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华 杨建红
【摘 要】目的:探究和讨论血清肌红蛋白(Mb)检验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了2016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此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78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于临床均对两组研究人员开展Mb、心肌肌钙蛋白(cT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验工作,对比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Mb、cTnl、hs-CRP、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12h后,Mb、cTnl、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24h、3d后,Mb水平恢复正常,cTnl水平出现衰退;hs-CRP水平在治疗24h后明显升高,在治疗3d后出现衰退,最后恢复正常。CK-MB水平相比Mb,反应比较慢,上升幅度小。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开展Mb检验操作,可以有效判断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检验;急性心肌梗塞;血清肌红蛋白;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前言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1]。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展趋势呈逐步递增状态,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能够研究出积极有效的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合理的诊断方法。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指标,旨在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检验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选取其中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52至80岁,平均(64.60±1.58)岁;患病时间为(3.10±1.00)h。同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78例健康人员(对照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39例;年龄54至82岁,平均(64.50±1.62)岁。两组研究人员的各项基本数据比较,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研究。本次报告通过了医院研究委员会的审核,且发放给所有研究者及家属一份研究报告知情书,均签字同意。
1.2 基本方法 入院后,给予两组研究人员检验血清肌红蛋白,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静脉血液,离心15min,转速控制在3000r/min。采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完成Mb检验、心肌肌钙蛋白(cTnl)检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验,通过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分析仪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研究人员检验的Mb、cTnl、hs-CRP、CK-MB水平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Mb、cTnl、hs-CRP、CK-MB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选择“”形式表达,组间t值比较检验。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研究人员检验的Mb、cTnl、hs-CRP、CK-MB水平
如表1所见,观察组的Mb、cTnl、hs-CRP、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Mb、cTnl、hs-CRP、CK-MB检验结果
如表2所见,治疗4、12h后,Mb、cTnl、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24h、3d后,Mb水平恢复正常,cTnl水平出现衰退;hs-CRP水平在治疗24h后明显升高,在治疗3d后出现衰退,最后恢复正常。CK-MB水平相比Mb,反应比较慢,上升幅度小。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基本病因可归纳为心肌氧供应量受限和氧需求量增加两个方面,大多数系由心肌供氧未能满足心肌氧需求量所致。心肌供氧量不足的基础原因,常常是由器质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动力性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同时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病比较突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尽早发现,实施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Mb是一种亚铁血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剧烈运动或出现骨骼肌损伤时,均会增加Mb水平[2]。cTnl是一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表现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尤为显著。hs-CRP是一种肝脏合成蛋白,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旦出现机体炎症,会增加hs-CRP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CK-MB是一种酶类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心肌标志物,在评估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b、cTnl、hs-CRP、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12h后,Mb、cTnl、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24h、3d后,Mb水平恢复正常,cTnl水平出现衰退;hs-CRP水平在治疗24h后明显升高,在治疗3d后出现衰退,最后恢复正常。CK-MB水平相比Mb,反应比较慢,上升幅度小。这反映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Mb、cTnl、hs-CRP、CK-MB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Mb检验的可行性。
总之,血清肌红蛋白(Mb)检验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马小兰, 盛秀红, 吴凡,等.联合检测Myo、cTnⅠ、IL-6、hs-CRP在急性心梗中的临床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 2017, 29(6):61-64.
范金斌, 李军, 朱丹,等.血清Mb、cTnI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檢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 35(5):724-727.
漆丹平.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21(4):59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