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孟凡婷
摘 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方式难以满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于是物联网被应用到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文中分析了生鲜农产品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如何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效率的建议,优化整个物流过程。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20)02-00-03
0 引 言
国外的冷链物流起步较早,基础设施完善,损耗率低。欧美国家在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全程使用物联网技术,利用物流网技术对运输车辆的位置、产品的货架期、车厢内外的温度以及车内射频温度记录仪的数量和位置的摆放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合适的方案监控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德国,生鲜产品的包装需要實行严格的等级要求,在生鲜产品从生产地到加工地点再到销售的地点,全过程都被要求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中进行。美国则是建立了冷链流通系统,全过程实行冷链配送,在田间采摘好之后进行预冷,运送到冷库,由冷藏车运输到批发站冷库再到超市冷柜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加拿大建立了一套复杂而高效的运转体系,把水、陆、空各种载体之间进行协调规划,形成最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和41%,冷藏运输率[1]分别为35%,57%,69%;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地区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2]分别为35%,57%,69%。有资料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果蔬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中国仍有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3]。虽然部分的生鲜农产品在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但是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国内对于物联网技术下的冷链物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物流的某一环节,而对于整个冷链流程的研究分析还比较少。
1 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运输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冷链的基础设施陈旧,运输工具能够保鲜的很少。冷库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的冷库都分布在城市,仓库的结构也很不合理,冷冻库多,仓储保鲜库少,普通的常温仓库居多,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仓库极少。
1.2 专业性人才储备不够
在网络技术下销售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不仅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管理活动,而且是在高科技下进行信息之间的传递的物流活动。这就要求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各种操作工具,对计算机也能够熟练的运用,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冷链物流配送的方法和各种管理的理论。我国与国外某些国家相比,有关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冷链物流的配送在我国引进的时间比较迟,发展时间短,非常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冷链布局也不合理。一方面,现有员工知识贫乏,缺少具有物联网技术的人员和冷链物流操作以及分销管理的人员,缺乏判断和把握物流战略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够,不能够及时的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另一个方面,冷链配送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不够,操作技术还不熟练,对装配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并不精通。在人才匮乏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下,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数据的采集效率低,实时调度性差,主要原因是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运输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做到很好的监控手段,导致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低下,因而很多生鲜产品因此腐烂,造成了巨大浪费。为了降低这种损失,需要形成高效的经济利益主体,避免农民只负责种地、经销商只购买和出售,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负责运输和存储的问题。
2 物联网技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优化建议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运用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4]。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鲜活农产品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及时补货实现零库存,及时监测运输车辆和货品的移动,提高效率[5]。借助大数据技术所处理的相关农产品销售数据,分析得出有关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偏好,做出相应的业务调整,制定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及时获得产品的相关信息。面对市场中所出现的相关营销行为的问题,如果采用物联网技术手段来解决,势必会给当地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
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来说,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是冷链网络技术提高整体效率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冷链运输和储存配电设备安装了RFID系统,运用此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在车辆运输中的温度和湿度。GPS跟踪和定位系统定位并跟踪产品和运输车辆,优化运输的分发路径。与此同时,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各种信息共享,从而减少或消除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断链的冷链物流的流动现象。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配电干线和附属驻地的基本设备的改造,从而形成具有多式联运分布的交通网络。引入适用的仓储管理系统,择优选取大型冷库的节点位置,合理安排位置储存,并在规定区域内合理建立具有存储和分发功能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政府需制定和健全相关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相关违规行为,加强管理机制,实现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合作方法,协调发展,共建物流发展良好政策制度管理体系。农业生产的质量等级、流通标准等都是推广物流的前提[6]。只有通过加强物联网技术,我们的企业才会选择物联网来进行相关的业务。针对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对一线员工的使用操作情况、业务流程等进行分析,应用一系列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度,保证物联网技术对冷链物流公司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的有效融合。要实现各个公司在冷链物流节点的有效链接和协同合作,就需要相关企业应用标准的物联网技术。
2.3 建立共享与传递的信息流通平台
物联网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保证冷链物流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水平发展下去[7]。目前,我国的果蔬种植者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在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果蔬中间商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中间商与加工企业不能完全掌握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相关信息,导致交易盲目呈现滞后性,所以需要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产品从生产的地方运输到商家手中,再从商家到顾者手中,这之间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如何高效而有效地处理销售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保障冷链物流运输的关键。营销渠道建设是确保整个物流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能够让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提升他们信息传递的效率,保证信息共享,保证产品物流效率和稳定性。
3 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中运用
3.1 冷链加工
在冷链加工阶段,将包装好的生鲜农产品贴上条形码与RFID电子标签,方便无线通信技术的扫描识别,通过这个过程收集生鲜农产品基本属性的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分拣和产品信息的分拣上传。目前,物联网的两大关键技术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8]。
3.2 冷链储藏
冷链储藏也是冷链物流中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包含了食品的冷藏储存、冷冻储存和果蔬类食品的低温储藏。冷冻储藏作为一个相对低温的储藏加工环境可以保障食品的新鲜度,需要各种冷藏仓库和加工空间。运用GPRS及时传送产品的信息到系统中心,在入库的流程中通过RFID读写器对商品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取,将读取到的商品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的仓储管理系统,方便下一个流通环节的使用。在计算机的操控下,各个设备可以对物料进行识别和检测,将控制过程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产品的取货、堆放、配送等运输流程。
3.3 物流配送
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可以运用RFID技术,在运输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实时监控,使冷链运输车辆的实时温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度采集湿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9],如果发现车辆运输温度或湿度异常,可提前预,以此保证生鲜农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3.4 冷链运输
生鲜农产品的冷链配送途径可以利用公路,水路还有铁路来实现,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提前可以预知所要到达路段的路况,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再将设计好的配送路线及预计到达的时间发送给运输的下一个环节,实现两个环节的无缝对接。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的控制是配送运输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需要合理有效地将网络技术,GPS定位系统、射频识别阅读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设备应用到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和运输过程中。当订单转移到电脑时,系统根据同样一个时间的所有订单的要求,例如,运输过程所需的时间,到达的目的地等,将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系统的整合,选择最优配送路径,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现在将GPS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网络GPS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监控,并目标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在送货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和GIS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信息,实现对车辆的跟踪定位。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制定出运输车辆的最佳路线的,及时的对车辆进行调整,同时可以监督送货驾驶员,防止他们长时间的驾驶,这样就可以监管农产品在途中的安全,及时的交货。如果配送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相关人员应改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确保运输过程中信息能够安全快速的传递,提升整个物流的运行效率,确保农产品安全[10]。
3.5 智能仓储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冷链物流的另一个方向—智能仓储,将采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人工的搬运。智能化自动运输、储存、分类和提取的功能能够大幅度的减少仓库用工量;电脑化信息管理可以减少纸质单据,提升数据准确性;高效利用仓库空间、加快货物存取节奏,提升仓库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实现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智能筛选、配对和智能传输实现分区管理,便于货物的准确定位和提取;可智能调仓,增加货物吞吐量的同时,也便于小批量多批次货物的管理。在运输过程中采用积放式设计,更好地调整货物间距和运输速度,通过数据链与ERP无缝对接,实现供应链高效管理减少沟通环节,降低沟通成本和其它隐性成本。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中还不成熟,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实施物联网技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地改革,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完善的冷链物联网体系和标准可以为不同环节的信息对接提供便利,依靠其网络技术优化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高效率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林立,魏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0):76-81.
[2]佚名.我國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仍偏低,生鲜电商崛起将引爆市场[EB/OL]. [2017-10-01]. http://www.0991365.net/qiye/38775.html.
[3]杨建亮,侯汉平.冷链物流大数据实时监控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6):198-203.
[4]卢涛,周寄中.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3):33-45.
[5]王玉霞.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7(1):101-103.
[6]浦玲玲.江苏省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1):125-127.
[7]刘亚林.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大数据的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58.
[8]姚萌萌.物联网在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8(11):114-115.
[9]姚远,陈秋红.基于RFID和WSN仓储车辆定位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5):1590-1593.
[10]杨蕊.物联网技术下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