定,防止学生因对武术学习与训练不会而产生抵触情绪,使教学事倍功半。与此同时,要考虑“寓教于娱乐”中,设计一些游戏项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佳。
四、武术校本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关键在教师。我们的做法是:由学校体育科老师担纲,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佛山真武馆合作,组建教学团队,依照相关规划与目标实施各阶段的武术课程教学工作。
教学团队合作方式是:学校负责人和体育课老师参与武术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武馆教练进行备课,并制定好詳细的教学计划;了解每个武术教学板块,掌控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情况,确保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与进度。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和把握教学情况,对专项老师和教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引,帮助解决。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团队,使武术校本课程在原则性、科学性、操作性等方面得到专业的保证。
五、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估
课程评估是保证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们对每一阶段或者一个年度的教学循环,都要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盘点。专项老师与武馆教练共同就教学内容、学生反馈、指标达成等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分析教学的形式是否能调动积极性,学生的演练水平是否提升,课程编排是否需要调整等。例如,针对学生反映新的拳术套路有难度,教学需要考虑进一步扎实基本功,要增加每堂课的基本功训练;针对长器械的演练对小学生比较有难度,教学可以多开发短器械的演练课程;针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可以增加竞赛规范方面的讲解和演练等等。通过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保证武术课程开发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其次,构建武术课程自身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让教师、学生自我、其他同学、家长等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估:一是参与学生的人数和表现;二是学生及武术队实际收到的效果;三是校领导对课程的评价;四是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等。学校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量,形成对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人员的客观评价,以便对以后的教学安排做出更科学的引导和管理。
最后,通过定期的教学成效汇演,参与学校文娱庆典,通报竞赛成绩,表彰突出学生等方式,把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武术教学成效进行汇报,让全校师生能够多角度了解武术课程的教学情况。还通过在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中安排武术表演展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武术比赛,用个人收获和竞赛成绩检验武术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
由于本校武术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了自身办学特色和实际需要,挖掘佛山禅城地区的武术资源,保证了每个星期都能安排一节武术课,各类武术基础班、提高班按需举办,覆盖了全校每个班级,参与人数能保持在1500人以上,“大课间+兴趣班”的武术校本课程更是100%学生参与。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武术校本课程,营造出了浓厚的人文环境,卓有成效地传承和创新了本土传统文化,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