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作用

2020-04-10 06:47李韬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

李韬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本院下肢骨折患者60例,治疗时间:2018年6月-2019年6月,用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经护理后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及患肢肿胀值。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术后12h、24h、48h、72h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3d和5d的患肢肿胀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5d的患肢肿胀值均比术后3d低(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疼痛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度,此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中医综合护理;VAS;患肢肿胀值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下肢骨折包括种类较多,有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等。下肢在人体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负重功能,患者下肢骨折后,需经手术治疗,手术是一个二次创伤的过程,所以患者术后会存在相应的疼痛感,需要一段时间内卧床静养,以待恢复[1]。而疼痛时间的延长会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造成一定影响,而且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则会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后缓解患者疼痛、消除肿胀,这是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对所选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并分析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本院下肢骨折患者60例,治疗时间:2018年6月-2019年6月,纳入标准[2]:①符合下肢骨折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已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3]:①血运功能障碍者。②存在冷热疗禁忌症者。③有感觉障碍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8~74岁,平均(63.2±2.4)岁;股骨骨折4例,胫腓骨折8例,踝关节骨折6例,髌骨骨折10例,跟骨骨折2例;年龄59~73岁,平均(62.8±2.3)岁;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折9例,踝关节骨折5例,髌骨骨折7例,跟骨骨折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做好基础性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2)观察组行中医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耳穴按压。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取相应穴位,如交感、皮质下、神门、膝等穴位,对相应穴位进行按压,每次按压1-2分钟,每次按压3-5次。②盐袋冷敷。准备500g的中号粗盐两份,放入冰箱,患者手术48小时后,将其取出并放入布袋中,在患肢手术伤口两侧进行冷敷,冷敷时,将盐袋固定在相应位置,冷敷30分钟后换另一只盐袋继续冷敷30分钟,每日冷敷两次。③拍打涌泉穴。手术第1天起为患者拍打涌泉穴,抬高患者双下肢,下肢底下可垫软枕,下肢抬高15°即可。护理人员将双手五指并拢,对着患者足底的涌泉穴进行拍打,力度从轻到重,力度应在患者耐受范围内,每分钟拍打30次,每次拍打10分钟,每日进行两次穴位拍打。④中药热敷。院内自制热敷中药,药材包含独活、红花、乳香、没药等,将中药材粉碎后,与中号粗盐粒混合,并装入布袋,布袋外面喷洒水致其潮湿,将其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60℃时再取出,布袋外面包裹干净清洁的毛巾,在患肢手术切口周围进行热敷,也可取涌泉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热敷,热敷时,将布袋固定在相应位置。每天热敷两次,每次热敷时长为30分钟。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经护理后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用VAS量表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分,两组进行对比。(2)对比两组患肢肿胀值。测量患者术后肿胀值,肿胀值为健肢周长与患肢周长之差。将两组间肿胀值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肢肿胀值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术后3d和5d的患肢肿胀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下肢骨折后,患者经手术治疗,会造成筋脉受损、气血瘀滞,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因此患者术后需要接受良好的护理,以消除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良好恢复[4]。

本研究对所选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耳穴按压、冷热敷和穴位拍打。耳穴包含人体多个穴位,对其相应位置进行按压,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促进气血通畅,以达到疏通经络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冷敷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减少渗出,热敷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对涌泉穴进行适当拍打,能够健腰腿、滋肾水。通过护理,观察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综合上文,对下肢骨折患者使用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疼痛度,护理作用明显,此方法可推广。

参考文献

周鸣, 吴娜, 张锶莹.脊柱骨折患者便秘中医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 2016, 6(2):320-321.

周芳[1].中医综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9):147-149.

赵玉阁.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3):28-29.

李纯刚.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分析[J].2016, 6(9):24-25.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