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儿童阅读 共创美好体验

2020-04-10 06:56蔡扣红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书目书籍班级

蔡扣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基于教材的范例作用,开展大量的阅读,让儿童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语文的本质是多读书。”可见儿童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与之呼应,统编本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与阅读相关的训练板块,如“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以为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那一本”书籍。哪怕只有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都很有可能开啟儿童阅读天地的大门,使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而现实中,儿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每个孩子遇到与自己生命相契合的“那一本”书籍的时机和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开启阅读世界的大门,共创美好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找寻与其成长相对接的书籍,让其与生命中的“那一本”来一次完美邂逅。

一、宽泛选择书目,对接儿童阅读取向

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很多家长和教师难以选择。因此,将合适的书目与儿童阅读兴趣对接起来尤为重要。自世界第一部儿童文学《世界图解》问世以来,作家们就在不断地探寻着与儿童成长发展最为契合的文学表现形式。那些从作家自己的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创作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有与不同个体儿童成长发展相契合的点,贴近了儿童的真实生活。我们应将这类书籍与儿童阅读取向对接,依据儿童年龄特征,遴选并确定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为儿童阅读指明方向。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儿童阅读的引导更多的是任务式的指令性阅读。教育主管部门每一学期也会推荐许多儿童的必读书目,从学校到班级再到儿童个体,又会被分割成每月必读和选读的书籍。这样做理论上是可取的,确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其文学素养,但是他们的阅读体验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我们不妨这样试想一下,假设当月教师所推荐的书籍对于某一个或者几个儿童个体来讲,正是他们所不喜欢、不想读的书籍,而他们迫于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读,那么他们美好的阅读体验便会中断。所以面对不同的儿童,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可以放宽甚至放弃必读和选读的限制,只提供阅读书目供他们参考而不是强制他们去阅读,让他们选自己所想的,读自己所喜欢的,寻找属于他们当下生命的“那一本”,让儿童在自由的阅读中获得美好体验。所以,教师的阅读引导宽容有度,才能和儿童一起共享阅读的乐趣,才能使儿童爱上阅读并使之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台湾出版人郝明义在《越读者》一书中说道:“没有越界,不成阅读,尤其在网络时代。”书中认为,儿童如果找到了他当下生命的 “那一本”并形成相应的阅读构建,那他就至少走通了一条路。可见儿童阅读的伊始,恰当地放宽书籍的选择范围,能更好地引领儿童走进阅读的大千世界,呵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为了使儿童能更准、更好地接触到自己所喜欢的那类书籍,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适合儿童实际阅读需求又宜于操作的阅读推荐体系。譬如,可以建立一个“教育部门推荐→专家推荐→班级图书角→个人藏书”相结合的系列书目,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当然,对于儿童自由选择阅读书籍,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宽容对待的同时,处理好“度”的问题,切忌矫枉过正。

二、浸润阅读氛围,促发儿童阅读

内需

一个学校给儿童的阅读推荐最为理想的境界就是给儿童提供一个足量的书库,能让其充分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并保证他们选择的任何一本书都是一流的。教师可以将儿童领进书的世界,融入浸润式的阅读氛围,或静谧的,或温馨的,或畅所欲言的,或感怀于心的,让儿童全身心地畅游在他们喜欢的书海里。儿童在不同的阅读氛围里反复经历着不同的阅读体验,沉浸在良好阅读环境中与好书相融,不断进行着自我认知的选择、判断与调整,在不断的“试错”中体验阅读的美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图书馆、学校、班级和儿童四个角度进行。第一,图书馆影响,浸润式带入。家长或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在课余时间进入社会上一些开放的阅读场所,如图书馆、书城以及各种休闲的书吧、书社。浸润在这些公共的社会阅读场所中,儿童不仅能充分受到全民阅读的熏陶,还可以不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限制和要求,他们在这样自由和放松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美好的阅读体验。第二,学校激励,指导式带入。虽然学校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了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但或多或少都对儿童有着一些限制和要求。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学校在儿童阅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导儿童进入书的世界,不光教会他们如何在海量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书籍,更是通过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文化大讲堂”“ 名作家进校园”“好书推荐” 等活动,为儿童的不同阅读体验创造了各种可能。第三,班级组织,互助式带入。如,班级可以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班级图书角,组织“好书换换看”“我说好书”等活动,和同年级其他班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儿童发现自身的阅读盲区,并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既保护儿童原有的阅读取向,又激发他们新一轮的阅读兴趣,达到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第四,同学结对,自主式带入。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个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层面也是大不相同的。据此,教师可以鼓励儿童自由结对,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进入书城、书店等选择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同伴之间会有很多真实的、自由的阅读体验的交流。有共鸣,也一定会有分歧甚至是争论,但不管是哪一种,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在一次次碰撞中,儿童将进行无数次的选择,不断地 “试读”,在各种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最终找到自己最喜欢、最认可的“那一本”。

三、开放参与阅读,加强儿童阅读动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书本,加入到通过智能设备阅读的行列中。这种开放式的阅读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尽管现在有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回归文本阅读,但是我们无法忽视开放式阅读带来的好处。学校和教师在积极引导儿童线下阅读的同时,还可以科学地带领儿童进行线上阅读,这将进一步促使儿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审视自我,强化阅读体验。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是感性的,很多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持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势。开放式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阅读方式,由一本到多本,为儿童阅读续力,为其养成终身阅读奠定了基础。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家庭的参与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阅读体验和与“那一本”相遇的可能。

我们都应该清楚,儿童课外阅读绝不应限于一时一地或限于个体。从这个角度而言,利用网络将儿童带入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更具有现实意义,如运用微信、QQ群和其他网络平台,加强读书交流与讨论,让阅读感受变得更加丰富、多维,让儿童的阅读体验更加深刻。而今,很多名师用互联网络构建并推行了多样的阅读交流平台,如“百班千人班班有书读”“ 共读一本书”等,这些借助网络构建的阅读平台由作家、优秀的阅读指导教师和全国各地的共读班级组成,在一个空间里共读一本书,让儿童与书籍相遇,与同伴交流,与书相识相知,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刻、美好。有些学校还进行了“互联网+儿童阅读”的专题研究,让开放式阅读更加可行。

美好的阅读体验总是能够触动人们尤其是儿童的生命,使儿童真正爱上阅读,由一本到多本,激发起儿童持续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要让儿童真正爱上阅读,就要从儿童当下的生命成长特点出发,直面儿童的需求,和儿童一道共享美好的阅读体验,将书籍与生命相对接,从而使阅读相伴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书目书籍班级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班级“无课日”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