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情智相融

2020-04-10 10:58黄玉娟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女娲神话自然段

黄玉娟

[文本解读]

统编教材围绕“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编排,关注纵向梯度,螺旋上升。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神话”,课文《女娲补天》描写了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去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文本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并能让学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好文章。本课教学,立足单元,整合资源,以“学”为本,品读关键词句,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进行言语实践,情智相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多音字“扎”。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6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抓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受神话故事幻想的魅力。

3.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神话人物,引入课题

1.出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图片,猜猜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

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2.你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3.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幻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设计意图:课始,出示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神话人物图片,唤起孩子们关于神话的记忆,那些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师生及时归纳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带着对神话故事的喜爱与探究之情进入本课学习。)

二、学关键词语,整体感知

1.神话故事引人入胜,故事中的词语也充满魔力,让我们一起看。

出示词语:

第一组:女娲造人 欢歌笑语 快乐幸福

联系课文,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第二组:轰隆隆 塌下 大窟窿 震裂 深沟

这组词写的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情景吗?(天崩地裂)

第三组:熊熊大火 洪水 围困 挣扎

学习多音字“扎”,出示字典解释:

扎(za):捆(扎辫子)。

扎(zha):刺(扎针);驻扎(扎营)。

扎(zha):挣扎。

不同的字音,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此时的老百姓处在怎样的境地?(水深火热)

第四组:熄灭 寻找 冶炼 云霞

读读这组词,结合预习,说说女娲是怎样拯救人类的?可以用“先……再……接着……最后”这几个连词说一说。

虽然是简单的几个词语,却藏着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经过,让我们再读这组词,感受女娲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历经千难万险补天的情景。

2.结合板书,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一天夜里,天崩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求雨神熄灭了天火,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冶炼五彩石去补天,补天的地方变成了五彩的云霞。

3.学生交流,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环节将字词教学与练习说话、整体感知相联系,这是字词反馈、随文说话、理清条理的学习,富有挑战,需要建立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连词的出示让学生能大胆、自信、有顺序地表达,关键词的归纳为学生自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作依托,使得概括由繁到简,由难变易。学生习得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三、朗读故事,了解起因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说说感受吗?

2.指名学生交流,相机抓住“可怕”这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可怕在哪儿。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此情此景,让人心里……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人类的创始人女娲吧!

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发现叠词的作用。

(设计意图:以“学”为本,这个“学”应该包含“学科”“学习”“学生”,注重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感受人类遭遇的可怕灾难。文中的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运用十分巧妙,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学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叠词表达的作用。在主动、积极的思維中自主探究,学生品味语言,对话交流,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四、品语言文字,感受艰险

1.过渡:女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找找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做了几件事?圈出关键词,按顺序说一说。

(1)求雨神下雨 (2)造船救人

(3)寻找五彩石 (4)冶炼五彩石

(5)补天

3.女娲是怎样苦苦哀求雨神的呢?试着说一说。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 )地说:“雨神啊!现在天( ),地( ),人们( ),请你( )!”

4.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的经过。

5.谁来提醒同学哪些词句要特别注意?说说为什么。

师小结:真是一波三折,令人感动。

6.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动作的词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不怕困难,充满神力,一心为民,勇敢善良……)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重点,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女娲做的几件事,梳理了故事的重点脉络。接着出示填空,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想象、描绘女娲苦苦哀求雨神的情景,把文本的空白处变为有声的语言,激活学生思维,意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在学习女娲寻找、冶炼五彩石的语言文字时精心设计品悟环节,引领学生在精彩动人的故事情境中,细细品味关键词语、句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交流展示中驰骋想象,学会朗读,训练语感,发现人物精神,感受神话故事所蕴藏的情感。)

五、读补充资料,升华品质

1.齐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看到这天边五彩的云霞,人们就会想起一一

引导学生感受云霞的瑰丽,女娲精神流传的美丽、悠长。

2.补充女娲补天的微课故事资料,感受神话的奇妙幻想。

传说女娲补了天后,又斩下了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还擒住了残害人们的黑龙,压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销声匿迹了。从此,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人们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的女神——女娲,感受到了一种不畏艰险、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

4.课后作业:对照课文,试读小古文,初步理解意思。好书推荐:《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情景及五彩的云霞,通过欣赏具体、形象的插图,学生感受到了天空的神奇、瑰丽,这就是女娲给予人类的恩赐。依托文本及补充的相关故事资料,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夸张与神奇,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智慧,使得女娲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女娲高尚的品质得以凸显,也拓展了学生求知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后读小古文的作业,意在让学生感知课文是作者根据古文进行的再创作,通过合理想象,巧妙加工,使故事更加完整、豐富、生动。)

[总结]

学者蒋勋说:“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子读神话,他将来可能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统编教材重要的编写理念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此,学生不仅要读懂盘古勇于开拓,精卫永不言弃,女娲一心为民……还要从一篇走向一类,走向整本书阅读,才能徜徉美妙的神话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中南国际小学)

猜你喜欢
女娲神话自然段
女娲
秋天
女娲造人
美丽的秋天
女娲补天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