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检测中抗凝剂校正公式的应用分析

2020-04-10 06:47蒋惠民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凝剂检测

蒋惠民

【摘 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中抗凝剂校正公式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0.20的30例患者(低HCT组)和HCT≥0.20的30例患者(高HCT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两管血液,分别将常规抗凝剂量(A管)和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计算的抗凝剂剂量(B管)加入其中,检测血液标本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四项指标,并统计检测结果。结果:高HCT组患者的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与低HCT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T超出正常范围的患者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需要使用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计算对抗凝剂量进行矫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凝血四项;检测;抗凝剂;校正公式;血細胞比容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凝血四项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主要包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临床检测时常由于采血量不准确或(haematocrit,HCT)有差异而影响测定结果。有研究指出,对于HCT超出正常范围的患者其抗凝及使用剂量需要使用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计算,公式为:抗凝剂使用剂量(ml)=0.00185×全血量×(100-HCT%)或者0.185×全血量×(1-HCT)[1]。本研究就凝血四项检测中抗凝剂校正公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0.20的30例患者(低HCT组)和HCT≥0.20的30例患者(高HCT组)。低HCT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51岁,平均年龄(26.34±2.10)岁;其中血液科7例,肾内科15例,肿瘤科8例;高HCT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51岁,平均年龄(26.51±2.34)岁;其中血液科20例,新生儿科1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上述基本资料中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保持均衡性(P>0.05)。

1.2 方法

仪器和试剂:仪器采用日本西门子公司的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严格遵照仪器和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为新鲜自配抗凝剂109mmol/L枸橡酸钠。

采集受试者的产气空腹静脉血各两份标本,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其中A管中的抗凝剂剂量不进行矫正,B中的抗凝剂剂量采用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计算后进行矫正。标本与抗凝剂的比例严格按1:9混匀;标本同时上机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即APTT、PT、FIB及TT。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受试者的研究数据用SPSS23.0处理,用t检验定量资料(),用X2检验定性资料(n,%);将统计学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小于0.05象征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高HCT组患者的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与低HCT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影响实验室检测凝血功能的因素较多,其中抗凝剂与全血之间的比例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2]。分析其原因在于当HCT的高低超出正常范围时,将会引起血浆和抗凝剂比例之间的失常,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因此在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中需要对高红细胞血症患者和低红细胞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抗凝剂使用剂量进行矫正,这也是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的重要规定。以往在实际的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凝血项目检测常用的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的(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其与学血液的比例为1:9。有研究指出,HCT增高的患者会由于抗凝剂含量相对过高而导致APTT、PT结果延长;而HCT减低患者则会由于抗凝剂含量的相对过低导致APTT、PT结果缩短[4]。因此当HCT大于55%或小于25%时就需要使用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计算抗凝剂使用量。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高HCT组患者的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与低HCT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凝血指标检测送抗凝剂的使用剂量需要进行矫正。若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直接进行凝血四项检测,且结果的准确性是不可靠的,必须要采用矫正公式矫正后才能得到更加准确地结果。此外本方法所采用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是一种较为快速便捷的矫正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采血的同时,还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在是临床实验中需要提醒广大实验人员,进行凝血四项检查时需要对抗凝剂使用剂量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高HCT和低HCT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需要使用Mac-Gann推荐的抗凝剂矫正公式计算对抗凝剂量进行矫正,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深入的推广。

参考文献

汤晓催.不同抗凝比例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6):668-669.

赵羚, 马聪, 韩丁丁,等.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 2018, 24(16):150-154.

张红胜, 张敏.六西格玛方法在凝血四项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8, 39(10):53-55.

吴际, 郑卫东, 李广华,等.不同检测系统凝血四项结果的可比性验证[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 17(1):26-29.

猜你喜欢
抗凝剂检测
临床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几何图形”检测题
“角”检测题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