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字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2020-04-10 11:04李金凤
现代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连词副词介词

李金凤

摘  要:“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其语法化用法源于动词,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语义上经历了“表掌管→引进对象→处置”“表掌管→引进对象→方向”的过程。“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用法,经过词汇化过程构成“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只管”作副词,“尽管”作副词、连词,“不管”作连词,“别管”作连词。

关键词:“管”;语法化;词汇化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管”字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实词包括名词、量词和动词用法,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用法。量词与名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代汉语中许多量词源于名词[1](P333)。“管”字最早见于先秦,起初只作名词、动词。作名词时,意义丰富。例如:

(1)a.既備乃奏,箫管备举。(《诗经·周颂·有瞽》)

b.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经·邶风·静女》)

《说文解字·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管”的本义为“乐器名”,亦为以管发声乐器的总称。关于“彤管”之义,有不同的理解:红色管状乐器[2](P59)、红管草[3](P23)等。“管”还有“管子”之义。例如:

(2)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庄子·秋水》)

不论何种语义,“管”的词义具有[+圆柱形]、[+细长]、[+中空]的特征。“管”的量词用法源于名词,用来称量“管状”事物。例如:

(3)汝等但买细好纸三百张,笔五管,墨十挺。(敦煌本《搜神记》第十五篇)

“管”作名词还有“锁钥、钥匙”义[4](P2288)。例如:

(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冯春田[5]、吴静[6]认为,介词“管”是“赶”的音变形式。本文认为,“管”的介词、连词用法都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的用法,例如连词“不管、尽管、别管”;副词“只管、尽管”。汉语很多虚词都是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结果。那么,“管”如何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连词?双音节虚词“只管、尽管、不管、别管”的词汇化过程怎样?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本文拟在理清“管”字各语义与词性间引申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梳理“管”字的语法化,包括由动词到介词、动词到连词的过程;然后讨论“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的“只管、尽管、不管、别管”的词汇化过程。

二、“管”字的语法化

“管”字虚词用法直接来源于动词。

(一)动词义演变过程

“管”在[+锁钥、钥匙]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受到认知心理相似性或相关性隐喻机制的影响,发展出“管理、掌管”义,作谓语,用于“管+NP”结构。例如:

(5)a.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商君书·修权》)

b.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西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c.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例(5)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管”具有动词功能,“管理、掌管”义在西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管”构成的名词结构较为抽象,表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

(6)管人汲,不说繘,屈之。(《仪礼·士丧礼》)

例(6)中的“管人”,是指古代掌管馆舍的官员。

隋唐五代,“管”由表示人与人、人与事物以及人与抽象事物间的施事、受事关系进一步虚化,表达一方对另一方的牵涉、关联。“管”有“过问、干涉、关涉”之义,最早见于禅宗经典。例如:

(7)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唐代圆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

“管”表“过问、干涉”义,常用于“管+NP”结构中。在“管+NP1(+NP2)”结构中,“管”表“关涉”义。例如:

(8)那怕蛮奴才到明日把一家子都收拾了,管人吊脚儿事!(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

例(8)中“管人吊脚儿事”可理解为“关人吊脚儿事”,表示“牵连、关系”。

同时,表“过问、干涉”义的“管”还可出现在“管+NP+谓词性成分”结构中,例如:

(9)我谁管你成禠不成禠?(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

在“管+NP+谓词性成分”结构中,“管”与宾语间的施、受事关系消失,“管”表示“负责、保证、保管”之义。例如:

(10)你夜间也来,管你有好处。(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元明时期,“管”字在“管+NP1+NP2”双宾语结构,句法结构范围扩大,语义进一步引申。例如:

(11)我(施事)这里常管他(涉事)些衣裳儿(受事)。(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例(11)中,主语“我”为让间接宾语“他”接受直接宾语“衣裳儿”,而使间接宾语“他”受到某种影响。在这一事件中,“我”(施事)是有意识地动作,动作是一种传递行为,或称致使移动行为,“他”(涉事)是乐意的接受者。这种表达特定语义的语句可看成构式,其构式义为“给予”。张伯江从构式语法角度,将汉语双宾语称为“双及物结构式”,认为其构式义为“有意的给予性转移”[7]。因此,这里的“管”表示“供给、提供”之义。

(二)介词化

清代的《红楼梦》和《三侠剑》中的“管”有了引进相关的事物的用法。例如:

(12)a.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

b.我胜三大伯,是他老三,我还得管他叫叔叔?(清代张杰鑫《三侠剑》第五三回)

在“管+NP1+叫+NP2”结构中,“管”字的“掌管”义支配了对象“NP1”,该NP1与“叫”施加影响义,“管”就可能有处置义。因此,“管”字语义的语法化过程为:掌管→对象→处置。例(12)中,“管着”同“管”,“着”是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说明此时“管”保留着一些动词性,未完全虚化为介词。

当“管”用以介引命名、称说的对象时,相当于“把、将”,多用于口语。例如:

(13)a.乡里人管瓦房叫屋,草房叫舍。(李杭育《沙灶遗风》)

b.大家管这个地方叫勘探队。(鲍昌《芨芨草》)

c.鲁豫:他们管你叫老妈子,是吗?(《鲁豫有约·沉浮》)

例(13)中,“管”与宾语“瓦房、这个地方、你”都是非实义的支配关系,“管”只是引进对象,作为核心动词“叫”的处置对象,且“管”及其宾语不能独立存在,跟“叫”组合在一起。该结构具有“给对象NP1(包括人、事物或现象)命名”的功能,充分体现了说话者对对象的主观认知[8]。被命名的对象NP1常常是名词(a句)、代词(c句)或者包含有代词的短语(b句),它们的关系可分别分化为:

*乡里人管瓦房

瓦房叫屋

乡里人叫屋

*大家管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叫勘探队

大家叫勘探队

*他们管你

你叫老妈子

他们叫老妈子

一般不会说“乡里人叫瓦房屋”“大家叫这个地方勘探队”。因而当被命名的NP1为名词或含有代词的短语时,一般有介词介引出被命名的对象。

受事“管”和“叫作”构成的框式结构同样具有命名、称说的功能。例如:

(14)a.我管这叫作抗战麻将,作为是我太太的话的补充材料。(老舍《残雾》)

b.这样的人生,我们管它叫作命运。(https://www.juzimi.com/ju/1218360)

现代汉语中,“管”还用于“管+NP1+要+NP2”结构中。例如:

(15)a.管你要钱,气你喝酒!(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b.别想跑,我只认得你,只管你要钱。(王朔《橡皮人》)

在“管+NP1+要+NP2”结构中,表“掌管”义的“管”字支配某个“对象”,对象成了受事,从施事到受事,“管”语法化为表方向。因此,该结构中“管”字语义的变化过程是:掌管→对象→方向。该结构具有“向对象NP1(人)索取NP2(物)”的意义。例(15)中“要”表索要、索取义,“管”介引被索取对象“你”。“管”表示动作行为的所对者时,相当于“向”。例如:

(16)a.俺就管他要一张当天的票。(http://tieba.baidu.com/p/223453557)

b.只见刘星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管夏东海要那个丑娃娃。(《家有儿女》)

例(16)中,“管”与宾语“他”“夏东海”不是简单的论元关系,不能独立存在,“管”引进核心动词“要”的对象。提取出主干部分,它们的关系可分别分化为:

*俺管他

*他要一张当天的票

俺要一张当天的票

*刘星管夏东海

*夏东海要那个丑娃娃

刘星要那个丑娃娃

在“管+NP1+叫/要+NP2”结构中,出现含两个发生在同一时间的动词“叫/要”,则有且只有一个动词具有与指示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9]。“管”与宾语NP1无施事、受事关系,动词性质减弱,不作核心谓语,变成了“叫/要”的修饰或补充成分,逐渐发展成介词。“管+NP1+V2+NP2”是介词“管”构式语法化最直接的句法环境。“管”作介词可用以介引称说对象,相当于“把、将”,表处置义;也可介引被索取對象,表方向义。

(三)连词化

“管”由“过问、干涉、关涉”之义发展出“不管、无论”之义。例如:

(17)a.谁管你张先生,李道士,胡达磨。(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b.一似十七八岁状元相似,谁管你天,谁管你地。(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

例(17)a句“管”的后续成分为“a+b+c”并举式,划定可供选择的情况的范围,为“管”引导的无条件让步句创造了条件。

(18)a.他管你甚么肚皮里娃娃。(明代臧懋循《元曲选》)

b.只要他医治病好,管甚么难吃易吃。(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回)

例(18)“管”的后续成分为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什么”,总括所有可能的情况,表示[+周边性],“管”获得[+无条件]的语义特征。后续成分还有肯定否定对举式、对立式的用例。例如:

(19)a.我们高兴得紧,管你耐烦不耐烦?(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

b.管你孤栖不孤栖,赶紧说,投到胡举人家怎么样呢?(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

c.我可顾不得你了,管他好歹,写出来罢。(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七回)

“管”作连词,用在复句的前一小句,表条件关系,在任何条件下行动不受所举条件的限制[10](P241),其结果都一样[11](P212),相当于“不管”。“管”后小句的主语一定用“你”或“他”(有时为虚指),或者是一个疑问代词,下句多用副词“都、也、就”等词呼应,多用于口语[10](P241)。后续成分主要有两种形式:(1)列举式:“a+b+c”并举式、肯定否定对举式、对立式;(2)总括式:包含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等,或者包含有“怎么(怎样、如何)、多么(多)、多少+中心语”的结构。例如:

(20)a.不知道,管他是谁呢,叫接就接。

b.管他什么违背命运,什么逆天而行!

c.管你是哪里人,非洲人,欧洲人,……

(21)a.管你怎么说,我就是爱打篮球。

b.管他多狠,我有我的厉害。

c.管他多少钱,买买买就对了。

Liu & Peyraube通过分析“与、及、共、和、同、跟”等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得出汉语一条重要的语法化链:动词>介词>连词[12]。但是,连词“管”源于动词义“过问、干涉”,而非介词义。

综上所述,“管”字各词性与语义间的引申关系如图1所示:

三、“X+管”字的词汇化

在“副词语素+管(动语素)”结构中,去掉副词语素时,“管X”不能成立。因此,跨层结构“副词语素+管(动语素)”是词,实现了词汇化。“副词语素+管(动语素)”的词汇化经过了重新分析的过程。

(一)只管

隋唐时开始出现“只”和“管”的线性排列。例如:

(27)a.州州县县是珍财,只管笙歌醉玉杯。(《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

b.压雪数日,师每日只管睡,雪峰只管坐禅。(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卷七)

例(27)中,a句可分析为“[只[管[笙歌醉玉杯]]]”,b句可分析为“师[只[管[睡]]],雪峰[只[管[坐禅]]]”。去掉“只”意义变化不大,“管”为动词。

宋代以后,“只管”内部结构逐渐凝固,发生重新分析。例如:

(28)a.如人饮酒,饮得一杯好,只管饮去,不觉醉郎当了。(宋代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三十六)

b.你们只管前走,我在此对付他。(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c.宝玉只管红着脸不言语,袭人却只瞅着他笑。(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例(28)a句可分析为“[只[管[饮去]]]”或“[[只管[饮去]]]”,b句可分析为“[只[管[前走]]]”或“[[只管[前走]]]”,c句可分析为“[只[管[红着脸不言语]]]”或“[[只管[红着脸不言语]]]”。当重新分析为“只管·X”结构时,“只管”可分析为副词。

副词“只管”经历了“[只[管[NP]]]→[只[管[VP]]]→[[只管][VP]]]”的词汇化过程。

“只管”作副词,表示尽管、只顾之义,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表示动作、行为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相当于“尽管”[11](P734),常用语口语中[13](P549)。例如:

(29)a.你只管放人好了,阿爸那边我来解释!(陈廷一《蒋氏家族全传》)

b.只管大胆干,我作你们的后盾!(《1994年报刊精选》)

(二)尽管

唐代文献中出现了 “尽”“管”呈线性序列相连的用例。例如:

(31)暫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军破贼年。(韩愈《次潼关上都统相公》)

明清时期,“尽”“管”连用多见,出现谓词性后续成分。例如:

(32)a.及至得来赏赐,尽管分取,只是撺掇多些了。(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卷)

b.若要甚么东西,尽管呼唤小的,便当送来!(清代佚名《乾隆南巡记》第三九回)

以上两例,“尽管”后接谓词性成分后,“尽管”可作重新分析。例(32)中,a句可分析为“[尽[管[分取]]]”或“[[尽管[分取]]]”,b句可分析为“[尽[管[呼唤小的]]]”或“[[尽管[呼唤小的]]]”。当重新分析为“尽管·X”结构时,“尽管”词性为副词。“尽管”,意义和用法同“只管”[13](P550),作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大胆去做。例如:

(33)a.大人尽管安睡,千总一人在此防护,是不妨事的。(清代佚名《施公案》第四百一十六回)

b.我们两个尽管送死,便好调出大哥回去侍奉母亲。(徐哲身《大清三杰》)

清代以来,“尽管”常常与表示转折的连词如“但(是)、还是、却”等连用,“尽管”作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例如:

(34)a.心中尽管这般想,口里却不能不答应。(清代佚名《施公案》第四百三十七回)

b.尽管如此,我还是有几句心里话,想说给你听听。(民国曹绣君《古今情海》)

c.尽管生活困苦,操作劳累,但她从不流露一点烦恼。(民国曹绣君《古今情海》)

(三)不管

“不”“管”呈线性序列相连出现始于唐代。例如:

(36)a.不修仁义五常,不管温良恭俭。(《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b.我不管你尽不尽,更道!(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卷九)

c.不管与谁,尽任破用。(《敦煌变文集·八相变》)

例(36)中,a句可分析为“[不[管[温良恭俭]]]”,“不管”与“不修”对应,“不”“管”是两个词。“管”,动词,表示“过问、干涉”义。b句“[不[管[你尽不尽]]]”或“[[不管[你尽不尽]]]”,“不管”可分析为两个词或一个词。c句“不管与谁”可分析为“[[不管][与谁]]”,“不管”是一个词。

宋代,“不管”后接任指性、选择性词语用例往往是相对或相反的,其间可插入“是……还是……”类的选择连词。例如:

(37)a.自家但遂志循义,都不管生死,不顾身命。(宋代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七十三)

b.不管他偷的、借的,宁可苦他,不要累我。(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

c.我如今也不管他或输或赢,都在今夜一决。(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六六回)

“不管”后接选择性成分,为其提供了语法化的句法条件。“不管”后接成分由单一对象向选择性、任指性对象发展,使得“不管”与其后宾语的论元关系渐趋松散,“不管”动作意味渐弱。

自元代起,“不管”可以后接表示结果的小句,有时还带上“都、尽”之类的范围副词。例如:

(38)a.乐醄醄并不管家和计,都分付与稚子山妻。(元代李致远[中吕·粉蝶儿]《拟渊明》)

b.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例(38)中,“不管”构成“条件—结果”关系的复句,表示无论任何条件,都无条件发生出现小句的结果。这样,表示隐含任指义的“不管”和整个句子的无条件语境一致,“不管”更加凝固,词义完全虚化,最终完成了向条件连词的转变,相当于“无论” “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常常有“都、总”等副词与之呼应。例如:

(39)a.不管有没有这个世界,世界上有没有万事万物,它都可以活动。(CCL语料库)

b.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总是在这两个矛盾中很难取得平衡。(CCL语料库)

(四)别管

“别管”最初是动词短语,表示禁止或劝阻别人的某种动作行为,构成祈使句[13](P438)。例如:

(43)狄希陈道:“你别管他,你只管上山,我管回席。”(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

例(43)可分析为“你[别[管[他]]]”,“别”表示劝阻、禁止,“管”表示“过问、干涉”义,“别管”表示不要管、不要干涉之义,作谓语,后承简单的名词性宾语。

当“别管”用在谓词性成分前面,用来表示假设,原实词义逐渐虚化,由动词短语逐渐凝固,最终形成词,相当于“不管、无论”。例如:

(44)a.别管他们谁是谁非,倘或闹出来,怎么在那里站的住?(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

b.你老要有熟人只管说,别管是谁,咱们都弯转的了来。(清代文康《儿女英传传》第四回)

例(44)a句可分析為“[别[管[他们谁是谁非]]]”或“[[别管[他们谁是谁非]]]”,b句可分析为“[别[管[是谁]]]”或“[[别管[是谁]]]”。当重新分析为“别管·X”结构时,“别管”连接分句,可分析成连词,指出不论出现什么条件,第二分句的结果保持不变。相当于“不论”。例如:

(45)别管“天书”多难,大家一起解!(吴士宏《逆风飞扬》)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这体现在:名词是量词的语义来源,“管”在[+锁钥]语义特征基础上引申出“掌管、管辖”义。

第二,“管”字语法化实现的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从语义机制角度来说,N2具有[-可掌管]的特征,且V对N2施加影响义,使得“管”字语义发生漂白,虚化为介词。“管”字的语法化经历了“掌管→对象→处置;掌管→对象→方向”的过程。“管”虚化为介词后,主要有两种用法:(1)处置义,介引称说对象,相当于“把”;(2)方向义,介引被索取对象。

第三,“X+管”的虚化用法,例如“只管、尽管、不管、别管”是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2]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余冠英.诗经选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吴静.万荣方言的“赶”[J].语文研究,2002,(4).

[7]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 1999,(3).

[8]王丽彩.“管A叫B”格式的多角度分析[J].语文研究, 2008,(3).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11]Liu Jian & Alain Peyraube.History of Some Coordinative Conjunctions in Chinese[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94,(2).

[1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3]江蓝生.禁止词“别”考源[J].语文研究,1991,(1).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of the Word “Guan(管)”

Li Jinfe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526061, China)

Abstract:There is an extended relation between the semantics and the part of speech of the word “guan(管)”.Its grammatical usage stems from the verb, and the syntactic conditions is “guan(管) + NP1 + V2 + NP2”. Its semantics experienced two processes: from control to introduce objects to dispose;from control to introduce objects to direction.The word “guan(管)” itself is very verbal, but also has the use of grammaticalization.The process of lexicalization constitutes the form of “Adverbial morpheme+guan(管)(verbal morpheme)”.“Zhiguan(只管)” is used as adverb,“Jinguan(尽管)” as adverb and conjunction,“Buguan(不管)” as conjunction,“Bieguan(别管)”as conjunction.

Key words:“guan(管)”;grammaticalization;lexicalization

猜你喜欢
连词副词介词
短句—副词+谓语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介词不能这样用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
介词填空专练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