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
面对统编本教材,先于执行的是在研究的基础上理解与读懂。懂,最温情的语言,懂了,才有使用时的默契和游刃有余,最大化地实现教材的价值。2017年至今,两年的使用与思考,我以为整体观照下的多方比对是深入解读教材的有效方式。“多方比对”是指突破以往就一篇教材读一篇的窄化视野和扁平思维,将某一篇说话训练点放在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年级,甚至六年中去阅读与考量,并通过多方比对,立体全面地解读教材,直至通透在心。下面,我将以二年级写话为例,介绍一下我是如何解读低段写话教材的。
一、与原有教材比对
统编本二年级专门的写话练习共安排7次,上册有《我喜爱的玩具》《学写留言条》《猫和老鼠》,下册有《我的好朋友》《编写童话》《心中藏“问号”》《养小动物》。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二年级写话次数明显增加,这是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教材中课文篇数减少,是为了使教材呈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加重视表达、读书等方面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回顾过去,我们对阅读教学很重视,常常是阅读课文都教完了,作文教学还有几篇。公开课教学,表达类课型很少有人问津。低年级学生没有一定写话的基础,没有写作能力的储备,到三年级直接遭遇书面表达的“当头棒”。他们会说不喜欢写作文。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衔接看,二年级写话量的增加是指向未来质的提升。
除了7次写话,在“字词句运用”和“课后练习”中还有4次写话练习,同时,还有11次“看图写话”或“讲故事”练习。我们不能小看让学生说故事。二年级上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复述课文,这是一种有序的思维训练。二年级下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讲述故事,特别是到了最后一个单元,3篇课文模仿诗歌形式说诗,还有两篇根据不同的要求讲述故事。说是写得好的基础与准备,从说到写,是语言表达不变的规律。
同时,我们在比对中,也发现教材在格式上越来越规范。如应用文写作,写留言条。以前教材是用文字表述写留言条的格式,现在是用标注式,一目了然。前面要写留言条给谁,中间是写留言条的内容,后面要写是谁写的留言条。通过这张示意图,称呼、正文、落款应该怎么写,都有很好的示范,无需多费口舌,学生能读懂,通过仿写,直至掌握格式。
二、与《语文课程标准》对照
读现在的教材,你会发现教材的编排和课标息息相关,是课标最好的载体。我们来看看二年级写话练习是如何与课标无缝对接的。
第一学段写话在课标中有三条:(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三条看起来条条杠杠,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呢?我们看一看《我的好朋友》,不是给你一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给你一个主题,好朋友、好伙伴、身边的人、朝夕相处的人。这就是课标中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好朋友可以任由学生选择,随他选,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上的写自己想说的话、能说的话。
《猫和老鼠》及下册《编写童话》都是写想象中的事物。教材编写与时代同步,老鼠遇上电脑里的猫,大开脑洞,别有洞天;蛋壳有哪些经历,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再看课标的另一个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
号、感叹号。对标点的使用,是这套教材非常重视的一个知识点。高年级教师常会抱怨:低年级写话教得不扎
实,学生到六年级写文章时不会用标点,逗号一用到底,从不用标点,或者标点不占格。这套教材非常规范,从二年级第一次写话,就要求标点占一格。这样的泡泡,就是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文从字顺,还要特别关注标点符号的使用。
同时,写话的内容选择中也有标点。二年级下册的让学生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来提问,为什么要有这个内容?除了本身内容上衔接之外,还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的训练。平时,低年级学生用逗号、句号比较多,而问号一般不怎么用,练得少。所以教材设计了在实际语言情境中用一用问号,并明白什么时候用问号,怎么用问号。我们来细读教材,发现用问号可以与一些疑问词配套:为什么、怎么样、哪儿、怎么。即使是同一个为什么,还可以放在句子最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间。教材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写问句,使用问号。研读教材时,把课标和语文书放在一块比对着读,才能让课程目标真正落地。
三、与同单元课文对比
统编本教材单元里的课文、口语交际、作文基本是有关系的,目前很多教师在研究单元整组教学就是这个原因。统编本教材将这一理念渗透到二年级写话教材中,7次写话内容基本和单元内容相关联。我们来看,第四单元是“看图编写童话故事”,回头看前面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所以,写话也是童话。第七单元是:如果你养小动物,你选什么小动物?试着多写几条理由。单元几篇课文都和小动物有关,所以,在人文主题上,写话内容和课文内容完全吻合。
除了与人文主题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在语文要素上也是对接的。如,第四单元写童话的支架:让学生能够用上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将整篇故事串联。学生写一句一句的话不难,他们觉得最难的就是句子和句子的联系,怎么把这句话和下面一句话联系,怎么把一段话和一段话联系。教材编者深谙学生之难,提供了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来串联。这些词并不是空穴来风,回看课文《枫树上的喜鹊》,就能找到蛛丝马迹。从“早上”,接着从“那天起”,最后“今天早上”,分明是用时间为线索把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你看,编写童话中的词语不是凭空想,它是与课文中的语文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教学时,才不会疏忽这些词。
四、尝试与不同的表述比对
思维和语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着思维的进步。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识字写字教材的编写上如此,在写话教材的编写中亦然。有时候,我们觉得习以为常,其实,只要尝试换一种表述,自己就能发现这样表述的好。
还是那篇《自然中的問号》,教材中的那几个问句能不能调换一下顺序?不能,这几个问句是有一定顺序的。一、二两问是天文,三、四两问是植物,五、六两问是动物,最后一问是地质,上天入地,天文地理,包罗万象,编者是按照从天到地的顺序来设计提问。这样提问的好处就是不会失去思路,天马行空。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然后再归类。将看似乱的问题,慢慢地,慢慢地,帮学生理出一个思路来,然后学生沿着这个思路提出更多的问题。
无论教材怎么变,先于学生之前,教师读懂教材是必须。在与原教材比较着读中,我们发现增加表达练习数量,是为了努力衔接第二学段写作要求;与《语文课程标准》比照着读,能较好地落实写话教学目标;与课文联系着读,自然发现语文要素的衔接;与不同的表述比较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话思维水平。整体把握,多方比对,读到一个立体全面的教材,教学也会逐渐得法。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