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手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在静脉内有血凝块形成,进而导致阻塞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会继发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功能不全等症状,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可对生命造成威胁。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下肢骨折发病时间1-19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8±1.1)小时;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9±1.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下肢骨折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6±1.2)小时;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8±1.4)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
(1)术前:讲解术后可能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使患者了解饮食及戒烟等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适当的轻微运动,避免出现便秘。
(2)术中:配合医师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避免岁血管造成损伤,并使静脉穿刺水平提高,避免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高渗溶液在同一部位静脉进行反复穿刺操作,特别是大隐静脉以使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降低。
(3)术后:对患者双下肢颜色、皮温、肿胀及疼痛程度、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及时上报相关医师实施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在术后服用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嘱患者将患肢抬高,每天对腓肠肌进行一定的按摩处理,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显著改善。术后6-8小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或(和)主动功能锻炼。有效适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早日康复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3观察指标
选择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骨折手术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得分不足80分在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得分80分以上为满意。
1.5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结果
2.1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
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2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81.0%;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14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97.6%。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患肢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能够保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对下肢静脉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术后对患者的静脉内膜造成损伤。术后应该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在早期阶段实施患肢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活动等,可对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静脉回流得到显著改善,防止由于长期卧床接受治疗而导致出现的血流速度缓慢。科学全面的出院指导不仅仅可以使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增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还可以使护患之间的沟通加强,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