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卉
[摘要]数据新闻拥有比传统新闻报道更为复杂的叙事维度,使得新闻内容生产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叙事模式。《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典型代表,开发了多个数据新闻栏目,生产出了契合热点的深度化数据新闻,是数据新闻探索之路的先行者。在未来,新闻媒体还需强化数据新闻的故事性叙事,进行全媒体内容生产,在数据新闻的探索之路上进行更具深度的挖掘。
[关键词]数据新闻;新闻叙事;新京报;叙事模式
数据新闻是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其数字化的显著特征正在冲击着过去的新闻叙事模式,为新闻业带来结构性的变革。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曾这样描述新闻业的发展方向——“新闻的未来,是分析数据”,在他看来,记者应成为数据处理的行家,而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美国学者在对“读者如何读报”的课题进行研究后发现,读者在读报时阅读大约3/4的图片、1/2的标题、1/3的新闻提要和图片说明、1/4的文字。由此可见,读者更热衷于阅读图片而非文字。
新闻叙事是新闻内容生产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文字的排列组合可以让受众接受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从而形成对事实信息和宏观世界的构建。随着数字化、可视化新闻内容的出现,新闻传播开始呈现出一种去专业化和去人工化的趋势,围绕新闻事件展开叙事的报道方式遭到挑战,数据化的叙事方式开始受到热捧,新闻生产的方式正在面临重构,整个新闻业都在面临一场革新。
早在2009年,英国三大报之一的《卫报》就创办了数据博客,《卫报》也成为世界范围内较早进行数据新闻探索的媒体之一,随后《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也相继尝试生产可视化内容。随着媒体生态的变迁,网易、财新、新华网等纷纷推出数据新闻栏目,寻求数据新闻本土化的发展路径,《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典型代表,同样对数据新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从中可以窥见数据新闻在我国引发的叙事变迁。
一、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解构
数据新闻与传统的新闻叙事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叙事维度,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四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叙事声音:叙事者的多样化
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就是“由谁来说”,在文学叙事当中作者并不等同于叙事人,而在新闻叙事当中,新闻事件具有多个叙事者,此时新闻作者就是思考者,是代言人,此时的叙事声音既指叙述文本的讲述者,也指叙述文本的写作者。在传统新闻叙事中,文本讲述者主要是专业媒体机构的采访人员,而文本写作者则是媒体的记者、编辑、媒体机构负责人等的组合体,传统新闻中的讲述者与写作者更多的时候是重合的,这与传统的新闻生产机制有关。
而数据新闻的生产中,信息来源方式产生了变化,也就使得数据新闻的叙事声音发生了转移。庞大的数据库存储了巨量的信息资源,数据新闻生产不再只依靠记者采编得来的信息,而是拥有了更为直观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机器人也成为了叙述者,尽管在传统叙事当中,人是当之无愧的叙事主体,但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能够在几十秒甚至几秒的时间内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并得出直观的文字叙述、数据图片以及更多形式的新闻内容,彻底颠覆了新闻只能由记者来写的传统理念。
新闻生产的去专业化趋势也十分明显,主张由媒体向受众进行单向信息传输的“魔弹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然无法立足,数据新闻读者已经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数据新闻早已将隐含的信息权利部分让渡给了信息接受者。
(二)叙事语法:非事件的内容建构
新闻叙事语法也就是“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原则与规律”,事件与序列是新闻叙事中的两种叙事单位,新闻故事是由核心事件与一系列催化事件共同组成的,而序列则比新闻故事更高一个层级,是由多个新闻事件按照逻辑有序排列形成的。
在传统新闻叙事当中,事实的组建方式更为简单,往往是针对一个单一事件展开,结合新闻事件的背景、语境、后果、评价等进行催化和组合,来形成最终的报道。数据新闻中的叙事脱离了传统的事件性叙事,是一种非事件的内容建构,它往往不会对一个具体的点进行细节性描述,而是将点构成面,从更加宏观的视角进行呈现。新京报数据新闻栏目推出的《古建筑火灾数据: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火灾其实离我们很近》一文,就是以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作为话题点,进而针对古文物起火事件进行了时间线的梳理,统计了2006-2016十年间的文保单位火灾,并整合了事故的发生原因。
(三)敘事话语:时序与结构的嬗变
新闻叙事话语主要是对新闻叙事方法的分析,其对象为新闻叙事时间、结构、情境以及修辞等。传统的新闻是以文本为叙述的载体,对文字进行组合拼接得来的,而数据新闻则是用数据说话,单从这一点来看,数据新闻中的叙事就呈现出新的面貌。
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曾提出这样的观点:“过程是一个变化,一个发展,从而必须以时间序列或时间先后顺序为其先决条件。”叙事时间同样是叙事话语当中备受关注的部分,传统新闻叙事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进行时序的倒置处理,新闻叙事时长往往不会过长,仅仅涉及所叙述的故事所包含的时间总量。数据新闻的叙事时间则显得灵活很多,在时序方面抛弃了倒金字塔的叙事结构,往往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呈现,叙事时长也被大大增加了,不再局限于单一事件包含的时间总量,而是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件浓缩进一条新闻当中。
(四)叙事接受:受众成为叙事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的双向化越来越明显,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随着注意力经济的发展,满足受众需求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数据新闻在提升叙事接受方面有着较强的叙事需求和技术优势。
用户投票成为数据新闻叙事的驱动力,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是人们进行新闻消费的根本动力,而接近性是受众进行新闻消费选择的重要价值依据。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新闻消费面临订阅费用和信息检索技能的双重压力,但新媒体低廉、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受众从无差别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使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培养用户黏度,形成传播的“再中心化”,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
二、数据新闻重塑新闻叙事方式
(一)弱化微观叙事,聚焦宏观与深度
新闻时效性在新闻生产当中被视为极其重要的因素,但由于互联网技术为信息提供了实时传播的条件,速度在新闻报道特别是网络媒体平台的新闻发布当中被过度重视了,进而引发了反转新闻、后真相等负面现象。由于技术原因,数据新闻的处理较为繁杂,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汇集、整合、删除、提炼,这导致数据新闻在时效性方面不占优势,但也使其具备了宏观叙事与深度叙事的可行性。对宏观与深度叙事进行聚焦,能够跳脱出传统叙事的细节聚焦,从而为受众呈现更为深刻和现象化的事实真相。
宏观叙事在经典叙事学中一般指将故事放置在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主题之下,展现事物在一个较长阶段的规律或特征,宏观叙事表现为聚焦生活与社会利益息息相关却容易被忽视的或者以个体力量难以观察的事实,通过将数据组织起来展现其规模、突出值、变化、对比及整体趋势等,以量变呈现质变,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深度叙事则是主题先行,它对事物的聚焦一方面直接从社会群体关注入手,新闻类型一般为政治新闻或社会民生新闻、突发新闻,对现实中热度较高的话题给出深度分析或预测,由于数据量级高需,要引入专业的数据检测和分析方法。
《新京报》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布了《老龄化下的中国慢性病负担:2/3老人受慢病困扰》一文,提出了我国老龄人口慢性病医疗负担在加重的观点,其中用比较详实的数据分析进行观点的陈述,提升了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京报》在一则数据新闻中以广州和山东两个人口数较多的省份作为典型,集中分析了人口的地域性增长问题。江苏响水的爆炸事件发生后,《新京报》针对2016至2018年间的620起化工事故进行了深度梳理,对事故原因、发生地区、事故数量进行了统计。这类数据新闻虽然无法保证内容传达的时效性,但数据的信服力和话题的深度性远超传统新闻。
(二)减少文字叙事,强调数据可视化
传统的新闻叙事往往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载体,辅以图片等形式,而在数据新闻的叙事当中,图像的作用被放大了,这种叙事方式更具直观性和冲击力,给受众一种真实感,能够更为准确地呈现事实真相。
近年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矩阵当中添加了不少新面孔,2013年7月,新京报在新媒体平臺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栏目“图个明白”,该栏目以长图的形式进行新闻内容的展示,力图用数据进行新闻内容的可视化报道,并将同样的数据新闻内容同步到微信公众号、APP以及新京报官方网站上。“图个明白”栏目的长图新闻也是当前数据新闻十分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更加契合手机的竖屏浏览模式,便于给读者提供更佳的阅读体验。图解新闻是以图片、图表等为主要呈现形式,对繁琐复杂的信息进行提炼、浓缩、整合和梳理,进而形成图像化的内容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就新京报数据新闻来看,其可视化叙事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是用数据地图叙事、用时间线叙事和用数据图表叙事。数据新闻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内容的直观化,与阅读繁琐复杂的文字相比,人们更愿意选择易读性较强的图片信息。空间地理信息是不少新闻内容当中的重要部分,单纯用文字阐述很难传达出所需的空间感,构建一幅数据地图则可以化繁为简,将数据与地图相结合,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地区情况反映出来。数据地图强化了空间分布的重要性,时间线则是将时间分布更为明晰地展现出来。从新闻叙事角度来看,新闻内容往往是以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但时间线过长容易导致受众的反感情绪,特别是在时间线较为繁复的内容当中,传统的叙事方式很可能难以将事件表述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新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数据图表是数据新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内容形式,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类大脑在某一刻捕捉到的视觉信息要比人们惯常认为的多得多”,这与受众热衷于阅读图片内容的倾向是相契合的。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内容往往强调对细节的捕捉,欠缺对宏观叙事的把控力,而数据图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三、数据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当道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做出相应的变革。数据新闻带来了一种新的叙事形式,给传统的新闻生产环境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避免叙事方式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还需对此进行更深的探索。
(一)挖掘人性化因素,强化故事性叙事
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把它置于特定的语境当中,才能被赋予足够的意义,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实现传播效果。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特点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独有的优势,但媒体人也必须看到其弊端,数据新闻直白化的叙事模式,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平直和无趣的代名词,在客观理性与情感共鸣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是数据新闻亟需实现的。
在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人性化是需要被强调并重视的特性之一。如果仅仅用冷冰冰的数字进行新闻叙事,则无法真正切人受众内心,更无法对民众关心的问题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解释。新闻工作者必须抓住数据新闻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数据内容,从而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用数据新闻讲好故事。
(二)实现产业化生产,强调全媒体叙事
数据新闻的叙事方式是更为多样和丰富的,是多种媒介形态共存的形式。其创作过程所需的人才质量高,生产周期长、难度大,往往需要更高的创作成本,这要求数据新闻团队尽可能简化内容生产流程,统筹策划内容的最优媒介形态,通过多种媒体的使用以及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扩充新闻内容自身的厚度。
数据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紧密相连,这要求数据新闻制作团队不能闭门造车,要讲求叙事的全面性与创新性。纯文字叙事已经不再是新闻媒体叙事的主流,除了统计数据、图表、图片及视频,新闻媒体还需强调对更多新的叙事方式的挖掘,如增强互动性叙事以及整合性全媒体叙事等。
结语
对数据新闻进行探索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表现,也是媒体进行交互性叙事的实践,是未来新闻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数据新闻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叙事不严谨、叙事形式单一、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继续挖掘人性化因素,强化故事性叙事,并且继续发展全媒体叙事,对此新闻人还需进行更深的挖掘与探索。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