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士平
【摘 要】目的:了解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孕产妇分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完善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南磨房社区登记在案的6644名孕产妇自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到产后42天的临床资料。结果:6644名建册孕产妇中,21-30岁妇女占56.53%,首次妊娠占49.71%,首次分娩占75.13%;选择三级以上医院就诊的孕产妇占66.99%,远大于二级医院就诊率32.98%,妊娠高危患病率为0.63%。结论:孕产妇缺乏分级就诊流程的认知,且未按孕期危险等级分级诊疗。应加大针对孕产妇的宣传教育,同时提高社区医院产科诊疗及保健管理水平,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7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1]。此阶段的保健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与安全[2],如何保证孕产期的保健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它是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朝阳区于2012年即实行了孕产期保健分级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了解孕产期分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南磨房社区建档在册的6644名孕产妇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北京市孕产妇健康管理》二期信息系统中,选择2012年11月-2016年10月南磨房社区建册的6644名孕产妇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全部登记在案的6644名孕产妇自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到产后42天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
2 结果
2.1 孕产妇年龄构成情况:21岁至30岁是妇女最佳生育年龄,本资料中该年龄组孕产妇占56.53%。见表1。
2.2 孕产妇文化程度:从文化程度程度上看高学历居多,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占56.12%。见表2。
2.3 孕产情况:6644位孕产妇中,首次妊娠的为3303人,占49.71%;首次分娩的4992人,占75.13%。
2.4 高危情况:从孕产期高危情况分布看,严重高危及以上的病例仅占0.63%。见表3。
2.5 分娩医院情况:48.38%的孕产妇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分娩,顯著高于其他级别医院。见表4。
3 讨论:
3.1 基本情况:从2012年10月开始,北京市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妇幼二期信息系统。在孕产期保健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孕妇分级就诊流程存在问题,特别是孕妇在选择分娩医院上问题更加突出。从本项调查的6644份数据来看,孕产期妇女虽然学历高,但是她们多为首次妊娠、首次分娩,加之孕前宣教力度薄弱,使得她们缺乏对孕期就诊流程的认知。她们中的大多数发现妊娠,并不知道首次诊断筛查及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应在社区医院,而是直接到她们想要分娩的产科医院就诊。当产科医院告知,需要重新返回辖区社区医院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后才能建产科病历时,她们又十分辛苦地返回社区医院。这种“倒三角”的就诊秩序,给患者就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加重了产科医院的工作负担,目前的分级就诊模式还不完善,尚需改进。
3.2 高危情况分析:本调查资料显示,无任何高危因素的3440名孕妇中,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分娩的占67%,而选择二级及以下医院分娩的仅占33%。由此可见,无任何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并未按孕产期高危等级合理选择分娩医院,而是纷纷挤入三甲医院就诊。三甲医院产科正是由于大量初诊患者的涌入,而形成一号难求的局面。这对于严重高危孕产妇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她们因挂号难而无法得到高级别医院的及时救治,大大增加了孕产妇的死亡风险。
孕产妇高危因素分为一般高危、严重高危、极严重与不宜妊娠四个级别,对于不同级别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选择相应的分娩医院进行分娩(京卫老妇幼字[2014]8号)。孕妇应当首诊社区医院作初步诊断和妊娠风险筛查,并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再由社区医院医生根据孕妇高危因素等级转至相应产科医院。
4 建议与对策
4.1 孕妇分级就诊机制,应利用媒体、网络进行广泛宣传。育龄妇女确定早期妊娠并打算生育的,须在辖区的社区中心就诊。当社区医生发现孕早期的孕妇,应及时就地进行宣教,告知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的意义,从而避免孕妇往返大医院的麻烦,也缓解大医院就医难的问题。
4.2 社区医院应当提供完善的妊娠风险筛查项目服务。目前,社区医院就诊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的孕产妇,多数只有一个尿妊娩(或血HCG)的检查,并没有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超声等检查。多数孕妇以产科医院还要进行相同检查项目为由,而不愿在社区医院重复检查,特别是超声检查。而艾滋,梅毒,乙型肝炎如果未早期检查,也会使孕中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造成对孕妇及胎儿的不利影响。因此,妊娠首诊在社区医院,应加大宣传教育,使孕产妇消除重复检查会对胎儿造成伤害的顾虑,使之充分理解首诊检查的目的及意义,并通过完善且必要的各项检查,及早对孕妇进行初步评估,及早筛查高危因素,以便为孕妇后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4.3 社区医院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应根据孕妇高危因素的种类及级别,对孕妇进行初步评估,加盖“孕妇高危级别”诊断章,为孕产妇选择分娩医院提供依据。妇幼保健机构统筹规划管理辖区的分娩医院及产科床位资源,利用妇幼二期信息系统平台,动态公布给社区医院。社区医院根据孕产妇初诊筛查的危险等级,利用妇幼二期信息系统平台提供的医疗资源信息,将其转诊至相应分娩医院。同时还可以利用价格杠杆作用,通过医保报销比例的差异,引导孕妇更多的在二级及以下的产科医院就诊分娩。以基层社区首诊、依据危险等级分级诊疗模式,将有效地避免孕妇及家属自行寻找分娩医院的辛苦,也杜绝了那些拉关系,找熟人挤三甲医院的现象。
4.5 建立良好的社区医院与产科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孕妇首诊社区医院,依据危险等级,将孕妇转诊至相对应的分娩医院。分娩医院对孕妇进行初步评估后建立产科病历,再由分娩医院将孕妇的产科病历转回相对应辖区社区医院,由社区医院医生完成孕20周以下的产科复诊(严重高危的孕妇除外)。如发现异常,再及时与产科医院联系转回,从制度上有序引导患者就医,从而形成“双向转诊”,“分级就诊”的有序格局,这不但可以缓解产科医院的工作压力,也避免了社区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熊庆 王临虹.妇女保健学 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07.
钟红秀,汪桂艳 分级诊疗模式在厦门妇幼保健工作领域的探索性尝试 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