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的人,需要一点钝感力,需要死心眼,需要对外界关上眼耳口鼻。
曾经,我以为普通人的辛苦不过是指柴米油盐,是指更紧缺的经济、更匮乏的人脉、更短浅的见识——我错了,那可能还包含了被优秀者遮挡视线的茫然、意识到自己平凡的无力感、“这一生不过如此”的心灰意懒。
我终于知道这些,因为一位朋友的女儿,说起她的同学时差一点哭了出来。
她在中考后的暑假,冲劲十足地上了一期托福基础班,开学了才发现:几位同班同学上的是托福高级班,都已经拿到110以上的成绩了,家长还纷纷表示不满意。
前排的女生比她矮半个头,不显山不露水的清秀文静,但她已是钢琴十级、小提琴十级,父母正考虑为她选择第三种乐器学习。后排的男生很闹腾,上课不是在看小说就是在睡觉,她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批评他,很快就知道了:男生是名闻全校乃至全市的大神,参加过国际奥数大赛、信奥大赛,得过金银牌。
元旦晚会上,好几位同学都吹笛子——可怜她到后来才知道那分别是竹笛、长笛及单簧管;许多同学会她闻所未闻的运动,比如攀岩、击剑、冰球、马术、潜水、花样滑冰……她看一位同学的朋友圈,赫然发现人家的高尔夫同学是她的初中同桌,而她竟然完全不知道。前同桌只字不提是因为低调不露富还是因为跟她没有共同语言?这事不能想,想多了脑壳疼。
她向父母倾诉,父母的反应是中国式的:“咱不比那些,咱和人家比学习。”
然而上述这些同学,大多是年级前五十。有一位稳定的年级第一,口齿不太清楚,因此有些腼腆。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得没错,这同学除了成绩优秀,还能写一手娟秀的字,围棋据说有入段的水平。什么叫全面碾压,这就是。
她也上过最好的小学、初中,该培的优、该练的技能,一个不落。她学过跳舞、钢琴、游泳、网球,拿过不少证书。她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此刻,她清清楚楚看到了:不错与优秀之间,是一道天堑,不可逾越,无法抗衡。
听完她的话,我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教育她吗?少年时的骄傲,多来自童年的苦练;相应地,成年时的骄傲,也来自少年时的辛苦。所谓因果不虚,就是如此。很多东西不是那么难,只是被我们轻易放弃的东西,有人还在默默坚持。等我们看见,他们已经走到前面了,现在还能望其项背,将来,就是神龙首尾皆不见。
要安慰她吗?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比你出色的一面。相应地,你必有地方胜过其他人。有人比你更懂艺术,你也许比他们更懂生活;接受自己的缺陷,才有可能发掘出自己的美。
良久良久,我对她说:“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取决于哪个級别的平凡。总有一处是你的失利场,就算一直打到奥运会,也有可能成为天才的陪衬。那独步天下的一代宗师,亦有黯然退场的时刻。”
笑傲江湖,只说明你身处的江湖太普通;独孤求败,只证明你还在浅水里游斗。附近全是虎鲸、抹香鲸与鲨鱼了,恭喜你,你终于到了那深不可测的大海。能输,是荣幸,能早早地知晓自己不是超人,放弃很多不着边际的幻想,未必不是好事。
能力像金钱一样,有限,所以就省着点儿用,精心地用,以换取最大的收益。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你若不能触类旁通,何不挑选一个自己最爱做的事,一路深耕下去?人家一目十行,你十目一行,但坚持下去,你总会到达自己的顶点。
从前有个人,喜欢历史,年轻时想拜在一位老师门下,那老师拒绝了,说:“你太笨。”笨人于是下笨功夫,有10年时间,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只做一件事——通读《明史》。到最后,他成了一代明史专家,写下赫赫有名的《万历十五年》,他叫黄仁宇。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自己曾经是高考状元,到现在年过50,亦算一事无成。他的感慨就是:“也许,我就是太聪明了,做学问做事情,会自然地用最容易的方法。事事通,事事都是半吊子。而做大事的人,需要一点钝感力,需要死心眼,需要对外界关上眼耳口鼻。”
他的结论:我既不够聪明,也不够笨。
绝大部分人都不够聪明,但只有极少的人,“够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