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0-04-10 06:56陈健
江淮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一带一路

摘要: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基于适用全面开放“强起来”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现实需要,但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会遇到相关国际话语体系有待加强等困境,因此,需要通过构建靶向精准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移;三是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四是加快多元开放平台对接发展,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互利共赢合作水平;五是通过“五通”建设,推动形成沿海、沿边、内陆协调联动的区域开放新布局;六是加快完善相關制度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七是加快引领新型全球化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关键词: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扩大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1-0084-006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简述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近几年稳定保持在30%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新时代应继续深化全面改革开放,开启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之所以要开启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在于,一方面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经验为中国继续开启全面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改革开放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深入推进。另一方面我国面临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如美国目前正在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美国的这种逆全球化行径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开放,以及中国提出的全面开放的实际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也遭遇西方国家的掣肘,西方国家通过鼓吹“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等错误论调,这些都给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中国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通过实际举措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动参与中国开启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来,让所有国家都相信中国的“强起来”是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强起来”,从而减少这些国家对中国推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的掣肘。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层面也面临复杂的形势,如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全面开放倒逼我国产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而且中国目前正在面临由“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现实,如何实现“强起来”?进一步扩大开放无疑是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动力源,基于此,必须开启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影响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二是集中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要想精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三是集中于对我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3]四是集中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着新形势,亟待推动形成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以实现开放转型。”[4]五是集中于改革开放的原因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六是集中于某一领域的国际化对开放倡议的影响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6]七是集中于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的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彰显了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7]。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知,目前学术界鲜有对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期通过相关研究助力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二、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现实逻辑

(一)适用全面开放“强起来”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开始迈入“强起来”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这一“强起来”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有重要论述,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8]可见,实现由“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路径,但如何适用“强起来”的新时代呢?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表明: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实现“强起来”的主要动力。对于新时代中国会继续扩大开放,不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相关论述,而且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重要会议上,以及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也对全面开放进行了论述,足见新时代要想更好地适用“强起来”的新时代,必须开启更大力度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的实施,我国在全面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中国全面开放的“强起来”,如投资收益率下降,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产品面临低端锁定,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更大范围扩大开放,通过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加速产能合作步伐,通过开放实现全球资源高效配置,并根据我国的产业特点结合其他国家资源优势进行全球产业布局,在开放中加强技术合作,提升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进而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如此才能更好地适用全面开放“强起来”的新时代。

(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选择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构想呢?必须通过扩大开放,才能更好地推进这一构想从理念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路径。因此,“一带一路”在建设中也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同体这一基础,世界各国基于共同的利益才会走向合作,通过合作寻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共同利益的存在也使得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基于此,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问题,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各国不应因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差异而搞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举措,如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行逆全球化的举措,这种零和博弈的逆全球化之举是一种闭关锁国的狭隘主义,最终将害人害己。中国反复强调反对逆全球化,强调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大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有重要论述,他指出:“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9]可见,中国坚定支持全球化发展,中国如何来支持全球化发展、引领全球化包容性发展呢?“一带一路”建设正是支持和引领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开放性举措,但是这一开放性举措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开放发展环境。因此,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的逻辑必然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各国已经处于全球价值链之中,通过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分工合作关系,共同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不同位置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促进本国发展。但是这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不同位置会造成其获利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尽管这种分工可能会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处于优势,而使得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不利的状态;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参与这种分工将会更加落后,只有在参与分工的過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经济技术水平,通过创新驱动提升本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国在经济上已经相互关联,因此必须通过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10]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否则将会带来落后。

三、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践困境

(一)构建阐释全面开放的话语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中国由“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集结号,中国由此开启了“强起来”的发展新阶段,为了适应中国“强起来”的发展阶段,中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均被予以重点论述,其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被提及,足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向全面开放“强起来”飞跃的关键。中国的全面开放“强起来”尽管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只会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更多更好发展机会,但是西方大国和一些地区大国仍然对于中国的全面开放“强起来”战略进行掣肘,如目前美国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并对中国全面开放的具体举措“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掣肘,等等,使得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互利共赢开放倡议产生怀疑和动摇。这些都为中国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带来不小的挑战,这一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在构建全面开放话语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未能通过话语体系的构建消减一些国家对中国开放“强起来”的误解,基于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构建强有力的适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国际话语体系。

(二)国内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制约有待破解

我国开启全面开放新格局必然会对国内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一些行业企业目前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如果通过全面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必然会对其优势地位产生影响,因此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是很希望全面开放而影响其利益,进而就会对全面开放的各种举措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些制约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的群体主要如下:一是,一些私营企业主会通过和极少数信仰缺失的官员勾结,打造官商联盟,进而影响全面开放的推进,这就不利于形成凸显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从而使得引进来的外资企业不能享受公平的待遇,进而影响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的大局;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担心全面开放会造成其财政收入减少、GDP下降等,也对全面开放持抵触心理;三是,银行金融业及相关从业人员也不希望全面开放影响其行业收入和工资待遇等,因为随着中国全面开放的推进,一些外资银行会相继进入中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银行等金融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会导致我国一些银行业的从业人员等在一定程度对全面开放进行制约。尽管这些既得利益群体占极少数,不影响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的大局,但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也应予以重视,对这些问题进行破解,形成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的巨大合力。

(三)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国家在各种重大会议和场合提到了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但是对于如何扩大开放,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划和制度设计。这种相关顶层设计滞后,跟不上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设计,目前中国没有一部关于全面开放方面的法律法规用以支持全面开放的实施,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国家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安排,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倒逼而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以及对全面开放执行不力或者在全面开放中谋取不当利益及损害营商环境等行为如何处理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缺少相关制度设计,应着力构建适应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现代化制度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三是各级地方政府应紧跟中央步伐,制定本省市的全面开放战略,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现路径

(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具体实践路径也作了重要论述,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8]可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重要实践路径,而且“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的开放倡议,其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构建基于全人类利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与勇气,因此应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通过如下举措:一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向全球提供更多具有公平正义性的公共产品,促进经济全球化向彰显人类整体利益的新型全球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向世界各国证明中国的全面开放是基于各国利益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是实现中国“强起来”和世界“强起来”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全面开放,从而减少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强起来”的全面开放的掣肘;三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使得我国广大中西部由改革开放的洼地转化成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从而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

(二)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中重要的标志就是我国将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国之所以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主要在于目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竞争,如果产品能够攀升至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意味着产品能够获得更多附加值,竞争力就强,就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否则将面临“低端锁定”,以及中国如果能够变革全球价值链将有效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移:一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包括从政策到资金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从而共同助力创新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例如,通过从中央到地方设立研发创新基金等支持技术创新,通过出台创新发明减税政策鼓励企业创新,通过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创新发展基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从而形成创新协同联动发展的格局。二是通过相关政策打通产学研用的通道,使得科技产品尽快投入生产和市场。三是加快引进世界前沿科技,并进行消化吸收,建立适合中国发展的科技发展体系。四是加快知识产品立法保护,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品、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大、营销渠道广的企业,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五是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通过互联网+模式等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产业提档升级。通过以上举措提升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三)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推动贸易平衡发展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巨大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改革开放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高质量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阶段。如“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启了全球化发展阶段,尝试进行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使之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中高端位移并居于主导地位”[11]。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这段时间,尽管实施的开放战略也的确使得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也不容忽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引进来”和“走出去”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产品和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紧迫,因此开启“引进来”和“走出去”意义重大,基于此,拟通过如下举措:一是深入推进高质量“引进来”战略,加快培育能够具有世界一流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从而带动全国企业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未来的“引进来”战略实施中应加快对世界前沿科技、世界一流企业的吸引,从而带动中国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此外,加快建立第三方评估体制,以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更加客观地评估拟引进外资企业的环保情况,以提高“引进来”的质量,而且还应建立环境问题、质量问题干部责任终身追究机制,从而倒逼领导干部在“引进来”过程中更加注重招引企业的质量。二是高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走出去”过程中坚持不对落后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污染产业的原则,如“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迫切发展经济的重任,其对中国的传统产业会相对感兴趣,因此中國在对这些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后,确保不会对沿线国家造成污染的情况下,加大对这些国家进行传统产业布局,建立与投资国国情相符的产业体系。三是扩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规模。除了要加大引进外资和进口,还应大规模地开展对外投资和进口。因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一直致力于维护进出口贸易平衡。对此,习近平同志也有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9]可见,中国是致力于建立推动有利于平衡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发展方式。

(四)加快多元开放平台对接发展,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互利共赢合作水平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建立了多边、多平台、多区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区域开放合作平台。要实现最大效能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必须对这些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以更大范围的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减少经贸摩擦,通过共同致力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努力维护世界贸易体制向公平正义方向发展,凸显WTO规则在全球经贸交往中的作用,而且只有形成各个平台的有效对接,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反对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等行径。具体应通过如下举措加快构建多元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互利共赢合作水平:一是加快南北国家经贸交往开放平台的对接。目前南北差距日益凸显,如果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建立彰显公平正义、互利共赢原则的南北国家一体化经贸交往开放体系,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因此,通过建立南北国家一体化的经贸交往体系,发达国家应大力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二是建立金砖+发展模式,通过类似于金砖+发展模式的建立,实现不同开放战略的有效对接,从而促进更加开放、更大范围开放市场的形成。例如通过金砖+“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模式,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成熟成功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推广等,从而能够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实践的顺利实施,而且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互利共赢的开放倡议,通过这两大发展倡议与其他发展战略进行对接,将使互利共赢合作水平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有所提升。通过以上举措实现多元开放平台的对接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互利共赢合作水平。

(五)通过“五通”建设,推动形成沿海、沿边、内陆协调联动的区域开放新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区域开放布局也进行了重要论述,报告指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8]对于目前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也进行了部署安排,报告指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8]可见,优化我国区域开放布局也是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关键和重点。基于此,应通过如下举措进行实践: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优势和现状,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开放举措。因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论在自然环境条件,还是在发展的内外环境方面都和东部地区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完全复制东部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而应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道路,如东部沿海地区在新一轮全面开放中,应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通过大力发展对外投资和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对外投资的水平,努力扩大对外投资布局;而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实际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还应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加快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从而实现开放发展。二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应加快融入东部地区的价值链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国内价值链体系。中西部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移的过程中,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原有价值链,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整体提升,从而建立国内一体化的价值链体系,进而为有效对接全球价值链提供助力。三是通过五通建设,即通过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市场相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等促进我国沿海、沿边、内陆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以上举措推动形成沿海、沿边、内陆协调联动的区域开放新布局。

(六)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要想使得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能精准高效地推进,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的完善,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于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有论述,决定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2]基于此,拟通过如下举措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加快建立服务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尽管目前国家批准了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但是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目前国家为了建立全面开放的新体制,提出要保护知识产权及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这些也需要通过立法进行落实,否则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以及对目前的营商环境等也应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规制,从而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三是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关于开放发展的统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通过统一的法律法规使得互利共赢原则能够通过法律方式予以确认。四是加快建立服务于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规则体系。如通过“放管服”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规则体系,使得中外企业在中国能够享受一视同仁的待遇。五是建立省市各级严格的官员考核体系,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各地涉及全面開放的营商环境、开放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常态化的定期考核体制,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官员晋升体系之中。通过以上制度体系的精准设计,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七)加快引领新型全球化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理应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与经济发展实力相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促进西方主导下的单向度、狭隘的全球化朝着基于全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开启新型全球化发展新局面。具体通过以下举措引领新型全球化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一是积极努力变革目前的国际组织,使其在利益代表方面能够更加公平和均衡。如目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是属于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组织,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得不到这类国际组织公平的待遇,因此应加快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进行变革。二是中国应主动发起设立服务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从而破解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得不到世界银行等资金支持的不足。例如,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对于有效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不足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通过以上举措引领基于全人类利益的新型全球化的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韩晓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J].经济学家,2018,(2):5-11.

[2]陈健,龚晓莺.新时代全面开放视域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构[J].现代经济探讨,2018,(9):65-70.

[3]毕吉耀,李慰.创新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42-49.

[4]戴翔,张二震,王原雪.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路径及方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8,(3):104-110.

[5]王伟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8,(5):4-20,204.

[6]黄剑,黄卫平.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中国的视角[J].江淮论坛,2018,(2):35-42.

[7]季正聚.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兼驳质疑改革开放的错误观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4):1-6.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9]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03).

[10]习近平.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11-6(03).

[11]陈健,龚晓莺.中国产业主导的“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构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1):43-49.

[1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6(01).

(责任编辑 吴晓妹)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一带一路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