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肩周痛、肩臂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是其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赵瑞起老中医从医40余年,是国家首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其采用针刀配合分筋法按摩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病例59例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中,男性22例、女性37例:年龄35-45岁9例、45-55岁38例、51岁以上12例,病程1年以内39例、1-2年19例、2年以上1例。
1.2 主要症状和体征 左肩31例,右肩24例,双肩4例。肩周痛46例,上舉小于90°49例,后伸摸棘受限46例,外展小于60°38例,肩部肌肉萎缩28例。
1.3 全部病例均排除肩部肿瘤、骨结核等其他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治疗
2.1.1 操作部位 首先定点,依病变部位不同可定点于肩峰下、喙突、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以及大小圆肌起止点等。
2.1.2 操作方法 要严密无菌要求,皮肤常规消毒,带手套,铺无菌市。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施术部位。右手持刀在定点处刺入,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达到预定病变部位后,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法,3-4刀。每次可取3-5 个点。
2.1.3 治疗次数 每周行针刀1次,总次数不超过2次。
2.2 手法治疗
2.2.1 按揉肩周法 患者坐势,术者用手拇指按揉冈上肌、网下肌、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大圆肌、小圆肌。然后合掌接揉肩前肩后,使肩部发热。
2.2.2 点穴法 取中府、肩井、肩俞、缺盆、億喜、天宗、项角、手三里、合谷。每穴位施术1-2分钟疏通经络。
2.2.3 分筋理筋 术者用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韧带、纵轴垂直方向左右弹拨,然后顺纤维韧带垂直方向上下理顺压平,松解粘连,缩小冻结区。
2.2.4 展筋 用摇法,通过运用前后摇、旋转摇、水平摇以达到松利关节之效。接着使患肢被动上举、内收、外展、后伸、摸背(掌握力度,柔和均匀,勿用力过猛)。
2.2.5 抖法 术者双手握住患肢手部,用力做缓慢的、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呈波浪状为好,以调和气血、放松关节。
2.2.6 拍法 用手掌从患肢肩部由上向下拍至手部3-5遍,要求上肢四面都拍到。达到行气通络、兴奋神经作用。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 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1-7次痊愈33例,好转15例。治疗7-14次痊愈6例,好转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6%。59例中针刀治疗一次54例,治疗两次5例。
4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肩周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与人体内分泌有一一定的关系。肩部疼痛有内外因之分,其因包括外伤、劳损、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体衰、气血两虚,汗出当风或外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凝滞所致。
此病特点初期以疼痛为主,夜间尤甚,肩关节功能障碍不明显,但由于失治或治疗不当,加之患者畏惧疼痛不敢活动,而症状逐渐加重,久则引起肩周肌肉粘连、挛缩,最终导致肩关节粘连、冻结、肌肉萎缩,丧失活动功能。
临床上有的同道主张用暴力撕裂利离松解粘连,以解决冻结之弊。但此法不但撕裂关节囊,而且对已经挛缩的周围组织也会造成创伤,疼痛加重,加上患者不配合锻炼,使新的粘连形成。有的主张轻手法点穴按摩判离松解粘连,缓解疼痛使肩关节功能恢复,但疗程长、效果不显著。赵瑞起老师用针刀疗法既能解决粘连挛缩,能疏通经络,当场见效、立杆见影,而且又能同时弥补以上两方面的不足。再配合手法按摩,可增加疏筋活血、通络止痛、祛除风湿之邪,恢复肩周组织生理弹性。两法配合,患者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见效快,可在短期内达到治愈。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发布.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