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10 06:47吴玲刘红坤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心理状态综合护理

吴玲 刘红坤

【摘 要】目的:探究给予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选取人数为100人,选取患者为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50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50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较小。干预后,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A评分均相对较低,心理状态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的预后效果更为显著。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其预后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值得临床进行积极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脑梗死在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则以此为阐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不同护理干预方式,探究综合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1 组间差异分析和不同干预方法详情

1.1 组间差异分析 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选取人数为100人,选取患者为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50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50人),实验组患者年龄的选取范围在55-76岁,平均年龄为(65.43±2.65)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最小的为5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得出为(66.34±3.05)岁。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不够显著,主要表现为P>0.05,可进行比较。

1.2 不同干预方法的实际操作 本研究主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其中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检查,并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清扫房间等。实验组患者则需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将脑梗死的相关病情知识为患者进行介绍,并将其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等告知患者,提高患者意识,同时可以开展健康宣教讲座等,或是通过发放宣教手册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其次,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况进行解决,我患者讲解病情控制成功的案例,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需要给予患者饮食运动干预,在患者接受治疗工作期间,需要叮嘱患者科学饮食,主要以流质食物为主,并逐渐向半流食进行转换,要能够少食多餐,尽量饮入以消化和食物,保证低盐,低脂肪等[1]。同时,需要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进行语言或是认知方面的康复训练,其中包括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发音,能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的字,到词,再到句子等进行训练,而针对存在偏瘫问题的患者,则还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其肢体功能训练,需要结合患者实际进行开展。最后,需要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提高患者对按时用药问题的重视程度,能够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将具体药物的不同用量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告知。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评价主要是将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应用,其中,SAS>50分表明患者焦虑,SDS>53分为抑郁,分數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2]。

预后效果:主要包括显著,基本痊愈和无效三项指标,其中的总有效率为显著和基本痊愈两项人数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较小。干预后,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A评分均相对较低,心理状态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预后效果 实验组患者中效果显著的人数为30人,基本痊愈人数为17人,无效3人,有效率为94.00%,而对照组中,效果显著的有20人,基本痊愈的有20人,无效10人,总有效率为80.00%,对组间差异进行比较,P<0.05,存在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也被称之为缺血性卒中,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问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病变坏死问题,脑梗死在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出头晕,头痛和恶心等情况[3]。与此同时,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情况,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其会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提高预后效果[4]。本研究以此为内容展开实验,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好,而且预后效果更为显著,对其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其预后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值得临床进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王金霞.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4):115+118.

常艳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3):264-265.

姚孟琳.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5):142-144.

王华,孙文利,潘亚英,袁连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3):64-67.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心理状态综合护理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