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2020-04-10 02:08:26
工业技术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变量环境水平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之一,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工产品,然而化工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其向公众发布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外界对企业的绿色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获取利润是企业本身存在的目的,因此探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绩效的影响,不仅关系着能否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也关系着企业能否长远发展。

以往研究在衡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方面,可以划分为定量、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 种方式[1]。定量研究主要是根据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数量,如字数等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定性研究主要是根据企业是否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构建0~1 变量的指标体系,简单的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是在对环境信息构建0~1 指标体系的同时亦对其披露数量进行衡量。学者们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与描述性分析的层面,如余婷等(2018)[2]分析了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郑飞鸿和郑兰祥(2018)[3]、孔慧阁和唐伟(2016)[4]探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在探究其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多以行业面板方面研究为主,Ofoegbu(2016)[12]以尼日利亚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财务业绩有重大影响;常凯(2015)[5]运用中国重污染行业的非均衡面板数据检验环境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生的影响程度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差异;吕峻和焦淑艳(2011)[6]、Deswanto(2018)[11]分别以我国造纸业、建材业上市公司,印尼农业、采矿业、化工等行业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述地区行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财务绩效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也有部分学者选取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作为衡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指标,李秀玉和史亚雅(2016)[7]、温素彬和周鎏鎏(2017)[8],Hassan 等(2017)[13]通过实证分析上市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和财务数据发现,随着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也会随之提高。

综述以上研究,由于采用的研究样本、方法、途径及变量评价指标各有不同,研究结论也是不尽相同。国外学者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是否会对绩效产生影响持有不同观点,并未形成一致结论,对于研究的对象和使用的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方面,缺乏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化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目的是验证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是否会对绩效产生影响,并为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提高企业绩效方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 变量与模型

1.1 变量描述

1.1.1 解释变量

2015 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提出企业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列信息:(1)是否进行环境管理的情况;(2)是否进行节能减排的情况;(3)是否进行循环经济的情况;(4)是否有对环境投资的情况。

本文根据《报告》 中要求的具体披露内容,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把这一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将披露的环境信息分为披露内容与披露字数两部分进行评价,披露内容共计20 项,无描述0 分,简单描述1 分,有数据描述2 分,合计披露字数0~100 字为0 分、100~500 字为2 分、500~1000 字为5 分、1000 字以上为10 分,满分为50 分,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评价表

续 表

1.1.2 被解释变量

公司绩效的表现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总资产周转率(TAT)和流动比率(CR)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衡量化工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总资产收益率可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时的总体获利能力,相比于其他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概括性和综合性较强,能够从总体上表示出企业在运营方面的能力;由于本文研究所选取的数据时间跨度较短,流动比率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

1.1.3 控制变量

选取企业规模、企业上市年限、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那么公司将会更加倾向于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由于不同企业期末总资产的金额差距较大,因此本文采用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不同的企业上市年限不同,累计的财富可能不同,因此企业上市时间可能会对企业的绩效带来一定的影响。资产负债率,该指标会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营业收入增长率,以营业收入的增长额除以上年营业收入总额来计算,反应企业的发展能力及成长能力。每股净资产,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见表2。

表2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1.2 基本假设

企业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的相关部门、顾客、供货商和竞争对手以及社会公众。企业为了满足相应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需要对其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向外界传达的信息越充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越会获取利益相关者更多的青睐,从利益相关者方面获得的资源越多。企业获得的资源越多,发展空间越大,绩效越好。因此提出假设H1:

假设H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同时,企业的环境信息所带来的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立刻能呈现的,需要一定时间给利益相关者和相关市场带来相应反馈,因此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不会立刻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2:

假设H2: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1.3 模型构建

固定效应回归是面板数据中随个体变化但不随时间变化的一类变量方法,本文选取企业当期规模、企业当期上市年限作为控制变量,因此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检测企业当期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当期绩效的影响,构建模型如下:

公式中F表示企业的绩效,分别为资产收益率(F1)、总资产周转率(F2)、流动比率(F3),α是常数项,β1~β7是回归系数。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检测企业前期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当期绩效的影响以验证滞后性,构建模型如下:

2 实证分析

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方式中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此行业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化工行业的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受到国家与公众的重点关注;(2)由于不同产业处理污染物的排放成本有较大区别,因此单一选择某一行业进行分析可以排除由于选取行业不同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在巨潮资讯网上对化工行业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共有329 家。为保证所选取的样本具有可靠性,对样本作如下处理:(1)去除带有PT、ST 等标记的上市企业,因为此类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信息产生异常;(2)去除2015~2018 年间刚上市的公司。进行筛选后得到的样本企业共计164 家。

文中所选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环境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

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Stata14 统计软件对样本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企业规模和上市年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描述统计量

通过表3 可以看出:

(1)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综合来看并不高,平均值为28.74,最低值为14,说明自2015 年环境保护部发布《报告》以来,并未引起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重视,环境信息披露自愿程度较低。

(2)样本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2.234~17.42之间,平均值为0.07,总资产周转率在0.01~3.82之间,均值为0.72,流动比率在0.169~28.03 之间,均值为1.842,说明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异,且大部分企业绩效水平较低。

(3)企业规模在19.42~28.10 之间,上市年限在2~26 年之间,资产负债率在0.0290~2.394之间,营业收入增长率在-2.726~26.79 之间,每股净资产在-2.738~15.58 之间,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3.47~95.4 之间,说明选取的样本企业较为随机,实证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化工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各变量均值与中位数均大致持平,说明选取的变量呈正态分布。

2.3 相关性分析

对样本的自变量与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若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则以此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通过表4 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与企业规模、上市年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基本可确定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因此模型有效,可以进行下一步模型回归分析。

2.4 模型回归分析

通过对3 个因变量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并以企业规模、上市年限、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

根据表5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与资产收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资产收益率与自变量的回归分析中,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的系数大于0,显著性p<0.01,与资产收益率在99%的置信区间相关。

表5 显著性检验结果

续 表

(2)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与总资产周转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分析中,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的系数大于0,显著性p<0.01,与总资产周转率在99%的置信区间相关。

(3)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与流动比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流动比率的回归模型中,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的系数大于0,显著性p<0.05,与流动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相关。

再将样本中F分别代入模型2 中进行回归分析,并以企业规模、上市年限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显著性检验结果分析见表6。

由表6 结果可以看出:

(4)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模型2 的拟合程度相对模型1 的拟合程度较好,说明企业上一期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情况对当期的绩效会产生更多的正面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对绩效的影响是有时间滞后性的。

2.5 结论

通过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评价指标,对所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究发现化工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总体普遍较低。选取衡量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的指标以衡量企业绩效,以此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别探究化工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绩效之间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化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绩效的影响是存在且较为显著的,同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具有滞后性。

表6 显著性检验结果

3 建 议

本文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会对绩效产生一定影响,披露的信息越完善,绩效越好,获得的利益越多。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地披露环境信息,并提升披露信息水平与披露内容质量,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因此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3.1 宏观层面

(1)制定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本文在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评价指标时发现,我国虽然在法律上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但是却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在获取相关信息时存在困难。由此建议相关部门根据需要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格式及其内容进行统一制定,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从立法的层面制定一系列环境责任报告制度,使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写,同时也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使用。

(2)引入第三方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真实性进行检验。本文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评价时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较为主观随意,披露的环境信息并未通过第三方的检验,无法验证其是否真实。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绩效而编造并不存在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便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情况。因此,应引入除企业本身和利益相关者以外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检验以保证真实性。

(3)加强政策约束,健全激励机制。政府应重视环境信息披露与绩效的关系,并在指定相关政策或规范时考虑到二者的关系,引领企业进行积极的环境管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同时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平稳与可持续发展。此外可通过建立专用基金款项等方式,对积极并且有效进行环境治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企业提高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从而增加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3.2 微观层面

(1)增加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绩效的影响过程存在时间滞后性。企业将自身环境信息的披露作为一个向市场发送预示其能力上升的信号,这个信号获得反馈的过程是具有滞后性的。因此,企业为了拥有更佳的成长机会以及获得更多的利润,可预先承担起对环境的义务,同时增加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改变企业的自身形象,方便从利益相关者处获得更多的支持。

(2)转变环保理念。本文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数进行评价时发现,样本企业三废治理支出、排污费等环境投资方面金额均较高,说明现如今企业依旧是后期治理的传统环境保护理念。企业在环境被破坏后再进行治理,不仅会面临着较高的环境治理费用,甚至需缴纳环境污染处罚费用,使企业成本上升的同时亦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因此企业应改变污染后再治理的传统环保理念,对环境保护应当由后期治理转变为前期投入,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此外,还可重点关注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是拥有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让工作人员时刻积极地发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技术人员在进行方案的设计和技术的改造时,采用对环境破坏尽可能少的方案,尽量减少发生问题的几率,同时,领导具有好的意识,在决策中会考虑到企业的日常活动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使环保工作获得一定的保障。

(3)增加相关投入。本文在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评价指标时发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企业环保工作要保证有适当投入,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增加相关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相关人员的投入。建议企业设立特别的环保部门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关的环保设备与器具安排技术操作人员对其的运行负责并进行定期维护;②加强相关设施与设备的投入。设备在运行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维护和保养,像企业运行的生产设备一样;③加强技术改造的投入。企业若想长远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对其设备定期进行更新换代,建议优先对环境造成较少污染的先进技术进行考虑和选择;④加强污染治理相关项目的投入。建议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选择合理的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案,有效利用资金。

(4)借鉴行业中优良企业的经验,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企业可借鉴行业中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企业,提升自身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以此提高整体行业环境责任意识,使企业可充分展示环境责任意识水平,提升企业所披露环境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方便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比较与分析。

猜你喜欢
变量环境水平
张水平作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环境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