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术山 陈晓
摘 要:不断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是一项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进行剖析,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从心理需要、自我认知、意志品质、角色概念,以及能力素养等角度,归纳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核心要素,并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建设,强化自我认知、培育成就动机,重视角色定位、严格政治标准,优化能力素养、实现综合提升,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等方面提出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核心要素;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10-07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同时,随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加有效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现实指向与实践土壤。
一、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是一项重大课题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状态是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党和国家历来把党员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始终着力打造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继承发展党员干部培养与管理理论,坚持“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的根本原则,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为抓手,在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中营造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先后制定施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提供重要指导与遵循,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优势助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迈向新台阶。
但是,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艰巨。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的利益群体越来越多,遭遇的现实阻力越来越大,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1]这就要求进一步准确把握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核心要素,系统全面地探索不断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践路径。
二、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核心要素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cCelland)教授构建著名的“冰山模型”,提出了调控组织成员行为的经典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要素有“冰上”露出的部分,包括技术能力、专业知识等内容,这一部分容易被观察、被测量和被习得;同时,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要素也有“冰下”潜藏的部分,包括需要、动机、品质、自我认知以及角色概念等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不容易被观察、被测量和被调控,但能从更深层次上影响人的组织行为。“冰山模型”引入中国后,学者们将其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发出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党员干部胜任力模型,能够将在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为调控党员干部从政行为提供重要理论与方法支撑。
以胜任力模型为工具,结合已有理论成果研究发现,当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心理需要。特定需要激发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这是胜任力模型中蕴含的基本逻辑链条。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要素呈现出不断递升的结构特点,不同的需要层次影响人的格局境界与外在行为。处于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党员干部,往往具有理想信念坚定的品格特质,能够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中着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展现出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二是自我认知。党员干部自我认知指的是,受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世界观等因素影响,形成的对自己能力素养、心理状态、组织位置、发展前途等方面的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可以分为积极主动的自我认知和消极悲观的自我认知两大类。积极主动的自我认知意味着党员干部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与自我控制,面对问题时乐观豁达、充满自信,总是在积极地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习近平總书记在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期间,与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谈话时就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2]“自找苦吃”要求既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实际上就是积极自我认知的集中体现。
三是意志品质。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党员干部的意志品质集中表现为,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切实履行责任、发挥职能,实现良好的工作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3]尤其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上,党员干部更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在面对难题、接受挑战的基础之上,敢于斗争、保持坚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四是角色概念。党员干部的角色包括政治角色、公众角色、组织角色、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个人角色等。其中,居于统率地位的是政治角色。党员干部只有对自身角色概念有着清晰深刻的认知,明确角色位置,适应角色转变,减少与避免角色冲突,才能保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断强调党员干部的“第一身份”,认为党员干部不论身负何责,身居何位,身在何方,都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根本角色。这本质上是要求党员要自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的要求履行党员的职责,维护党的利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也再次证实了角色概念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影响。
五是能力素养。相较于需要层次、自我认知、意志品质角色概念,能力素养属于胜任力模型中露出水面的要素,同样是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培养干部队伍的“五大思维”能力,即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八大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从而优化了党员干部能力素养结构,进一步助推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三、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践路径
把胜任力模型引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之中,更加微观且系统全面地持续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可以说是一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其实践路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有着明确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与政治目标,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应以此为根本指导与遵循,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时刻坚持党管干部、从严治党重大原则的必然要求。为此,党员干部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要做到思想上保持统一,心理上高度认同,行动上积极融入,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奋斗目标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把忠诚、责任、担当作为政治素质过硬的基本要求,把积极乐观作为心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各项工作当中,把对组织忠诚与干事创业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应该从源头上把牢政治关,借鉴党员干部政治表现考核考察的有效经验,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政治表现清单,细化政治表现量化指标,考准考实党员干部政治表现。同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首要任务、考试测查的重要内容和考核监督的重要方面,对标对表找差距,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的针对性、自觉性与科学性。
二是强化自我认知,培育成就动机,为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持续动力。党员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该着重从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来实现完整的自我认知。首先,应该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能力素养、工作态度、组织位置、发展前途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自我观察,对自身真实情况作出准确记录。其次,要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自我审视和判断,做到悦纳自我,增强自信。面对优势不可沾沾自喜,而要思考如何坚持和扩大;面对短板与缺点不要自我否定、萎靡不振,而是要考虑如何修补与提升,从而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为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及自我更新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以培育成就动机为引领,实现自我激励与自我优化。在这个环节,党员干部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着力培育自身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荣誉心,以“五大思维”能力为指导更新自己的从政观,以“八大本领”为指导促进能力结构的优化。
三是重视角色定位,严格政治标准,为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确定目标。一方面,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要时时刻刻坚守自己的政治角色,以严格的政治标准涵养自己的组织生命和政治生命。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永葆政治忠诚,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保证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安排、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应该善于进行角色排序,以政治角色统领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党员干部角色排序不同于普通人,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链条也不同于普通人,这着重体现在政治角色的核心统领地位上。对党员干部而言,立足岗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地干事创业,不仅能够获得政治角色发展,更能够带动社会评价提高及家庭情况改善,其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也会获得相应发展。反之,如果党员干部将社会角色置于政治角色之上,过度“爱惜羽毛”,总想做“老好人”或者是将家庭角色置于政治角色之上,使自己的格局境界受到限制,最终结果只能是得不到社会认同,得不到组织认可而难以获得发展。
四是优化能力素养,实现综合提升,为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有效支撑。党员干部能力素养具有层次性、动态性与优化性的显著特点,能力素养建设与优化要坚持现实导向、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普遍性推进与重点性打造的协同互动。一方面,应该在进一步巩固“五大思维”能力、“八大本领”的基础之上,实现由能力培养到领导力培养、由单一方向输入到自觉主动提高的升级跨越,不断夯实党员干部的政治領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及社会号召力。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现实任务需要与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发展党员干部能力素养体系。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党员干部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反复锤炼、不断提高,争做疾风中的劲草、烈火下的真金。
首先,应该明确斗争的根本方向与根本内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与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相协调统一的。因而,这里所讲的斗争应该更加具有战略性、根本性与崇高性,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斗争。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4]
其次,应该注重在实践熔炉中培养斗争精神。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不能仅依靠象牙塔中的传道授业,也不可能在天下承平之际得到自然提升,必须在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的历练中获得与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中培养斗争精神,在改革发展、县乡基层、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服务群众等“五个一线”工作中培养斗争精神,切实做到是非面前勇亮剑、矛盾面前带头上、风险面前不畏惧、失误面前敢担责。
最后,应该把握斗争的原则性与艺术性。斗争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谋求的是对立统一中的发展,是前进的高层次艺术。面对大是大非问题,要善于把握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要合理选择斗争的时机,在原则性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善于根据形势把握斗争的“度”,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依法依规依纪斗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1-06.
[2] 石新明,等.“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在厦门(十三)[N].学习时报,2019-08-1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15.
[4]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旗帜,2019(09).
【责任编辑:刘中雁】
【作者简介】 候术山(1992—),男,山东潍坊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思源学院新发展理念与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领导心理与领导力;陈晓(1992—),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善中国县处级党政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ADJ00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动力与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YJA810005)阶段性成果。